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2020,中國科幻電影將是這些創作者的天下

2020-11-23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195.11億。在十一月頭兩天舉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這一出現於《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中的數字殊為醒目。在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創紀錄的642.66億中,這一佔據三成的數字,代表的正是科幻片的全年票房總量。


而在佔據中國電影歷史票房亞軍高位的《流浪地球》帶領下,2019年國產科幻片票房總量達到71.405億,相比2018年實現了2.12倍的超級增長。



在中國電影人受疫情重創卻始終在復工復產路上奮力前行的2020年,《流浪地球》主創團隊趕工製作了「加量不加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即將以公益放映形式回饋院線;而由2020中國科幻大會所折射的科幻電影發展趨勢,卻已與《流浪地球》打開的格局大有不同。


飛躍2020,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的發展樣態,或將集中體現於「軟科幻」中小成本作品中。


1.中國科幻,不再做寂寞浮冰


長期看好,短期悲觀。回望2019年之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做客《今日影評》節目的微像文化執行長、影評人張譯文用上述八個字概括出當時業內對科幻電影的基本看法,「就是不太相信這個題材可以在中國落地。」


張譯文(圖右)與《今日影評》主持人陳旻留影


當然,集聚中國電影工業力量的《流浪地球》不僅燃爆了2019年的新春,更用實打實的高票房與高口碑,令行業內外不再敢看輕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


在這一年,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的《瘋狂的外星人》,用鄉土範兒喜劇形式大膽解構科幻類型,同樣取得極高票房回報;從劇情到表演均遭口誅筆伐的《上海堡壘》,則以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失敗探索,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慘烈「試錯」;而《被光抓走的人》在年末激起的「這到底算不算科幻片」的討論,更在某種程度上輕巧拓寬了科幻類型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定義維度……



就在後疫情時期電影產業全面復工復產的第一時間,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更從政策高度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並以被稱為「科幻十條」的十項措施,對於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層面的扶持引導予以政策性加強。



作為「科幻十條」提出後舉辦的首個國家級科幻主題活動,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短短兩天會期內,高效落實了包含5000萬元科幻產業專項資金、16萬平方米科幻產業特色園區等在內的補貼及基建意向,並以中國科協科學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的成立,為科學界與影視界架設出創作溝通的橋梁。


去年此時獲得首屆科幻影視創投會最佳原創劇本的《宇宙探索編輯部》,與改編自劉慈欣「第二大神作」《球狀閃電》的同名電影及集結中日美三國頂級創作者的動畫電影《物哀》等一道亮相本屆大會開幕式。籤約盛況背後,或許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科幻驚喜。


作為創投單元的主理人,張譯文對這批即將問世的作品可謂如數家珍。據她介紹,《宇宙探索編輯部》在去年獲獎後,便在一年之內迅速找到了所有的合作方,足見浪潮之迅猛。


面對如此盛景,歷經中國科幻影視不知多久「無人問津期」的張譯文,對於《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這樣曾經孤獨的先行者有著別樣體會。



「過去我們常說,中國科幻是一支寂寞的浮冰。」《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令一度孤獨承受全部壓力的郭帆,轉瞬登上炙手可熱、分身無暇的高位。顯然,兩種極端狀態對於創作者而言都「不太健康」。


這批帶著不同題材、不同形式洶湧而來的科幻「初學者」,正以多元色彩引領中國科幻電影邁入充滿可能的百花深處。


2.一千萬成本,照樣拍科幻


去年獲得創投會最高獎的《群星閃耀時》,被張譯文形容為非「億級以上」投資不可完成的太空探索級科幻項目。而以家庭、青春、懸疑、喜劇類型引人矚目的本屆入圍十強項目,則完全「打破」了《流浪地球》式的大製作取向。



在《今日影評》主持人陳旻看來,這與去年《被光抓走的人》的出現不無關聯。在那部由董潤年編劇並執導的影片中,光帶走有愛之人的前提設定是不可爭辯的科幻命題,而全片最「科幻」的鏡頭卻只有那光照時刻的模糊一閃。「現在,有非常多過去沒有明顯科幻標籤的創作者進入(科幻)創作領域,我認為是他們帶來了這種變化趨勢。」對於本屆創投會的「中小成本」標籤,張譯文絲毫沒有感到意外。



