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由於時間膨脹,我們是否經歷了錯誤的時間

2020-12-14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的引力,改變了我們與宇宙中其他物體相比所經歷的時間。如果我們偶爾將我們的時鐘與在黑洞或中子星周圍的緊密軌道上運行的時鐘相比,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運行速度比我們的慢,如果我們將它們與漂浮在茫茫宇宙深處的時鐘相比,我們會發現這些時鐘運行速度比我們的略快。

然而,沒有「真正」的時間去體驗,你永遠不會經歷錯誤的時間。時間是相對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比較任何兩件事的時間是如何流逝的,但沒有終極的「宇宙時鐘」可比。你的表,無論你在哪裡或你是如何移動的,的手錶都將每秒顯示1秒。也就是說,你永遠不會看到自己處於快進或慢進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得不正確地體驗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宣稱我們的時鐘是唯一真正的時鐘,而其他人的是錯誤的。

簡單地在一條直線上快速移動並不足以讓你的時鐘與其他時鐘相比客觀地慢下來。如果兩個人擦肩而過,他們都會看到對方經歷的時間更少,奇怪的是,這不是一個悖論,他們都是「對的」。客觀地說,確實有兩種效應(以一種宇宙中所有人都能認同的方式)導致時鐘運行變慢:一種叫做「孿生悖論」的現象,另一種叫做引力。

在時空中,一段旅程的「長度」(時空間隔)是由作此旅程的時鐘來量度的。事實證明(這並不明顯,但可以理解)最短的旅程是最迂迴的旅程。如果你在新年的時候看了雪花降落,並且堅持了一年,直到下一次雪花降落,那麼你就在這兩個事件之間完成了一次相當直接的時空之旅。

這條路是直的,所以很長,你的時鐘會顯示得更多。相反,如果你在那一年裡儘可能快地繞著太陽系轉,然後再回來過下一個新年,那麼你在時空中的道路肯定不是筆直的。這個全位置路徑很短,您的時鐘將讀取更少的數據。「兩點之間最長的時空距離是一條直線」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但它確實有效。

地球繞軸自轉,圍繞太陽公轉,與太陽系的其他部分以及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恆星一樣,也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每一個都是迴路,而不是直線,地球每做一個這樣的迴路它就會落後於任何沒有這樣做的時鐘一點點。

地球在赤道處自轉的速度約為0.5公裡/秒,我們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約為30公裡/秒,而整個太陽系圍繞銀河系的速度約為200公裡/秒。居住在朗伊爾城(靠近極地)的人和居住在厄瓜多(靠近赤道)的人在時間上的差異大約是萬億分之一,這給了那些自豪的挪威人每25000年多一秒鐘的時間。

這些速度中最大的速度,即我們圍繞星系的運動,產生的時間膨脹相當於450萬分之一。這相當於每兩個月多出一秒,或者每隔一個銀河年多出半個太陽年。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影響是由重力引起的時空彎曲。較低的事物比較高的事物經歷的時間更少。這可以通過測量光在重力場中垂直傳播時的頻率變化來解釋。有理由說,如果你離某物無限遠,那麼你就在它的引力影響之外,你的時鐘應該「正確」運行。

如果你從「無限遠」墜落到某個大物體的表面,你就會以那個大物體的「逃逸速度」移動。如果你試圖讓一顆行星以比逃逸速度慢的速度移動,那麼最終你會被拉回。

要從地面逃離地球,你需要11千米/秒。更困難的是逃離太陽(從地球軌道),這需要42公裡/秒。要離開我們的星系,你需要500到600千米/秒的速度。這一次,來自銀河系引力的膨脹產生了這裡提到的最大影響。

