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旅遊旺季什麼地方最熱鬧,那莫過於一條條風情街,晚上燈光旖旎,人頭攢動。近日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78.5%的受訪者會把當地風情街當做旅遊時必遊的一站,但62%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各地的風情街長得都一樣。「千街一面」,在無錫是這樣嗎?無錫的風情街又準備怎麼著手改變、更好留客呢?
風情街印象真差不多
哪裡都有星巴克,奶茶絲巾不能少
記者昨天分別走訪崇安寺步行街和南長街步行街,大致數了數兩者的業態,也隨機採訪了正在逛街的市民。
南長街目前的業態以酒吧、休閒咖啡、餐飲以及一些手工工藝品為主,酒吧至少約40家,咖啡和飯店大約各有20多家。在工藝品方面,手工皂、絲巾、印度或西藏工藝品等古鎮「常客」並不少見。白天逛南長街的人並不多,大部分是住在周邊的市民以及部分遊客。本地居民覺得對這裡印象最深的是酒吧、茶樓和咖啡屋,無論是小聚還是散步消磨時間都不錯。遊客們則更讚賞小橋流水、木製房子、歪歪樓、絲業博物館和可以自己動手製作陶器的工作室等。甚至有一位黑人姑娘用不流利的中文表示,自己親手在南下塘陶藝館捏了一個杯子,這裡的記憶會一直隨著這個杯子跟著她。不過,如果問遊客們這裡的特色,不少人都表示「像西塘」或者「有點像陽朔」。
白領劉小姐表示,杭州的河坊街、蘇州的平江路和無錫的南長街有雷同處。江南的每條老街都有店鋪賣絲巾,陽朔的店鋪一樣賣;和每條風情商業街銷售火爆的烤魷魚相比,老街上的豆腐花和麥芽糖也是必備項目。更不用說手工奶茶店、咖啡店、印度工藝品這類在全國景區都有「親戚」的商業項目,好像要營造現代小資氛圍就一定少不了連鎖的星巴克、貓屎咖啡、哈根達斯一樣。
在崇安寺步行街區,來無錫找同學玩的大學生李睦認為這裡商業味道遠遠大於傳統的味道,「其實我挺喜歡崇安寺裡面的那些銅像,也去阿炳故居轉了轉。」但是這些人文的元素和滿大街吆喝特賣的服裝店一比顯得太微不足道。即使是這些店或者街頭所謂的手工藝品鋪子,也不是這邊特有的,前者大多是國產的三四線品牌,後者則是哪裡都能看到的核桃手機掛件、發卡、絲巾或者小孩喜歡的玩具槍等。雖然崇安寺步行街的購物在價格上比較適合學生,但原本衝著旅遊景區的名頭來的他多少有些失望。
風情街多為老街,老街又多在古鎮中,於是古鎮風情街是江南各地爭相開發的旅遊熱點。在無錫,蕩口古鎮剛推出時,引起無錫及周邊城市的不少關注,如今一些來自無錫周邊城市的遊客稱,蕩口古鎮跟長三角城市的古鎮都差不多,一樣的房子,一樣的小橋流水,吃的內容與周莊、同裡等古鎮也差不多,到處能見咖啡奶茶店,唯有的本地特色就是在飯店吃個走油肉。
風情街面孔單一有緣故
招商思維有點「懶」,都按固定「模式」
商界人士認為,在大部分古鎮、風情街免費進入的情況下,單純「觀光」很難收回開發投資成本,租金才是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商業化不可避免。因此大部分古鎮、風情街無論是招商還是宣傳時都會強調一個詞「體驗性」:有體驗性才能增加黏性,留住回頭客,否則就只有觀光客。這一初衷是好的,問題在於招商時的「惰性思維」——說起體驗性想到的就是酒吧、餐飲、咖啡店,說起小資白領消費就是星巴克、貓屎咖啡,從而按照一個固定「模式」去招商,最終呈現出的結果就很容易雷同。此外,基於招商時的品牌示範效應,大家都會去爭取有口碑的大牌,不僅便於後續招商,也能儘量節約培養市場的時間。但用這套模式發展的商場現在尚且面臨同質化的問題,紛紛調整業態,準備吸引遊客的古鎮風情街更應該多思考一些業態、品牌,在熟悉度和差異化方面下功夫。
遊客最希望看到什麼?
