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國內的名山和大河,說的是眾所周知的五嶽,但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準確地說出五嶽的名字和所在省的名字,尤其是其中北嶽恆山,名聲很大,但一直保持著低調的姿態,多年來一直堅持「酒的香味不怕巷子的深淺」的理念,在網絡和電視上都不怎麼能看到廣告和宣傳,位於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管轄的城南一角,我作為山西人感到身體不好。
恆山是堵北到中原咽喉的要道,自古以來作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著天下第二山的美稱,但是,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從哪裡來的,是因為恆山的海拔在五嶽僅次於西嶽嗎?我的朋友想幫我的可樂。
古人極其精煉的雄峻,幽秀的五個字分別形容五嶽,其中的「幽」指恆山,那麼我準備下一次進入恆山,去尋找其中的風景。
北嶽被稱為108峰,東西寬1000公裡,一般說到北嶽,指恆山的主峰,它由翠屏風山和天峰峰峰峰兩部分組成,當地人叫前山和後山,但一天的時間顯然不能在兩個山峰之間悠閒地觀光。
翠屏風山的代表性景點是北魏年間建造的懸空寺。
在半山腰的凹陷處,在距山腳100米左右的地方,在堅固無比的懸崖壁上開幾米的洞,把樁子埋好,作為寺廟的基礎,這個街區是千年前,看上去很是滄桑,其實很平靜,就像一片平地。
由於懸空寺的獨特位置,受光時間大幅縮短,日光浴得到了有效的避免,但對遊客來說,觀賞效果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亮的光讓人輕鬆。
在有限的空間裡通道變窄,走路的時候稍微歪著走的話會有暴露在走廊外面的刺激感,不推薦體驗高處恐懼症。
寺廟懸空的位置上立著很多木樁,好像支撐著危險的建築物一樣,絲毫沒有負荷效果,只有故弄玄虛的手法才被用來博得眼球。
憑欄遠眺,可以看到秀麗恆山的雄偉景色。
再次回到山腳下,發現了這塊巨石,據「壯觀」兩個字的導遊介紹,這是李白在遊覽恆山的時候,被這壯觀的景象所打動,詩歌枯竭了。
恆山懸空寺結構精巧奇特,據說在1500年的長年累月裡,風霜雪雨都呈現出老化的景象,被列入了世界十大瀕危建築物,我相信通過這個可以更好的維護和修繕,在未來的歲月裡繼續展現著豔麗的風貌。
但是,讓我困惑的是恆山,雖然有著像懸空寺一樣美麗的古蹟,但是唯一沒能進入5A五嶽觀光景點,雖然還沒有踏入恆山深處,但途中感受到了基礎設施的不足和管理的薄弱,我期待著今後的旅行,可以看到更多無愧於五嶽之名的恆山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