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2020-12-12 積木寶貝青島中心

最近,身邊一個媽媽,在為孩子分房的事頭疼。

確切說,從暑期開始她就在忙著跟孩子分房睡這件「大事」了,包括帶孩子布置小房間,挑選小飾品,講故事,說道理等等。

分房第一天,孩子表現得倒也雀躍。很快就在自己房間裡睡下了。

然而,下半夜就醒了。

獨自爬起來,跑到媽媽床頭邊站著,眼淚鼻涕一起下。

自從那天以後,只要媽媽提起分房睡的事,孩子就激烈地抗拒。

如今折騰了幾個月,不僅分房沒分成,反倒孩子看上去愈發粘人了。

這讓媽媽很困惑。

我問,你看起來很焦慮,為什麼?

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都5歲半了,再不分床是不是就晚了?

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

這句話有問題嗎?按說也沒有大問題,但這是有前提的。

如果簡單粗暴地「照本宣科」,不僅可能分睡不成功,反而還可能使得親子關係惡化,甚至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前提一:你有沒有給夠孩子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男孩,7歲了仍然沒法跟大人分床睡。

為什麼?

看看孩子平日的成長環境就有答案了。

孩子的爸爸媽媽脾氣都不太好。孩子哪裡做得不對、不合大人心意就是一頓批評打罵。

在孩子4歲半時,媽媽又懷了妹妹。

孩子爸爸抱怨:他總是一副「膽小、怕事、看人臉色」的模樣,看著就難受。

孩子媽媽則憂慮地問:孩子看起來一點主見都沒有,這麼大了還動不動就愛哭,粘人,為什麼?

其實,無論是孩子「膽小、沒主見」這件事,還是孩子無法獨立睡覺這件事,都跟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有關(自我力量不足的孩子,很難有力量去獨自面對陌生的人、事以及陌生的環境)。

而要談孩子的自我發展,就不能脫離安全感跟依戀關係。

如果依戀關係不好,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建構起來,那麼他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這個重點上。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孩子,他沒吃飽一定會一直喊餓。

一輛小汽車,沒加夠油他就跑不遠。

一個孩子,他的安全感不足,時刻擔心著「被拋棄」、「不被喜歡」這樣的問題,那他的自我意識是無法真正發展起來的,更無法順利地走向獨立。

一位心理學的朋友這樣說過:「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

分床怎麼還有「分不分乾淨」一說呢?因為分床和分房睡這個事,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絕對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般大約要持續一年左右。

為什麼還要分順產和剖腹產呢?因為人們認為,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出生以後對外界的聲響更加敏感,更可能缺乏安全感,故而需要更多的緩衝時間。

我比較認同這個說法。

我家老大就是剖腹產。

儘管我也在他5歲前後,給他備了小房間,但是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去陪他睡小床。或者到後半夜,他又從小房間溜回到主臥裡去。

我沒有批評過他,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太焦慮。

大約到他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半夜起床、往主臥跑過了。

而且是他自主決定的。全程沒有任何逼迫或者親子間的撕扯。

結合個人經驗,我想說的是,父母跟孩子分床,不是一下子把孩子丟給黑暗。而是幫著孩子度過獨自睡覺的恐懼。

具體幾歲分床或者分房間睡,並沒有那麼的要緊。

親密關係的養成更重要。

前提二:你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準備

要想順利跟孩子分開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父母本身做好了「分離」的準備。

比如,我身邊有這樣一個反例。

一位女性朋友,她兒子已經三年級,還沒分床。

因為沒法分床這個事,夫妻倆時不時地爭吵。

老公對於孩子媽媽和孩子都有意見。

他一要求分床,孩子就哭鬧。

媽媽心疼孩子,於是就妥協。甚至不惜跟老公分居,把老公擠到睡書房,自己跟孩子睡在大臥室裡。

所以,這個孩子一直沒法獨立睡覺的表象背後,藏著本就糟糕的夫妻關係。

妻子當初就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給丈夫的。

自從生了孩子後,她就把關注全部都投注在兒子身上,並把丈夫排除在自己與兒子之外。

孩子潛意識裡配合著媽媽的需要,黏住媽媽不放。

可是,這樣沉重的關注和愛,孩子哪裡承受得起?這個小孩後來出現了很嚴重的厭學情緒。時常喊「活著沒意思」。只有在跟同齡人遊戲的時候,他看起來才稍微像個正常小孩,找回屬於他的活力。