地球的自轉和太陽的公轉確實會影響你所經歷的時間,但不會影響很多。由於我們是銀河系的一員,我們每周所經歷的時間比在銀河系深處閒逛的人要少1秒鐘。其中大部分直接來自我們星系的引力效應,不是來自我們星球的運動。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地球停止自轉,如只圍繞太陽公轉,還有晝夜交替嗎?
    這是個網友提問,他在題目描述中說:「地球在太陽一側的時候,例如東半球朝向太陽,那公轉到太陽另一側時,不應該變成西半球朝向太陽了嗎」我不管《流浪地球》,我只是照題目來回答:肯定有晝夜交替,首先要知道地球沒有自轉是什麼概念,是地球相對於地軸不轉動或相對於遙遠的恆星不轉動
  • 月球的自轉還是繞地球的公轉
    月球的自轉  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答案:月球繞地球的公轉  小夥伴們快去領小雞飼料吧!  以上就是12月18日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案。
  • 地球自轉變快致每日時間變短:科學家提議將1分鐘縮短至59秒
    隨著人們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少人都覺得時間過得是越來越快了。其實隨著地球自轉變快,每日時間真的正在變短。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
  • 地球自轉的力從何而來?為什麼不會停止,難道地球是「永動機」?
    事實證明,達文西的觀點是正確的,知道今天科學家也對永動機沒有任何頭緒,可是在地球之外,廣闊的宇宙中可能存在永動機嗎?例如地球的自轉,太陽的燃燒等等,為什麼可以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不停止,地球自轉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在宇宙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星球,也就是說不自轉的行星是不存在的!
  • 答: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
    作為一顆氣體星球,太陽表面的自轉速度並不像地球這樣處處相同,在太陽赤道,自轉最快,緯度越高,自轉越慢,我們管這種現象叫「較差自轉」(differential rotation)。如果以背景的恆星為參考,看太陽在宇宙中嚴格的自轉一周的時間,在太陽赤道附近,太陽每25天轉一圈,而在極區大概要37天轉一圈,這裡說的「天」是指我們地球的一天。
  • 地球公轉軌道並不是毫秒不差,也不可能正圓形,你知道為什麼嗎?
    地球實際上不管是公轉還是自轉都是從快到慢的,而且還在慢下去。一項研究認為,在地球形成不久的40億年前,1年為1460天,13億年前1年大約500天,4.4億年前的奧陶紀1年大約412天,4.2億年前1年是400天,3.7億年前的中泥盆紀1年將近398天,如今1年僅為365天。
  • 為什麼有人認為地球是「永動機」?自轉46億年未停,真相意想不到
    在太陽形成後,周圍的星雲在太陽強大引力的作用下,開始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同時,太陽拋出去的星雲和周圍的星雲發生碰撞,使這些星雲也產生了角速度和角動量,於是這些星雲就形成了行星,比如 地球,此時的地球,便開始有了圍繞太陽旋轉的動力。
  • 地球自轉一直是恆定的嗎?
    但地球自轉一直是恆定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地球的自轉一直在變化,而且變化得相當複雜,既有「歲差-章動」,還有「極移」和「日長變化」。  1. 歲差-章動:自轉軸的陀螺式轉動和點頭  地球圍繞著自轉軸轉動。
  • 和地球自轉同步的島,每24小時旋轉一周,至今不見停止轉動
    筆者-小文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一刻不停地圍繞著太陽公轉,正是因為有了地球的自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才會經歷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的變更。但無論是人類還是生物都無法感覺到地球的轉動,因為地球對於生命體而言實在太大了,這是首要的條件,其次,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我們一直誤以為地球的板塊是靜止的。而在缺乏知識的古代,古人就曾認為地球是靜止的,會動的只有天上的星辰以及太陽和月亮等等,是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而「地心說」也由此被提出。
  • 地球自轉出現故障突然加速?4分鐘憑空消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地球自轉的周期指的就是地球自轉一周所用的時間。地球自轉周期為一日,即24小時,地球自轉周期的類型主要分為太陽日和恆星日,這兩者有何區別呢?主要是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以太陽作為參照物的話,在自轉一周時地球還在進行公轉,而且從實際中看到的太陽為之地球自轉角度大於360度,自轉的速度不光有角速度還有線速度,一周360度,太陽日的時間就是24小時。為何地球真實時間要慢近四分鐘左右的?據了解,地球公轉是一個橢圓形軌道,並不是每次都需求3秒56的補償,只是均勻上去是這麼多。有的時分最多相差會多達16分鐘。
  • 用陀螺儀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一種現象——表觀運動
    上次前面我們介紹了陀螺的慣性空間穩定的特性,但是地球本身在不斷自轉,同時還要圍繞太陽公轉。在兩極的假似運動如果兩自由度陀螺處於地球兩極,比如北極,陀螺的自轉軸與地平面平行,也就是垂直於地球自轉軸,那麼,地球自轉一周的過程中,同樣我們不會感到地球自轉,所以經過24小時之後,發現陀螺自轉軸在地平面內轉動一周,在我們看來轉動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同樣,如果陀螺的自轉軸與地球自轉軸平行呢?那就沒有假似運動。