去年《上海堡壘》上映之後,坊間戲稱「《流浪地球》開啟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門,半年後就被《上海堡壘》關掉」。僅從創作風向引領層面觀察,那被關掉的門,似乎又被一束名場面與流量明星雙失的輕巧之「光」再度打開。


科幻大會現場,接受《今日影評》採訪的科幻作家陳楸帆直言,在《流浪地球》這樣大體量、大製作的工業大片外,我們同樣需要不那麼硬核卻有人文關懷、講情感的科幻電影。


「他們肯定不可能一上來就做《流浪地球》這種周期資本運作更龐大的體量,風險太大了。『軟』一些的科幻作品,我覺得是市場亟需的,所以我希望這樣的片子越多越好。」



在張譯文眼中,即便只有一千萬的低成本,一部像樣的科幻電影同樣拍得出來。


「首先要跟強類型結合,」以創投項目中在AI時代講述女孩成長故事的《茉莉》與以熱血青春樣貌呈現的《23秒外》為例,她指出與類似強設定類型結合的科幻一定是省錢的,「因為你天然就不需要再從別的地方去找噱頭了。」


此外,張譯文也在分析科幻電影最「燒錢」的場景搭建及設計製作環節後表示,像完全置身於社交媒體、垃圾郵件等現實可得環境的《看不見的她》項目一樣,更多考慮利用現實環境製造科幻感,省下的顯然會更多。


不過,這樣的硬體省略,相對而言也是對於內容深度的「極限」考驗。以多重人物視角巧妙搭建「末日之問」的《被光抓走的人》,在文本內核最深處仍然沒有利用科幻設定與奇情裝點將愛的問題講得通透。