總之,看起來是睡眠問題,說到底根本還在於這對母子關係太近的緣故。這樣持續的高濃度母子關係,讓親子關係常年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而家庭內部秩序混亂、失衡,孩子又如何能夠真正安心地長大呢?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何時分床這個事本身不會傷害孩子。能夠傷害孩子的,是這個事件背後,父母的狀態、信念都是什麼。

如果父母允許孩子獨立,那麼孩子就能獨立;

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獨立,孩子就很容易成長為無法脫離襁褓的巨嬰。

如果父母自身有問題沒解決,孩子的那些所謂問題,就不過是父母問題的擋箭牌罷了。

我還接觸過另外一個案例。是一位做父親的,他一邊發愁兒子好像總是長不大,一邊又主動縱容10歲的兒子跟夫妻二人擠在一起睡。

了解後發現,父親幼時得到的關注很少。

他像疼愛當年的自己一樣寵愛兒子,一直試著去補償早年的缺失,卻忘了看見眼前的孩子所面臨的真實課題,不是缺愛,而是獨立。

上述這些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分床的具體時間和技巧,其實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為何跟孩子分開睡這個事,到了你家就成了一個問題?

明明滿足了分床條件,為何夫妻中有一方,遲遲捨不得跟孩子分開?

是什麼賦予了孩子這麼大的能量,去獨自佔有父母中的一方,去把丈夫和妻子分開?

簡言之,分開睡,不僅僅是和孩子分兩張床、兩個房間那麼簡單。

通過這個事,可以觀察到父母有沒有做好準備,放手讓孩子長大;甚至可以體察到這個家庭內部的關係互動模式到底是怎樣的。

最後,關於這個何時分床、分房睡的問題,我還想延伸說一點。

很多家長養了孩子後,都會去學習、去讀很多當紅專家或者紅人分享的育兒知識。大部分人的分享都有其可取性,但也有其局限性。

因為孩子和孩子太不一樣了。家庭和家庭的具體情況也不同。

比如,有育兒書籍上說初生嬰兒應每隔多長時間喝一次奶,你能說這個觀點錯誤嗎?不能說它絕對錯誤,因為它畢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泛泛的參考作用,不至於新手爸媽在餵養初期手忙腳亂。

但真正執行起來,就需要在按需餵養的基礎上,再去參考這個標準化的餵養提示。

尤其是,如果孩子沒到時間就餓了,或者你餵的時候孩子不肯吃,那麼還是放棄你的固定時間哺乳的原則吧。

否則,這種無視孩子需要的刻板做法,只會造成對孩子的壓迫和不尊重,損壞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信賴和基本的安全感。

還比如,普遍的育兒觀點會說,孩子8個月的時候應該會爬了。有些商家還會宣傳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會爬,就會怎樣……於是,很多新手爸媽們忙不迭地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還不厭其煩地在寶寶面前擺放一個色彩鮮豔的小玩具,以激發寶寶向前爬行的動力。

這樣做對嗎?從方法層面看,也沒錯。

但真的就有很多家長這樣做了以後,沒有訓練出來爬行表現優秀的孩子,這個時候就開始杞人憂天或者患得患失了,疑惑地問我們:「是不是我家孩子天生缺陷;孩子將來會不會走不穩;不會爬的孩子會不會不聰明?……」

事實是,孩子們的個體差異真的非常大。不少寶寶的表現,根本不像書上所說的,經過鍛鍊就會爬行,他們甚至可能暫時跳過爬這個階段,直接就會走了。

這個時候,父母們反而應該抱著順其自然的思想,放下心理包袱。你可以繼續陪著孩子練爬,但只是為了玩,而不要有那麼強的訓練目的。

因為孩子總是會走路的。

父母過於焦慮,要麼延長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要麼會損害到親子關係。這就得不償失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但凡出現某些發展中的問題或者行為問題,那原因就更複雜了。

不僅是孩子內部的生長節奏不同,先天氣質類型不同,家庭內部的氛圍如何、爸爸媽媽之間以及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節奏,造成極大的差異。

美國的兒童教育學家迪馬斯洛佩茲教授在給家長的培訓中,讓家長們做了個雙手籤名對比的小試驗。迪馬斯教授先讓家長用常用手籤名,然後又要求家長用另一隻手再籤一次。兩次籤名對比下來,家長們說,用不常用的手籤字,「十分彆扭,不舒服,還很慢。」迪馬斯教授比喻說:「籤字的手就是教育方式,用了不適合的手,寫出的字一定不好看。」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一切外部的理論跟方法,都只是一種參考。我們與其盲目相信他人的成功經驗或設定的所謂標準,不如先學會保持覺察和自我成長,早日找到並學會信任自己做父母的直覺。

