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麥當勞不點兒童餐,是作為一個loser成年人最後的尊嚴,比如我。
說實話,我也確實很久很久沒吃兒童餐了。
滄海桑田,如今的兒童餐,都發展出了哪些新套路呢?
先來看看中國的。
和最流行的IP合作款。還有小黃人。
是不是馬上會有佩奇豬呢。🤔
靠顏值秒殺款。🔮
還有這種,明知很蠢卻停不下來款。
(。。。)
很努力地找了一下其他國家的麥當勞兒童餐,比如戰鬥民族,比如韓國,
搜了半天,最終被這股強大的全球化、標準化力量折服……
(對,就是不管是哪的麥當勞,好像看不出太大的本質區別!
日本不愧是文化強國,總是能有一些非常個性的標籤,與眾不同。
比如今年年初,日本麥當勞的「💖お星さま✨」歡樂兒童餐新玩具。簡直是一堆好萊塢、迪士尼爆款中的清流!
圖片來源:微博@findjapan
再來看一些細節。
💡「晚安stand lamp」
💄「dresser case」
點餐的時候:「又可愛、又實用!」
誰還不是個兒童呢?(呸
帶回家幾天後,對不起
垃圾桶見
其實想到麥當勞兒童餐這個主題,是因為前幾天又沒忍住買了這個玩意兒。
Kinder奇趣蛋!!
它簡直就是超市貨架裡的魔鬼啊😭!!每次看到都想買!
買之前:
「這次會拆到什麼玩具呢?」
拆開後:
「為什麼要買這種垃圾回來?」
這次我抽到的玩具是這樣的
底下裝著輪子,推著它走的話海豚會前後仰。
每次帶著對玩具的好奇買了零食,不管這個玩具多麼令人驚喜(大多數情況是拆開的一瞬間就後悔),過幾天後都會覺得這個玩具很雞肋。
來源:微博@CC是個蛋(截圖裡的貌似是KFC collections)
但確實也有人把「收集兒童餐玩具」作為認真的愛好。
小時候爸爸媽媽的一句「帶你去吃麥當勞」,仿佛一句讓熊孩子變乖的魔法咒語。
伴隨著獎賞而存在的兒童餐玩具,也成為了許多孩子共同的成長記憶。
那些曾經因為外形可愛、功能酷炫而風靡的玩具,身價也因為它們所承載的童年回憶而水漲船高。
這套1990年代的復古麥當勞玩具,已經可以賣到15刀。
圖片來源:amazon
比起能變形的特點,更吸引我的其實是它仿真的外殼。現在再看的話,更有了一種懷舊的風味。好玩得也不那麼尷尬。
甚至有人專門寫了「麥當勞兒童餐玩具1975-1995收藏圖鑑」。
在中國收藏陳年麥當勞兒童餐玩具,似乎也有一點市場?
等下,我好像看到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2018年7月新到貨」的「絕版」……?好吧,那您這個渠道真的厲害了
🍟
1972年,第一份麥當勞兒童餐出現在美國。那時,20-30歲的年輕人是麥當勞的主力顧客。
當時兒童餐主創團隊成員Joe Johnston的評價一針見血:
They(babies) couldn’t choose a restaurant, but they could make the parents miserable if they took them to the wrong place.
他們(👶🏻)自己沒法選餐廳,但是如果被帶去了一家不合適的餐廳,他們的爸爸媽媽就得狗🐶帶了。
這一切,都在有了兒童餐之後得到了360度的扭轉。小孩不僅不哭不鬧,還拖著爹媽帶他們去麥當勞↓
很快,這一天才的營銷被推廣至全美。
很難想像吧?40年前,麥當勞兒童餐的出現,竟然是為了讓寶寶👶🏻們不要討厭麥當勞。
現在的麥當勞兒童餐,由於在小孩中人氣太高,還被美國一家公共機構起訴,要它對兒童肥胖症負責。真是樹大招風呀
標準化的飲食文化,讓我們不管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有了可以產生共鳴的童年記憶。
失去了一些個性,但卻多了與更多人溝通和分享的樂趣。
很難說這是好還是不好。但作為一個日常下館子都被大眾點評支配的消費者,我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能量。
享受這其中有趣的地方,同時保持個性的警覺,這樣最開心😊
在評論裡告訴我,你最近一次吃麥當勞兒童餐吃到了什麼玩具呀
(ps:來源微博的圖片,credit都歸微博原作者!沒有水印的作者都已在圖片下方標明!)
每一種尋常食物,都值得用心對待。
想和你分享食物的故事。
歡迎分享故事,轉載請註明來源
「微信號:chifu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