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編輯霸王龍,恐龍坐騎中的勞斯萊斯,能跑能打,很聽話!」,「雷龍巴士1號線,還差兩位,上車就走」,想想恐龍滿街跑的畫面,目前不可能實現,那還需要多久?
克隆恐龍需要達到下面這些要求:
完整的恐龍生命密碼一套——DNA需要孕育的地方——相同物種的卵(恐龍蛋) 您不能在雞蛋中放入海龜的DNA並期望它孵化一隻海龜。
全面了解目標物種的胚胎發育。沒有媽媽的情況下,人工「媽媽」就需要了解恐龍是怎麼在媽媽肚子裡完成細胞分裂的,即隨著卵細胞開始分裂的過程,也是孕育的過程,然後我們人工模擬這個過程,直到恐龍蛋被「生」出來。
DNA
先看看第一條,全套DNA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有大量化石,似乎比較容易完成,實際上這是最難的!電影中經常有這樣的橋段,某個人拿到了一個人的頭髮絲,然後就可以檢測他的DNA。因為頭髮暫時是「活」的,或者說在短時間內,頭髮絲所蘊含的DNA並不會降解。
想想恐龍滅絕到現在多久了?最晚的恐龍(霸王龍,三角龍,甲龍等),距今6500萬年。病毒由衣殼和遺傳物質組成,想想它可以在空氣中存活多久。
並且化石不是骨頭,充其量可以說是恐龍堅硬部分的複製品。它們根本不包含任何真實的動物組織。
恐龍的骨髓或許可以,但是當恐龍的骨骼被埋在地下,會和巖石會一起形成黴菌,並被細菌汙染,因此骨髓提取也不可行。
即使很幸運找到了沒有被汙染的骨髓也不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物質在沒有外界能量供應的情況下,會從有序趨向於無序。
我們可以想像平時我們受傷流血了,流出的血液幹得真快,您會發現在短短10分鐘到半小時內,血液將完全乾掉,血細胞也就死掉了。當然,根據環境不同,情況也會不同,例如潮溼的環境或極低的溫度,血液不會迅速幹掉,很可能會保存一段時間。不過,血液即使可以保存的很好,不受汙染,但構成血細胞DNA的原子和分子也存在衰變,DNA在理想環境中的半衰期為521年。
DNA是一個高度有序的分子聚合物,人每個細胞中的DNA由60億個鹼基構成,1個鹼基對極其微小,長度是10的負9次方*0.34米。如果把DNA展開,細胞中全部鹼基對的長度高達2.04米。
當細胞死亡後,沒有能量和營養的培育,來維持DNA的高度有序,DNA就極易迅速降解。而恐龍的屍體是暴露在大自然中的,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從從它們的化石找到完整的基因。
可容納恐龍基因組的卵細胞我們沒有任何一種可用於容納恐龍基因組的卵細胞,更別說同一物種的。要構建出恐龍的卵細胞所需要的研究不亞於構建恐龍的全套DNA。
胚胎發育目前為止,我們只了解了約15-25%的紹裡奇-獸腳亞目恐龍(獵人恐龍)的胚胎發育。那也是基於鳥類和鱷魚的胚胎學研究。這個過程就像拼樂高一樣,通過倒推該目中後代的鳥類因和鱷魚的胚胎發育的模型,來推斷恐龍的胚胎發育。只能在理論中慢慢前行,並不能實踐,況且完整度不高。
可行性辦法
我們目前的技術正在不斷的繼續發展或許從今天算起在大約100-200年內,我們可能會擁有一隻活著的「恐龍」。
我們可以嘗試從頭開始「構建」 恐龍基因組,通過對恐龍後代的分析,以及從化石中可以找到的基因碎片。著名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目前的研究就是通過將禽類恐龍(鳥類,尤其是雞)的進化向後反轉,從而得到恐龍的基因。雖然該項目目前仍在進行中,不過不要報太大希望。儘管成功完成,所產生的「生物」將不是真正的恐龍,而是帶有齒狀喙,尾巴和手的雞。它仍然是一隻雞,實際上是一隻變異的雞,不過這可能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接近恐龍的東西。
並且由於DNA非常複雜,一個錯誤就會使動物出生後不久就死亡,甚至不適合生活。例如:之前的克隆羊,我們可以說它成功了,因為它確實「出生」了,說明克隆在理論上是成立的。然而它的成活時間很短,很快因肺部缺陷而死亡。比利羊死於2000年,如今已經20年過去了,我們仍然無法弄清楚肺部缺陷的謎題。
而且恐龍生存的環境和如今有很大的不同,光是氧氣含量問題,就可能導致它出生的瞬間窒息而死。同時還有更多的障礙,包括道德和人道主義的障礙。
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活的恐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