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時間是每年的4月22日,是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從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生態環境。面對日益惡化的地球生態環境,每個人都有義務行動起來,用行動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2020年4月22日我們迎來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口都在迅猛地發展,人類活動的空間不斷擴大,需求日益增加,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就在同時,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也越來越大。人們發現:地球生態環境正在全面惡化中,甚至於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
▲全球氣候變化
▼臭氧層破壞
▲生物多樣性減少
▼土地荒漠化
▲森林資源銳減
▼汙染加劇
應對策略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9年,習總書記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只有並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必須依靠全世界共同努力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
1
加強全球合作
從世界範圍來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是全球問題,例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不是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就能解決的問題,它需要全世界各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努力才能解決。要解決這個問題,兩個方面必須有所突破:一個是全球各個國家都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問題與人類的未來發展和生死存亡息息相關,願意行動起來努力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另一個就是制定合理的規則、機制來公平地分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和義務。
2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本質上說,就是從黑色發展模式轉向綠色發展模式。它包含四個相互關聯和互補的方面:一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二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三是大力提倡循環經濟;四是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特別是後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發展方式。
3
加強科學研究
我們要加強環境問題的研究,一是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以及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二是對環境技術的研究,如清潔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三是政府要大力培養科研人才,並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4
加強環保宣傳教育
環保宣傳教育是應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只有強化環保宣傳教育,才能增強公眾的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大眾不斷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綠色發展意識,大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使人們認識生態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保護地球,我們能做到
▲拒絕野味
▼垃圾分類
▲節約用水
▼綠色出行
▲減少塑料製品使用
▼節約能源
溼地與全球生態環境
溼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環境功能的生態系統和多種生物的棲息地之一。溼地由水陸相互作用形成, 溼地環境的水文特徵、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溼地生物適應, 使其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結構和功能, 對生態環境變化十分敏感。溼地在減緩氣候變化、緩解乾旱、調節洪水、保護生物多樣性、固碳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因而, 保護溼地生態環境對應對全球生態環境變化有著不可替代作用。
來源:中國溼地保護協會
原標題:《【4月22日】第51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