既然是風情街,本地風情體驗不可少
那麼,遊客們希望的風情街是什麼樣呢?根據調查顯示,72.2%的受訪者遊覽風情街的目的在於體驗當地特色,62.7%的受訪者是為了尋找特色美食,54.1%的受訪者是為了購買特色工藝品。如果從古鎮老街的商業來看,就是要求本地化、特色化的業態和品牌越多越好。
在無錫,惠山古鎮相對就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這裡的感覺跟其他古鎮還有些不一樣的。」記者在惠山古鎮上看到這裡茶館如雲,遊客和茶客們愜意地坐在遮陽傘下喝茶聊天,遊客覺得這裡的氛圍與眾不同。一位市民稱,這裡喝茶很便宜,若自己提供茶葉每客才10來塊錢,他還把茶葉存在茶館裡,每次親朋好友聚會就到這裡茶館裡喝茶。「小時候,這裡早晨就有很多人喜歡靠著河喝茶、聊天。現在直街鋪成石板路,看著旗招飄揚,更有味道了。」這位市民說,這才是老無錫人的生活。還有不少無錫本地老人每天早上去錫惠公園晨練,結束後就三五結伴在古鎮上喝會兒茶,他們稱,從古鎮還沒改造之前就是這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
錫惠景區工作人員稱,雖然古鎮上的原住民現在都已搬遷,但古鎮的生活習慣倒保留下來了,從這裡賣的東西可以看出,小吃方面,如無錫小餛飩、豆腐花、酒釀圓子、小籠包以及惠山油酥餅等成為最熱賣的美食; 而飲料方面,雖然這裡也有賣奶茶、咖啡的,但這裡中式茶館佔據絕對優勢。
不少遊客逛完錫惠景區之後,就在惠山古鎮上逛上大半天,除了能看到這裡特有的祠堂文化外,還能看到無錫本地老物件,吃到地道的無錫菜以及無錫小吃。「孩子們去泥人博物館體驗捏泥人。不少學校還喜歡來這裡做社會實踐活動。
因為這裡保留的原味風俗,也引來很多劇組來拍戲,這些場景自然入了影視劇的背景中。」工作人員稱,民俗活動無疑是這裡文化特色的體現,惠山東嶽廟會、三月香會、金秋惠山菊會等都具有悠久歷史,深受本地人民和遊客的歡迎,泥人又與戲曲、祠堂相伴相生,是無錫人甜蜜生活的體現。在節假日特定時間,如張中丞廟內還有錫劇、說書等,在戲臺下還有茶座,遊客坐著邊喝茶邊聽,特別有情調,他們算下來景區加古鎮的旅遊模式,讓遊客可以在這裡呆上半天,把逗留時間延長了幾個小時。
無錫風情街怎麼改變?
南長街將調整業態,惠山古鎮規劃民宿
日前,無錫市旅遊業協會旅遊景區景點分會代表研討了景區、古鎮、風情街等發展問題。無錫市旅遊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徐立新認為,旅遊從觀光型轉向休閒度假型是必然趨勢,風情街的轉變亦如是。如何讓客人願意在風情街留下來,徐立新稱,首先要實現社區化,告訴客人這裡的居民是怎麼過日子的,比如到了成都,就看到到處有人打麻將,到了杭州,就是到處都在喝茶,把社區居民的生活場景體現出來,遊客自然也會學當地居民生活。「還應該增加體驗性活動,就是我們俗稱的『花錢買活幹』。」他認為,風情街要讓遊客在那留下一件難忘且特別好玩的事,過一段時間想起來還會想去體驗,所以要安排專項的活動讓遊客可以參與進去,就如《爸爸去哪兒》節目,讓遊客在那裡完成一件任務,又能享受到成果,即使滿頭大汗也是覺得快樂。
值得欣慰的是,無錫的古鎮、風情街確實不滿足於現狀,在著手改變。記者昨日採訪南長街招商部門的負責人時其透露,南長街現在有200到300家商戶,受眾印象中的酒吧業態將會升級和搬遷。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酒吧將會統一搬到絲業博物館旁邊的民國建築群裡,理想結果是街面的酒吧不超過3家。另外,南長街每年的業態大約有20%-30%的調整,他們將儘可能突出無錫的傳統文化,如南下塘的書碼頭、阿福茶樓、陶藝館,無錫本地的百草園書屋等,還打算請回一些原本在南長街工廠上班的老工人,在絲業博物館的老機器內現場表演繅絲。
而惠山古鎮方面透露,今後規劃中可能還會有民宿等,讓遊客能留在古鎮多玩幾天。
(來源:中國江蘇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