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從誕生西南到轉戰中原,一代代場站官兵始終堅定政治信念、忠誠擔當,始終堅持聚力打贏、勤勉敬業,始終堅守飛天之路、開放包容……」11月下旬,中部戰區空軍某場站組建70周年紀念教育大會上,場站政治委員趙世宏帶領全站官兵回溯歷史,展望未來。
70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憑藉「忠誠擔當、勤勉敬業、開放包容」的「中原天路」特有精神品質,一代代官兵始終鐵心向黨、聽令景從,用勤勞和智慧,用拼搏和汗水,在場站建設發展的歷史上書寫一段段奮鬥篇章。
忠誠擔當、鐵心追隨,始終聽黨話、跟黨走
「1950年,我站在四川奉命成立。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先輩們籌措物資、整修跑道,小車扁擔承載著創業的艱辛,鐵鍬洋鎬舞動出未來的希冀。」新幹部入營的第一堂課,該站通信營政治教導員潘凱站在站史館內,指著牆上一幅幅黑白照片,為大家講述場站歷史,令很多戰友感慨萬千。
場站成立之初,物資條件匱乏,但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儘快形成保障能力。任務面前,官兵們沒有任何怨言,想盡一切辦法進行跑道和停機坪的整修。
在物資缺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第一批場站官兵僅用一年半時間便完成了機場整修工作。1951年底,機場正式通航,女飛勁舞藍天的傳奇從這裡拉開帷幕,崑崙山脈上空的雄鷹從這裡振翅啟航。
1955年,隨著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一聲令下,場站官兵收拾行囊就出發,僅用三個多月時間便移防完畢,並立即投入戰訓保障當中。先後圓滿完成了多項作戰保障任務和汶川抗震救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接運志願軍烈士遺骸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任務。
從西南邊陲到中州平原,從戰火硝煙的洗禮到中原天路的奠基,對場站官兵而言,燃燒的是對黨忠誠的青春,不朽的是聽黨指揮的靈魂。
70年來,不管是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錘鍊摔打,還是在駐地複雜嚴峻敵社情中經受考驗,場站官兵始終保持「鐵心跟黨走、使命見擔當」的堅定信念,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使命任務,將忠誠擔當的品質鐫刻在強軍興軍的徵程中。
勤勉敬業、矢志強軍,始終強能力、精保障
「不論災情發生在哪裡,祖國的利益拓展到哪裡,大國之翼就飛赴到哪裡,但我們始終都堅守在這裡,保障崑崙雄鷹順利出航、安全歸航。」雖然場站不在戰鬥的舞臺中央、榮譽的聚光燈下,不能像飛行員那樣飛赴一線、馳騁空天,但場站每一名官兵都是人民軍隊序列中的光榮一員,每一個崗位都承載著保證打贏的神聖使命。
建站之初秉燭待旦改善保障條件,移防後兢兢業業鑽研保障技術,面向戰場,服務飛行是該站官兵的共同信念和不懈追求。
隨著駐場飛行團的任務需要,伴隨保障逐步成為常態,該場站先後高質量完成國慶閱兵、奧(亞)運會消雲減雨和新機改裝駐訓等伴隨保障任務,為全國性舉世矚目重大活動的順利實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去年,兄弟部隊換裝新機,場站官兵緊跟飛行團改裝步伐,本著「保障體系先行,主動靠前準備,積極協調解決」的原則,了解新機保障需求,研究論證保障方案,大膽推動保障模式改革。自主編寫《新機保障手冊》,自行研發氣象語音通波系統、機載多功能攜行箱等,不斷提升保障效益,實現了新機列裝即保障的既定目標,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對戰鷹的莊嚴承諾。
回憶起新機首飛那天的保障經歷,飛行管制員鄭加飛記憶猶新。「檢查好,可以起飛!預祝首飛順利!」堅定有力的話語,傳遞的不只是飛行指令,更傳遞出他源自內心的自信。而這種自信,來自於業務能力的精通和保障體系的完善。
開放包容、甘居幕後,始終為飛行、謀打贏
「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哪種機型,不管空間地域,我們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做好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全要素保障。」這是該站官兵的共同心聲和鏗鏗誓言。
由於該站地處中原腹地,經常擔負外來飛機駐訓、轉場等保障任務。近年來,他們先後完成32種機型、45個單位的保障任務。精心精細的服務保障,得到外來機組的高度認可,大力助推了兄弟部隊戰鬥力提升。
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該站更加注重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在廣泛徵求駐場飛行團和外來單位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今年以來,他們創新開啟「一號通、七上門」服務機制,及時有效解決飛行團「衣食住行修」等實際問題400餘條,為飛行員集中精力備戰訓練創造條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場站官兵聞令而動,全時戒備,做好隨時保障準備。保障指令發出的那一刻,全體官兵迅即行動、密切配合,保障了戰鷹準時升空,將軍隊醫療隊員和物資空運至抗疫一線。
70年風雨滄桑,70年辛勤耕耘,70年溢彩流光。在「忠誠擔當、勤勉敬業、開放包容」的「中原天路」精神引領下,該站官兵始終聚焦戰場,奮楫前行,全面鍛造一流過硬的保障能力,隨時準備保障戰鷹高飛遠航。
來源:空軍新聞微信公眾號
攝影作者:林聰聰 張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