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稀奇古怪的網貸廣告登上微博熱搜,比如坐飛機不舒服空姐建議升艙,沒錢有人給你直接網貸。見義勇為的外賣青年送被撞老頭去醫院,老頭幫他網貸。反正不管劇情是什麼,結局都是你網貸帳戶有十幾萬等著你花呢,快來拿吧。說的好像貸款是存款一樣,花了不用還。
但作為一個家長,見到的廣告完全就是另一個畫風了,動不動就是教育部通知,你再不知道孩子就要完了,甚至還有很多段子「孩子四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區肯定不夠。」搞得你緊張的不要不要的。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原來這種情況早就被央視曝光過了,都是一些課程機構的廣告,傳統的語文英語教育之類的有閱讀王、有道網課這樣的網絡機構,而新晉崛起的讓孩子們要倒黴的則是核桃編程這樣的早期編程教育的平臺。
事實上,兒童編程這個領域的崛起是一個這兩年才起來的新現象,畢竟這和現在科技網際網路的普及強相關,學會彈琴不一定能當鋼琴家,學會編程進了網際網路公司則是動輒上百萬年薪的福報,這也讓很多家長萌生了不能讓孩子輸在「鍵盤上」的全新思想。
那麼到底孩子應不應該去學習編程呢?編程被納入中小學課程到底有多利好呢?這裡面有什麼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作為一個科技界人士,在諮詢了一群圈內人士之後,大概可以給廣大家長解讀一下。
關於有沒有用的問題,那肯定是有用的。當年學習英語的主要基調還是改革開放,掌握了英語技能會在開放的過程中有一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效果,這已經有無數成功案例證明了,即便你不出國,不涉外,什麼都不行,做個英語培訓老師都很好找工作。
用編程來類比英語,其實並不算過分,因為現在已經是一個人人上網的年代了,人天然地和技術產品連在一起,生活工作都多少要用到技術工具,你掌握了編程就好像當年掌握了外語一樣,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
不過孩子學編程的本質還是打個基礎和鍛鍊思維,並不是真的要讓他們去做程式設計師,只是這種東西從小去學,確實比長大之後再學效果要好很多。就好像很多小朋友幼兒園就在接觸雙語教育,在未來中英文融合方面就會好很多。
同時編程也涉及到了英語、數學、語文等多學科以及背後的邏輯思維、計算思維、演繹推理能力鍛鍊等等,可以讓小朋友們小時候的學習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率先能找到一個落地的場景。這一點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能理解,我們小時候學的很多東西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終究是開拓了思維,如果在編程方面都用上,自然會得到一個全新的結果。
但編程培訓機構是不是都能實現這樣的效果就不好說了,這一點反而是更重要的問題。畢竟家長們面對的不是學不學的問題,而是跟誰學的問題。
編程學習的內容大概有軟硬兩個流派,硬派編程的代表是樂高,這個從前幾年就有很多人在做,也就是編程的硬體機器人玩具,大概的效果和應試無關,和應用有關,基本就是用遊戲的方式建立一個大概的編程理念。更為主流的則是軟派,這個就和我們平時說的程式設計師比較接近了,這裡面簡單的是圖形化編程,難一點的也會用到Python,這就需要孩子大一點才能學。
編程教育機構也是五花八門,這個和其他領域的培訓行業並無不同,比如英語培訓有些培訓機構就是用第三方教材上課,一些大的權威機構則會選擇自研教材。
編程領域也存在這種情況,比如被曝光的核桃編程,就沒有底層核心研發能力,用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幼兒園團隊」開發的圖形化編程工具Scratch,這個工具也是不少培訓機構所採用的工具。
這個工具的優點是支持在線和離線兩種編程方式,離線編輯器通過下載安裝,無需聯網即可使用。而問題則是因為某些原因,已經被國內禁用了,所以在線編輯器是不能用了,今後的在線更新也可能會有問題。
和手機行業一樣,沒有技術的公司就只能把重點放在營銷和渠道上,所以出現這些販賣焦慮的內容就不足為奇了,對於純C端業務來說,這種營銷手段不僅獲客成本高,而且穩定性會比較差,所以比較像風口上的浮萍,很容易在風口過去後,煙消雲散。
所以兒童編程這件事情,首先不要焦慮,學一下總是好的,但找誰學還是要擦亮眼睛,至於學什麼,也要認真甄別,畢竟家長都不懂這些,編程這個領域也分支眾多,走錯了路,就是白耽誤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