  • 地球為什麼會有南北兩極之分呢?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嗎?
    先說一下為什麼地球為什麼會有兩極呢?這首先是由於地球自轉的結果,自轉著的地球,就像是一個陀螺。陀螺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旦旋轉起來,其轉動軸的方向將永遠保持不變。正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方向永遠保持不變,所以地球在公轉時,才能總是以赤道對著太陽。
  • 地球相對於宇宙空間的運動速度是多少?
    關鍵不在速度,而在於投入正確的時間和精力解決問題。」——卡爾·奧諾雷我們知道地球在太陽系中是如何運動的,也知道我們在銀河系中是怎樣運動的,那麼我們在宇宙中是怎樣運動的?首先,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繞軸自轉,在其赤道上的線速度達到了1700公裡/小時的速度。1700公裡/小時!這個速度對我們人類的飛行器來說已經相當快了,但在宇宙的層面的並不怎麼快。如果我們小時換算成秒,地球的自轉速度就會變成每秒0.5公裡。
  • 引力與自轉有關係嗎?如果地球沒了月亮的引力,你我還會存在嗎?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這樣的問題:地球自轉可產生引力,為何月球卻不能?直話直說,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萬有引力與自轉沒有毛關係,凡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引力是物質本質屬性,一個原子也不例外,何況月球呼?
  • 我們看到的地球為什麼是傾斜著的
    當然我們的地球處在宇宙中本來就沒有上下左右之分,所有的描述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們設立了一個基準面,方便對地球處在太空中的姿態做描述。在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有傾斜的角度,我們熟悉的天王星技術是躺在軌道上繞太陽旋轉的,它的自轉軸與黃道的夾角才2度。這些按照陀螺狀的軌道(就像彈簧一樣),圍繞太陽公轉,大家要問了,在中學書上明明是以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嗎?你為什麼說是陀螺狀。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和更大的天體結構怎麼轉?
    所謂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都是由於月亮、地球、太陽之間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運動狀態。事實上,引力是相互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都告訴我們,引力大小是由於物體質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決定的,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越大,相互之間距離越遠引力呈距離平方衰減。
  • 面試官:地球自轉1圈24小時,轉2圈多久?小夥答48被淘汰
    隨著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受教育程度也慢慢提升。既然大家都越來越優秀,那麼企業對我們的員工的要求也在提高,為了招聘到好的人才,面試官在面試的時候,往往會出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測試我們是否足夠優秀。
  • 地球自轉很快,赤道附近線速度甚至超越音速,如果停下來會怎樣?
    地球作為一顆行星,既有圍繞太陽的公轉,也有以自轉軸為中心的自轉,公轉產生四季,而自轉產生日夜。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3小時56分4秒,我們將其化零為整,以此為據規定24小時為一天。那麼地球每24個小時自轉一周,這個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讓我們用線速度來表示就能夠有切實的感受了。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在地球不同緯度之上,自轉的線速度是不一樣的。
  • 6500萬年前恐龍消失,到人類出現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
    這段時間,在等待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的變化,以達到適合人類高等智慧的生存和發育,以及社會體系的發展。地球的自轉周期4億年前,大約一年400天現在的一年只有365天。遠古的動物都很大,現代的動物相對較小,這或許和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關。同時,地球的轉動方式直接影響了動物的智商,包括人類。泰坦巨蟒出現在6000萬年前,平均體長12米左右,最大的泰坦巨蟒甚至超過15米長。
  • 因為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若地球被太陽鎖定會怎樣?
    原因就在於月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和速度都相同,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所以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這一面就是月球正面,而另一面,大約有41%左右的區域永遠背對地球,在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到,那就是月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