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一粒米會經歷怎樣的奇妙旅程?12月15日,由上海市文明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聯合東方網共同舉辦的未成年人「小手牽大手,爭當『光碟俠』」—— 「一粒米的奇妙旅程」松江專場主題展在松江區勞技中心正式開幕。來自松江區實驗小學的學生作為首批觀眾,在現場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文明教育課。
展覽現場設有生動有趣的圖文、實物和互動裝置,在主背景板上,學生們見到了本次展覽的主人公「Q米」,通過小米粒的成長故事,學生們了解了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等文明習慣的重要性。
「從田頭到餐桌」展臺將田間地頭的景觀搬到了室內,通過「微型課堂」展示一粒米從犁地到脫殼12個成長階段,五穀的實物陳列讓同學們可以直接觸摸大豆、小麥、水稻等不同的糧食,幫助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認識和了解五穀。
在拼圖大作戰、大嘴遊戲區、娃娃機等互動區域,參與遊戲即可獲得不同顏色的貼紙和扭蛋,學生們通過遊戲互動增強了勤儉節約的文明意識。
學生金詩蕾表示,「每一粒米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珍惜它。」學生高晟銘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三天,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16:00。此次系列主題活動旨在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號召廣大青少年踴躍參與,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勤儉節約的現代文明意識,向全社會倡導健康合理的綠色飲食觀念,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爭當城市文明建設者。
除了組織學生參觀此次主題教育展覽,松江區也一直在積極推進在青少年勤儉教育工作。一方面是廣泛利用國旗下講話、微信、校園廣播等開展主題宣傳,各校食堂、教室張貼節約食品宣傳圖片,校門口的電子屏幕上滾動出示愛糧節糧宣傳,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觀念。另一方面是注重在實踐活動中引導未成年人形成節糧習慣。例如組織青少年調查平時午餐節約糧食和浪費糧食的情況、開展氣候變化與節糧愛糧的主題班會課。古松學校學生就走近田間,在糧食的生產源地了解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上外松外開展參觀「開心農場」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糧食生產、加工的過程,呼籲珍惜每一粒糧食。華實初中邀請辰了山植物園專家作《談談蔬菜和糧食那點事》的主題講座。三是開展小手牽大手,倡導文明習慣活動。組織未成年人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不浪費,讓大家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可以打包帶回家等。
部分圖文來源:區融媒體中心
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
公益廣告
文明松江溫馨提醒您:
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
時刻守好公序良俗,積極踐行文明行為!
【來源:文明松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