你本應該最了解你的家庭,也最應該了解你的孩子。

相關焦點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國外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 你被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坑了嗎?分房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關於分床分房睡,我聽過幾種說法:第一種:三歲分床五歲分房,超過這個年齡再不分房就晚了第二種: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第三種:都是杞人憂天,過去生活條件差,好多人家就一個炕,全家人都在一起睡,哪個長得不健康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都說三歲分床五歲分房啊!可是不分等孩子大了就更難了!」「越早分房的孩子單獨的性越好。」「要早點分房睡,不然孩子會性早熟。」連是被一些無悔責任的文章歪曲了,而急著分房,結果孩子整日晚上11點哭,對小夥伴們本身都是種忍受。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有多大的孩子需要分床睡覺,家長千萬不要錯過最佳時機,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孩子該幾歲分床睡才好?李玫瑾直言: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孩子和家長分床睡最好不要太早,特別是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最好還是和孩子一起睡,三歲以後開始著重於和孩子分房睡,至關重要。」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影響孩子發育
    關於孩子長大後什麼時候要跟媽媽分開睡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育兒重點,有一些育兒專家提出孩子最好在3歲時就可以和媽媽分床睡了,最晚不超過6歲,對孩子有好處。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太小,遲一點分房睡也沒關係,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那分房睡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下面4點就是分房睡對孩子的益處,父母快來看看吧。
  • 多大可以和孩子分床睡了?不能超過這個年齡,晚了孩子難獨立
    那分床睡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其一,3歲前不要分床睡。這個時期,正是寶寶和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時期,理應和家長住在一起,用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想讓孩子獨立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時間,太早讓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 昆凌培養女兒「分床睡」,小周周回懟太有趣,網友喊話周董快長大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一直以來,孩子幾歲分床睡的問題,都讓家長徘徊不定,一方面來說,分床太早、孩子太小,難免家長看著心疼,充滿不舍,另一方面,如若分床太晚,可能會很難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產生更多的問題。
  • 孩子不願意分床睡怎麼辦?可能是父母的做法不對,不知道的快看看
    小麗家的孩子現在已經4歲了,眼看著到了分床睡的年齡。但是如果讓孩子自己睡又會感覺到非常不放心,所以針對這個問題也和自己的丈夫討論了很多次,一直沒有下定決心。那麼在面對孩子分床睡的問題時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分床睡有年齡限制嗎?
  • 女性一過45歲,為何都喜歡分床睡覺?真實的原因有3個
    女性一過45歲,為何都喜歡分床睡覺?真實的原因有3個年輕的夫妻或情侶,都比較喜歡黏在一起,感情的升華、相擁而眠。然而,隨著人體的衰老,在雖然還是以往的夫妻,關係也非常密切,生活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女性,大多在45歲以後,都比較喜歡與伴侶分房睡覺,即使同床也不再像以往那樣粘人了。當然,到這個年齡之後,不排除審美疲勞的可能。多年的家庭主婦生活,使得一些女性對生活缺乏原有的激情;此外,還有是來自生理上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因素有關。
  • 夫妻睡覺,該不該在一張床上?「分床睡」竟有這個好處
    其中部分人不只是分床,而且還分房,18~35歲中分房睡的比例是3%,而在35~54歲及55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更是分別達到7%和16%[1]。那麼,到底是該分床還是同床?其實,分床、同床都有好處,到底該分床睡還是同床睡,得看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發現分床提高深度睡眠的研究中,受試者都是睡眠非常好的,腦袋碰到枕頭後幾分鐘內就能入睡,有沒有伴侶的氣味,已經沒有太大影響。
  • 5歲兒童床護欄多點好還是矮點好 5歲兒童床尺寸是多少
