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生廉潔公正、剛正不阿,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受到百姓的愛戴並被奉為「包青天」。一般提到包公,都會想到開封府,以至於很多人以為包公出生在河南開封,其實不然,包公出生在安徽合肥肥東縣的小包村,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
在小包村不遠處就有一座包氏宗祠,是包拯的家族祠堂,祭祀祖先或舉辦重大家族活動的場所。據悉,包氏宗祠始建於宋代,後於清光緒年間重修,祠堂建築規模並不大,為二進三開間,如今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包氏宗祠所處位置比較偏僻,但風景很美,四周為群山所環抱,距離肥東縣城約25共公裡,坐落在G40滬陝高速一邊,高速下有一條土路可通往這裡,附近有一個公交站是大包村站,d201公交可以到達這裡。
近幾年,在2013年,祠堂前修建了一座臺階,臺階上建有一塊照壁,題寫有「香賢名宦人家,孝子忠丞門第」的金色大字及包拯的簡介。現在這座祠堂有專人看守,一旁的老人就是這座包氏宗祠的守祠人。
包氏宗祠並不是旅遊景點,所以沒有遊客的身影,但吸引不少喜愛仰慕包拯的人慕名而來。走進第一進,牆壁上懸掛著包拯的介紹、包氏宗譜、包拯畫像及一生中發生的重要事跡。
在正中的牆壁上懸掛著「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左右分別是「忠賢將相」和「道德名家」,廳堂的正中間放置有一座燒香用的香爐,除了來訪者祭祀外,家族後裔也會每逢初一、十五來此祭拜,尤其是大年初一或八月十五時最盛。
第二個廳堂為祭拜包公的場所,在正中安放有包公身穿官服的坐像,只見包公雙手平放於膝,一身正氣縈繞在身體四周,頭頂懸掛的是「追孝思本」四字匾額。如果你之前也曾看過包青天,應該知道在包公坐像兩側的是王朝、馬漢,兩人手持寶刀,為包公擋敵護忠。
包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築,白牆灰瓦、馬頭牆,格外的古色古香,在二進院落中的牆壁邊還建了一座梯階,至於有何用途並不知曉,但沿著階梯可登高望遠,估計是因為包氏宗祠的院落牆體比較高大,為了方便後期的修繕而設吧。
「包公故裡」可以說是合肥的一張文化名片,但至今僅被少數人所知,這一點其實真不應該,也許是因為包公在這裡生活時留下的古蹟太少的原因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或去過合肥肥東縣的「包氏宗祠」?對這裡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