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很多人眼裡,
家務是個「麻煩事」,
既耽誤時間,又浪費精力。
但你可能不知道,
愛做家務的人都「賺了」:
做家務其實是一項性價比很高的運動,
有助於養生防病。
多項研究證實家務有助健康
簡簡單單的家務活,能在不知不覺中鍛鍊身體,讓你更健康。
專家表示,任何骨骼肌收縮引起的高於基礎代謝水平能量消耗的活動,都有益身體健康。做家務就是身體活動的一種,很適合抽不出整塊時間去鍛鍊的人。
對於老年人來說,做家務是性價比很高的運動,活動強度雖然不如跑步等,但也有一定的鍛鍊效果。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指出,有一定運動基礎的成年人,應保證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健步走、慢跑、跳舞、打太極拳等,心率保持在100~140次/分鐘。
沒時間運動的人可以嘗試做一些家務勞動,以體重50公斤的女性活動30分鐘為例:
洗碗、熨衣服能消耗47千卡;
擦玻璃可消耗84千卡;做飯能消耗86千卡;
收拾浴室、拖地掃地消耗91千卡;
洗衣服可以消耗105千卡。
不同家務各有「養生功效」
每種家務都有它的「養生功效」:
做飯、洗衣日常認知功能訓練
每天做飯可以對大腦產生一種良性刺激。
將菜切成不同形狀,掌握炒菜火候,把握放油、鹽、醬油等調料的量以及先後順序等,都屬於精細操作,可以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記憶力。
買菜、遛狗
降低死亡風險
買菜、遛狗都要走路,無形中增加了活動量。
一項大規模長期調研顯示:
未得過心肌梗死的人,每天走路1小時以上者,比走路半小時者因肺炎或流感而死亡的風險低10%, 每天走路不足半小時者,死亡風險高33%;
得過心肌梗死的人,每天走路超過1小時比走路半小時者因肺炎或流感而死的風險低34%。
打掃房間
緩解不良情緒
打掃房間會刺激大腦內的神經遞質,促進多巴胺、五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幸福感,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
做家務需要來回走,同時還能較多地用到上肢和腰部,增加腰部肌肉的靈活度及柔韌性。
整理衣服
鍛鍊肌肉和關節
整理衣服需來回走動、摺疊、歸置等步驟,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對耐力和關節鍛鍊較多;整理衣櫃、書櫃等家務,還能很好地鍛鍊上肢。
重型家務
提高心肺功能
重型家務的活動量大,可以促進血管健康,減少高血脂、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等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還能充分鍛鍊肺功能,改善肌肉張力,減少精神緊張,消耗多餘熱量。
不同人群各有「專屬家務」
男性身體健壯,應主動承擔重型勞動或具有危險性的家務,如修理家具、搬運重物、爬梯子取物;
女性可以負責掃地、做飯等相對輕鬆的家務;
可以適當讓孩子承擔部分家務勞動,如三歲開始獨自收拾玩具,四五歲時準備餐具、摺疊衣物等。
需要提醒的是,
家務雖然可以消耗能量,
但動作相對單一重複,
難以兼顧鍛鍊所有肌群。
想要運動的人,
就別指望做家務了,
最好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鍛鍊。
來源:生命時報
原標題:《愛做家務的人有什麼特殊?也就是比其他人更長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