而這,或許將是「軟科幻」大興之後,中國科幻電影所將面臨的又一個難題。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新增11分鐘讓電影情感更飽滿
    11月26日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新上映, 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此前就發布了《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的預告片,救援小分隊守護地球的歷程再度呈現,從絕望到希望,從危機迎來生機,靠的是他們勇敢前行奔向希望努力。
  • 中國科幻大會2020年在哪裡召開?
    中國科幻大會2020年在哪裡召開?  石景山區首鋼園【查看地址交通】  召開時間:2020年11月1日至2日  大會匯聚科幻領域重量級機構及組織、中外頂尖科幻創作者、影視創作者、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及科幻迷,將通過國內外科幻影片展映、科幻電影論壇、科幻主題演講、科幻展覽等一系列活動,為公眾帶來一場科幻盛會。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蹟。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瀰漫。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夢想它可以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2019年我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顯著增長。」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在《黑客帝國》引發「缸中之腦」迷思、掀起矩陣革命的次年,李安的《臥虎藏龍》正式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世界。縱觀中國電影的發展之路,科幻作品一如西方世界的舶來物,在這片農耕文明孕育的熱土上生活了幾千年的創作者們,似乎天然地兼備回溯歷史、立足當下的傳統,卻少見推演未來的根基、實力與雄心。
  • 科幻電影將借勢進發
    支持在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電影劇本孵化計劃等工作中設立科幻類別」。如此優渥的科技環境推動科幻文藝創作高潮的再次興起,一批科幻作者佳作迭出,獲得國內外科幻創作大獎,如劉慈欣、郝景芳的科幻小說獲得雨果獎後,引發閱讀熱潮,獲獎作品成為電影投資人和電影創作者的追逐目標。
  • vankri交易所平臺價值: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vankri交易所平臺價值資訊,vankri交易所平臺價值報導,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發明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觀。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洋溢。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幻想它能夠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2020中國科幻大會聚焦科幻電影發展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科幻十條」扶持政策推出,中國科幻電影還要過幾道關?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
    《流浪地球》目前是中國歷史票房第三高的電影,與第二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差不到4億元,隨著本周《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的上映,兩者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甚至名次調換也說不定。眾所周知,《流浪地球》改編自憑藉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成為首位雨果獎得主的中國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儘管這部電影被奉為國產科幻大片,但其實更接近於羅蘭艾默裡奇的那種災難片。在觀看過程中,你會聯想到艾默裡奇的代表作《後天》和《2012》,以及艾默裡奇的編劇搭檔迪安·德夫林近年執導的《全球風暴》。
  • 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元年,真的到來了嗎?
    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元年,真的到來了嗎?「《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是一個裡程碑,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誌、圖書走向了影視的新時代」「《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升級換代,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的一個標誌性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它也是一個國家文明復興的縮影。」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四、「科幻十條」發布  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  去年《流浪地球》上映,斬獲近47億元的超高票房,2019年也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科幻十條」的發布刷爆科幻和影視朋友圈,普遍認為它將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帶來絕佳機遇,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緝魂》《749局》《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深海》等新片即將上映,《三體》《球狀閃電》等也有明確的進展信息,中國科幻電影令人滿懷期待。
  • ...星球科幻電影周評審團 探索科幻多元影像 曝「宇宙和弦」主題海報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於2020年12月1-6日在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舉行。近日,藍星球組委會陸續公布了本屆電影周主視覺海報,並曝光了陸川領銜的主競賽單元評審團陣容,以及王紅衛領銜的創投評審矩陣。藍星球主海報曝光 以科幻叩問時代主題作為中國第一個科幻電影節,藍星球旨在以國際視野、跨界思維,以科幻探索中國電影的表達空間,尤其在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改變人類未來的時代背景之下,藍星球將今年主題定為「共情」。
  •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2019年我國國產科幻電影票房翻倍
    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2019年我國國產科幻電影票房翻倍 2020-11-02 10:49:06 來源:新華網 2020中國科幻大會1日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
  • 中延銀河中國造科幻電影明日戰記即將上映
    中延銀河小編發現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658.71億元,同比增長44.3%;國產科幻電影票房比上一年翻一番;科幻數字閱讀市場增長超四成……近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公布的這組數字刷新了國產科幻產業的新紀錄。不論是出版市場、遊戲市場,還是影視市場,「科幻」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市場熱詞之一。
  •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從電影《三體》石沉大海至今,每一次對「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呼喚,似乎都會被嚴峻現實打臉。然而《流浪地球》終於帶來了國產科幻片最需要的東西:希望。而《明日戰記》《上海堡壘》《拓星者》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都將在2019年陸續登場,這一切可能將一個名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希望變成現實。
  • 中美科幻電影之差距:美國已輕車熟路,中國卻仍舉步維艱
    最近,2020年第一部上映的科幻電影《神奇女俠1984》成功吸引了目光,畢竟科幻題材的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很多時候,一提起美國的科幻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何處境還是這樣的尷尬。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牛首山圓滿收官
    中國江蘇網訊 如何發現青年電影人在科幻電影創作上的新氣象、新方向?如何用中國科幻積極表達對時代的思考?如何以國際視野、跨界思維、科幻探索中國電影的表達空間?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榮譽空間站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舉辦,藉助科幻探索電影、科學以及人類命運的未來。
  • ...地球》:它第一次向世界科幻電影市場輸出中國傳統的「故土情結」
    同時,由江曉原撰寫的《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增訂第二版)也在上海書展與讀者見面。 《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首版於2015年,是一部科幻電影影評精選結集。江曉原在學界開創對科幻作品的科學史研究,將科幻作品納入科學史研究視野,同時將科學史研究方法應用到對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給科幻影評帶來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
  • 看《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和救援隊一起克服萬難迎接新年
    因為去年我最喜歡的電影是《流浪地球》,而《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了。久違的「小破球」又回來了,我們這些老「球迷」又怎麼能不激動呢!《流浪地球》現居中國影視票房總榜第三位,是國內科幻題材的現象級開山之作。雖然時隔一年多的時間,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還能記得大概的劇情: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