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阿里、美團、京東,生鮮超市龍頭永輝都在打生鮮零售的主意,分別孵化了盒馬鮮生、小象生鮮、7鮮、超級物種,但生鮮新零售不止線下,一家名為寰球漁市的海鮮新零售品牌自去年9月上線拼多多以來迅速崛起,月環比增速達30%,成為平臺蝦類TOP1品牌。
寰球漁市成立於2018年,由全球海鮮食材供應鏈提供商食務鏈孵化而來。創始人張頌告訴36氪,寰球漁市瞄準未來10~20年消費者對「好吃不貴」的海鮮消費需求,並通過嚴選及高性價比的模式,推動全球優質海鮮直達家庭餐桌。
寰球漁市產品以海水魚、蝦、蟹、貝凍品海鮮為主,同時也有肉類、魚乾蝦幹、蝦餃等海鮮預製品,整體共有100個SKU。張頌告訴36氪,海鮮預製品主要是為了提升海鮮食材附加值,從而降低供應鏈綜合成本,未來寰球漁市將考慮推出海鮮調味品系列產品。
目前寰球漁市已入駐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拼多多、京東、雲集、紛來等零售渠道,覆蓋約500萬用戶。今年前四季度,寰球漁市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400%。
生鮮食材消費升級是近些年新零售探索主要方向。不同於傳統生鮮超市、農貿市場,生鮮新零售更強調品質、新鮮、即買即食的餐飲零售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水產中間流通鏈路有大幅升級。
傳統水產模式鏈路冗長,分為「漁船/養殖戶→生產廠家→產地批發商→進口商→銷地批發商→終端超市→C端消費者」複雜環節。根據鏈路屬性不同,批發環節加價在5%~10%之間,零售渠道加價10%~20%。而後生鮮零售商則普遍採用「全球直採+供應商」的方式打造供應鏈體系。
寰球漁市是以C端消費者需求數據為抓手,進行海鮮產品反向定製,搭建出「漁船/養殖戶→食務鏈→C端消費者」的進口水產直採鏈路。通過供需兩端精準匹配,將進口海鮮供應鏈大幅壓縮,進而保證產品的持續高性價比。
生鮮原產地直採並不鮮見,盒馬鮮生、永輝超市以及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零售項目在這方面探索較深。對於與生鮮零售商的區別,張頌向36氪表示,寰球漁市的優勢在於渠道錯配的能力,也即是可以對不同規格、價格的產品進行分級銷售;此外,寰球漁市可以藉助全平臺用戶畫像,優化平臺產品結構,更準確了解消費者需求。
中間流通方面,寰球漁市與順豐物流合作全程冷鏈運輸與倉儲。根據區域訂單密度,寰球漁市目前在全國布局十餘座中轉倉,結合平臺用戶數據,寰球漁市會進行海鮮產品預調撥,從而保證倉庫的周轉效率。據悉,目前周轉率已經做到15天以內。
據張頌介紹,寰球漁市嚴選全球超過40個國家的進口海鮮水產,營業至今季度增速超過95%,C端復購率高達30%,並且已經實現盈利。寰球漁市在拼多多渠道表現尤其強勁,拿下阿根廷紅蝦、小龍蝦、黑虎蝦、甜蝦等多個單品銷量第一。今年上海55購物節,寰球漁市在1h內通過直播方式爆賣1.3萬單阿根廷紅蝦。
寰球漁市部分產品拼多多品類銷量情況
張頌告訴36氪,寰球漁市當下核心是提升海鮮供應鏈效率,也即是通過優化中間鏈路、規模化以及全渠道流量來提升毛利空間,無論是生鮮電商、生鮮超市還是社交電商等渠道。
寰球漁市瞄準的是中國海鮮零售市場機會。目前中國水產品市場人均消費仍較低。2018年人均消費量僅有14.3千克,同期豬肉的人均消費量高達22.8千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韓國、日本、挪威的人均年水產品消費量級在50千克左右。
中國水產品終端消費比較依賴餐飲企業,自行購買食材製作佔比並不高。但近些年,得益於生鮮電商及生鮮新零售的市場長期培育,消費者生鮮購買渠道極大豐富。寰球漁市希望通過平臺成熟海鮮供應鏈資源,將品牌能力進行全渠道鋪開。寰球漁市接下來計劃將拼多多渠道規模進一步做大,目標拿下拼多多海鮮品類20%的市場份額。
本文頭圖來自於https://unspla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