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發現優質高等教育 軟科
「合併」,是國內高教界近期熱詞之一。
在過去短短的幾個月內,網友提出將高校整合辦學的建言數不勝數。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裡搜索「大學合併」,能看到翻不完的、各式各樣的提議。
圖源:領導留言板
軟科也曾就和「」發起「聊一聊」話題,引起了讀者的熱烈討論。
《聊一聊:如果各地合併省屬大學,哪個地區最強》讀者留言
《聊一聊:如果這些大學合併,誰能進TOP10?》讀者留言
而近期一個月內,多所大學傳出了事關合併的「實錘」:
2020年12月23日,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在官網發布公告,涉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擬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一事;
2021年1月3日,華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曉平通過「問政唐山」平臺回復時表示,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擬與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併完成轉設;
緊接著1月7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多方求證得知,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擬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為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
「高校合併」這一高教領域熱門話題,再一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關注。
每次合併,都是萬眾矚目的大事
近幾年大多數的合併案例是面臨「轉設」的獨立學院與職業技術學院合併,而眾多網友們所關心的,則是公辦本科高校之間的合併。
從過去五年裡的統計數量來看,真正意義上的高校合併案例並不多,但幾乎每一次都是備受多方關注。
其中較為典型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更是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集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之力合併而成,一個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培養基地、我國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一個是中央團校。合併可謂是強強聯手,經過短短兩三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就已是國內知名文科大學,在中衝到第24名,和一眾一流大學「平起平坐」。
圖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官網
而2018年11月泰山醫學院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合併而成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在整合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初個發展高峰。據齊魯壹點報導,2019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普通本科招生,理科、文科最高分較去年原泰山醫學院分別上升9000個位次和6060個位次,理科投檔線列山東省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首位。2019年學校首次出現在2019軟科中國醫科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2名;2020年學校繼續跑出了發展「加速度」,共有6個學科上榜,其中臨床醫學居於全國前30%。
高校合併科研院所,似乎是近年來本科院校合併的主流。通過此做法可以快速提升高校在科研、設施、高端人才等方面的實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和社科院大學便是典型的代表。事實上,此做法並非鮮見,早在1999年的合併浪潮中,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自2017年山東省發文將齊魯工業大學與山東省科學院整合之後,接下來的幾年裡陸續又有泰山醫學院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合併組成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改革為新的山西農業大學,杭州醫學院和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合併組建新杭州醫學院等等。
「合併潮」,高教格局「大地震」
1949年以來,新中國曾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高校調整,一次是20世紀50年代,另一次是20世紀和21世紀交替之際。
縱觀中國高教歷史上兩次大學調整浪潮,每一次都是對高教格局造成極大影響的「大地震」。1952年第一次院系大調整中,對之前已經存在的綜合性大學均有了大規模調整;而始於1992年的高校合併浪潮則被稱作是「建國以來第二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
20世紀末,國家先後啟動了「211工程」及「985工程」,很多高校選擇通過了高校合併來實現讓自身的辦學實力快速上升。據《我國高等院校合併的經濟分析——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為個案》一文的數據統計,自1992年以來,中國教育界共發生了275次高等院校合併,612所高校合併組建為250所,減少近六成。其中2000年發生105次合併,由203所高校合併為79所,堪稱「並校高峰年」。
在這場中國高校合併浪潮席捲大江南北之時,醫科院校和綜合大學的醫綜合併也成為一股潮流滾滾向前。原衛生部直屬的11所醫科大學中9所都與其他綜合性大學合併,例如同濟醫科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等等。目前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醫科大學仍是獨立辦學。
圖源:北京大學醫學部官網
合併浪潮基本上奠定了如今的高教格局,重新組建的四川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等成為學科門類齊備、實力雄厚的「巨無霸」高校。其中廣州大學合併學校數量最多,由原廣州大學、廣州師範學院等9所高校合併而成;同濟大學經過了3次合併,合併次數最多。
不止中國,同樣在大洋彼岸的法國,也有不少學校走上了合併的道路。由多所大學、大學校與研究所組建而成的巴黎薩克雷大學,總共擁有275個實驗室,相當於13%的法國科研能力。自2020年1月1日起,巴黎薩克雷大學正式取代巴黎第十一大學和原薩克雷大學成員學校及研究院,並在2020年首次以合併後的身份上榜,一舉衝到全球第14名。而在2019年ARWU排名中,原巴黎第十一大學還居於第37位。
甚至馬克龍總統都連發三條推特,祝賀巴黎薩克雷大學在ARWU排名中獲得第14名,達到了法國高校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黎薩克雷大學證明了,「來自各領域的成員合併」這一法國新型高校模式,打破了以往法國公立大學、高等精英院校及研究機構「各自為戰」的局面,可以合理有效地部署發展戰略、極大地增強科研潛力。
合併浪潮,還會有嗎?
「高校合併」涉及多方利益,事關重大,究其利弊也是眾說紛紜。《我國高校合併後管理組織結構創新》一文的作者就指出,高校合併能改變以往高校規模小、單科院校多、學科單一、學科重複設置的狀況,對於提高辦學效益、加快高素質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可另一方面,如何處理好高校合併後的內部關係,原有學校合併以後採取什麼樣的管理模式以適應學校擴大化的要求,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嚴肅問題。
事實上,對於國內部分高校「合併」的呼聲、建議近年來並不罕見,不過大多數均未得到官方有力支持。
2020年4月,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建議,「把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範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這五所非常有發展潛質的大學合併,創建一所高水平一流現代化工科綜合大學」。對此,重慶市教委發表回應,直截了當地表示「暫不可行」。
圖源:領導留言板
2020年7月,河南省教育廳就網友建議的「將河南大學、河南師範、新鄉醫學院3校合併」一事也持有同樣的態度:
「高校合併是2000年左右國家關於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重大調整戰略,通過合併整合,打造了一批綜合性大學,提升了部分高校的辦學實力。目前,高等教育發展已進入大眾化,逐漸向普及化發展,高等學校發展從規模向內涵轉變,原則上不支持高校合併、貪大求全,並要求規範辦學,逐步情況高校跨地區辦學、異地辦學等。將省內辦學質量較好的高校合併整合,不利於提高河南學子入學機會,也不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可考慮在科研合作、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
即使存在部分高校通過合併在短期內就實現了大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個例,但估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規模的高校合併浪潮恐怕不會出現。在以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目標的背景下,對於高校而言,如何在資源最優配置和辦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之間取得平衡,還是一個日後需要繼續探索的難題。
[1]整合成立第一年,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發展實現初個高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419604950997948&wfr=spider&for=pc
[2]徐嵐. 我國高等院校合併的經濟分析——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為個案[J].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 2003.
[3]我國高校合併後管理組織結構創新
https://www.doc88.com/p-6973214156180.html
原標題:《又一波大學合併潮,要來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