    對於孩子來說,睡眠是很重要的,關係到生長發育,因此擁有一張合適的兒童床顯得尤為關鍵。5歲的孩子就需要買該年齡層的兒童床,防護措施也不可少。那麼5歲兒童床護欄多點好還是矮點好?和一般的床不同,兒童床的特點是安全實用,會依據兒童的年齡階段來進行劃分。2、5歲兒童床屬於低齡層次,小孩睡覺時難免翻身,打滾,因此需要加裝護欄。建議5歲兒童床護欄多點比較好,因為5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走路的特點,很有可能半夜會跨越護欄翻下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護欄需要高一點。3、5歲兒童床護欄多點好還是矮點好?
  • 「3歲學畫、6歲學畫畫」坑了無數孩子!畫畫最好的年齡是幾歲?
    然而每個年齡階段幼兒對繪畫的表現也是不同的。1~3歲是塗鴉期,這時的兒童不能控制畫筆和所畫出的線條,手和眼睛的配合也不是很好,他們只能從視覺對」畫「產生興趣,產生聯想。3~5歲是象徵期,兒童開始有目的的創造形體,用自創的樣式符號來表現所畫的物體。在班級中孩子喜歡用符號來代表自己、代表所有他喜歡的東西,這些符號很抽象或很誇張有時老師都會難以辨認,但幼兒卻能描繪得很出色。
  • 40歲70後夫妻分床睡,丈夫能堅持多久?3個中年男人說了大實話
    此篇,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40歲70後夫妻分床睡,丈夫能堅持多久?3個中年男人說了大實話。陳先生,40歲,常年分床,「夫妻感情越來越淡,就這麼湊合過吧」我和妻子通過相親結識,在父母的撮合下結為夫妻,並沒有太多感情基礎,結婚這些年,我倆同床的次數屈指可數,她從不主動找我,我也不會主動找她,夫妻倆的感情越來越淡。
  • 孩子4歲半上中班,下學就黏著媽媽,晚上睡覺還把爸爸攆到客廳睡
    1、 孩子性格懦弱作為男孩子來說,堅強勇敢是很重要的性格特質,做人做事都需要堅持到底的好品質,當然了如果是錯誤的事情另當別論,這點對於女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最好從小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而遲遲不肯分房睡,甚至是上一二年年紀了還黏著父母睡覺的孩子,特別容易養成懦弱的性格。
  • 三個女兒從小和爸爸同睡,寶媽拍照本想炫耀,看到這幕卻要求分床
    但是如果只有年齡在不斷增長,卻還是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讓人看到就會有一種彆扭的感覺,孩子長大了該避還是要避一避的。最近王女士一家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好在王女士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將孩子拉離了「深淵」。最近收到了粉絲王女士的投稿:本想炫耀孩子與父親感情好,看了這一幕卻馬上要求父親和女兒們分床(已授權)王女士與丈夫結婚後不久便生下了大女兒久久,在久久六歲多的時候夫妻倆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妨生個二胎吧。
  • 我把14平兒童房劃分成6個功能區,滿足3-12歲孩子12個成長需求
    以下是結合3-12歲兒童發展的環境需要、總結的經驗心得和收納乾貨。我不是專業設計師,所以只能從個人所需的角度去設計,個案僅供各位寶爸寶媽參考。避免這樣的危險,狹小空間最好是半開放的,有帘子做以遮擋。休息區床上的布置可以隨孩子的喜好,維尼一直嚷嚷要一個公主一樣的帳篷,我在萬能的某寶花100多元給她實現了!關於分床及分房,我一直不認為對於孩子有一個一刀切的年齡。
  • 媽說2歲入園好、爸說3歲好,到底幾歲是最佳入園年齡?
    因為按照相關的教育管理來看,孩子在入園時年齡有著明確的限制,必須是滿三周歲的適齡兒童才能入園。即使是孩子5歲第一次入園,也不會被分配到小班。所以看著規定、看著孩子就更加猶豫了,到底幾歲時孩子最佳入園年齡呢?
  • 寶寶多大能和父母分床睡?如何讓寶寶不哭不鬧接受分床?
    我家寶寶 1 歲了,現在可不可以讓她分床睡呀?以前看到很多文章,說要從小就要鍛鍊寶寶的獨立性,而鍛鍊獨立性,要從吃飯和睡覺開始。其實我挺想對老母親說——這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分床睡,和鍛鍊什麼獨立性沒有任何關係。
  • 「9歲少年襲胸,13歲性侵」,當親情跨越界限,父母終嘗「惡果」
    原本還以為和孩子分不分床睡都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殊不知卻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和孩子分床睡,可能最終葬送了孩子的未來。其實想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想要輔助孩子擁有更好的身心發育,作為家長的我們,就一定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那麼家長到底應該要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呢?
  • 「娃娃夜裡發怪聲」,8歲女孩拒絕任何毛絨玩具,原因是心理缺失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對娃娃產生恐懼就更常見了。8歲女孩拒絕毛絨玩具,只因小時候的「那個Ta」有寶媽講述了自己的苦惱,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就自己睡了,雖說也哭鬧過一陣子,但是寶媽覺得儘早分房睡很重要,便硬著心腸給女兒一個娃娃,美其名曰讓娃娃陪女兒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