1月8日,中國軟體產業的盛會——「2020中國軟體產業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大會聚焦「軟體定義的時代——數字、融合與生態」,探討當前智能化引領、數位化轉型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軟體驅動作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等問題。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陳宇紅應邀參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理事長盧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廖湘科、李伯虎等中國軟體產業傑出人物齊聚一堂,共話明天。會上,中軟國際榮膺「201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獎,陳宇紅被授予「2019年中國軟體行業卓越企業家」榮譽稱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2019年,中國軟體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規模快速提升,集聚效應日益顯現,軟體名城、名園的建設成為推動軟體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雲計算、智能語音、人工智慧、開發框架等眾多的開發產品加速趕超世界一流水平。軟體應用在各行業研發設計、生產流程、企業管理、綜合保障等環節不斷深入,「兩化」融合向更高的水平、更寬的廣度持續推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關鍵之年。工信部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軟體發展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應用牽引、市場主導、價值驅動、生態優化、開放包容的原則,推進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陳宇紅的演講以「場景、智能、融合,面向未來的軟體產業網際網路」為題,從產業供給側思考出發,重點剖析了數字經濟中政企客戶的服務場景,引發了在場嘉賓們的高度共鳴。陳宇紅表示,軟體定義、軟體賦能的時代,每個產業都將發展產業網際網路,這需要極為強大的軟體生產能力作支撐。而目前,中國本土的軟體供應力由3.6萬家軟體企業和645萬軟體工程人員組成,其中超過80%的企業規模不足百人,整個軟體行業前百強的總收入有約一半來自第一名華為公司。此外,中國豐富的生產和商業場景催生出大量個性化需求,企業全局重構願望凸顯,這些與供給側低效率、碎片化等現狀構成突出矛盾,軟體的標準化提交更是成為了嚴峻挑戰。新經濟時代的全新挑戰倒逼軟體產業的變革。
陳宇紅提出,在此問題上,中軟國際給出的答案和實踐,是以軟體產業自身的網際網路來支撐構建其它產業網際網路,用軟體產業的生態來促進其它產業生態的繁榮。帶著「解放IT生產力」的使命,中軟國際解放號平臺應運而生。解放號聚合各類軟體服務資源,連接供需兩側,實現軟體生產關係在線化,並通過對供需兩側服務過程雙向賦能,優化軟體產業供應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務普惠性、便捷性和效率。解放號推出的「雲集」服務模式,面向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場景,基於產業大數據和解放號所連結的海量生態資源,通過一站式SaaS管理工具,為政企客戶提供平臺化、線上化的全生命周期項目管控服務。「雲集」數字監理,直擊傳統IT項目建設過程不透明、易延期、質量難保證等痛點。2018年,「雲集」在南京落地,與南京市政府共建「網際網路+軟體交易服務平臺」,創新政府採購模式。2019年,「雲集」實踐結果顯示當地限額以上採購效率提升10%,限額以下採購效率提升超40%,服務覆蓋南京市70%以上的信息化項目,財政資金節省5%以上,大程度減輕了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消耗。
此外,解放號聯合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共建中國軟體產業大數據平臺,融合軟體企業技術、產品、信用、交易等關鍵數據,形成數據模型規範、數據清洗、自動融合、數據運營為一體的產業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推動軟體產業自身的數位化。
最後,陳宇紅強調,軟體產業發展,人才是基礎,計算產業全新的競爭格局已顯現,軟體人才持續增長供應、持續提高能力是華為的鯤鵬、鴻蒙計算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擴大我們的陣營,強壯軟體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為此,中軟國際也在不懈努力,公司旗下教育集團與10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聚集多方資源,打造軟體產業人才供給生態,為社會數位化建設與產業網際網路發展提供人才供給服務,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新的一年,中軟國際將繼續踐行共生融合的發展道路,以軟體產業網際網路實現IT普惠,以融合共生助推數字經濟。相信在我們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中國軟體產業必定有新的突破,到達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