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在各大平臺嶄露頭角,「德雲社」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甚至擁有了龐大的粉絲團——「德雲女孩」。德雲女孩對德雲社及相聲的影響這裡不做贅述。
德雲社規模不斷擴大之際,也將更多的演員推向螢屏。無獨有偶,今天德雲社更是推出團綜「德雲鬥笑社」,並與極挑前導演嚴敏合作,再加上今年的疫情,拍攝延遲,更是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
大家都很期待德雲男團與綜藝神話能擦出怎樣的火花,畢竟極限挑戰在當時的各類綜藝中脫穎而出少不了導演的功勞。
截止目前,德雲鬥笑社已經播出了五期,評分不低但是評論確兩極分化。德雲鬥笑社並沒有想像中的趣味恒生,或許是對極挑的套路太過熟悉,德雲鬥笑社更像是在模仿極挑的套路。
或許有人會說,同一個導演的作品有些許相似再正常不過了,並且學的本來就是極挑的靈魂,取其精華,有何不可。
但是很多時候,真人秀是演員和導演共同完成的作品,導演和演員的磨合很重要,極挑可以看得人熱血沸騰既有導演的宏觀調控,也有演員的精彩表演作為血肉。後來極挑口碑大不如前導演和演員都應有部分責任。
作為相聲演員,拋梗接梗的能力當然更強一些,但是相比極挑的幾位演員的個性化,德雲社演員從家族式管理轉變而來,規矩不可謂不嚴,雖說遊戲的時候郭德綱、于謙這兩個大家長几乎不參與,但是對於遊戲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
相聲演員更偏向於鬥嘴,製造笑料,遊戲缺乏緊張感,與極挑團隊相比行動力和勝負欲不強,他們更像是在遊戲人間,雖然很提倡遊戲第一比賽第二,但是對於輸贏沒有展現出足夠的欲望代入感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或許現在的遊戲形式並不是最適合他們的遊戲,希望他們在和嚴敏導演的磨合當中找到更適合的遊戲,能把他們的優勢展現出來,也能更吸引人。
截止目前為止,德雲鬥笑社的剪輯吐槽聲不斷,後半段德雲社演員的相聲pk本來是最有看點的地方,看起來略尷尬,有些鋪的被剪掉後包袱就會顯得比較突兀。
但是相關的知識科普還是很有意義的,雖然相聲界對德雲社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是德雲社讓相聲重新火了起來。期待德雲社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更好的相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