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徽商銀行主動識變、積極應變,以「數據驅動、科技支撐、總部引領、開放生態」為目標,積極推進數位化轉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交易銀行之路。
經過2年來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徽商銀行,在2020未來交易銀行峰會「金鼎獎」評選上連續斬獲「最佳交易銀行產品創新獎」和「最佳跨境金融服務銀行」兩項殊榮,標誌著其架構及模式在轉型中效應凸顯,交易銀行模式初步成熟。
1.0階段:
打基礎,建平臺
實際上,徽商銀行發力交易銀行業務是源於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層次變化。
眾所周知,對公客戶在交易行為中會產生支付結算、財資管理、投資融資等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交易銀行業務因其沿著核心企業交易行為去挖掘其上下遊的衍生價值的特質,具備在獲客和拓展資產與負債方面的優勢,而成為商業銀行現實的轉型選擇,但銀行業轉型交易銀行並非一件容易事,從組織構架、經營理念、平臺建設,到產品創新都是交易銀行業務發展的關鍵要素。
回顧徽商銀行交易銀行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不斷創新、不斷磨合的探索之路。
2018年,徽商銀行正式組建總行交易銀行部,由此開啟了徽商銀行交易銀行的1.0探索階段。彼時,銀行業內對於交易銀行的發展路徑普遍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只是將與客戶交易行為緊密相關的對公網銀、供應鏈金融、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跨境金融以及分散在各個對公業務部門相互孤立的業務系統和面客渠道歸併到了一起。
朝著打造一站式交易銀行服務的思路,徽商銀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打基礎,補短板中。在此階段,徽商銀行最重要的成果是整合了對公網銀、現金管理、小企業服務平臺等現有渠道,成功建設對公客戶統一服務門戶-「交易家平臺」,實現客戶統一登錄、統一籤約、統一金融視圖等功能;打造了交易銀行開放銀行,實現金融服務有機嵌入客戶交易流程的隱性輸出;建設統一的管理中臺,實現客戶、用戶、帳戶、服務的統一管理,行內業務子系統協同和內外部服務互聯。2019年初,以強大的交易中臺為紐帶整合了全行80%以上的公司業務產品的交易銀行1.0初步形成。
可以說,一個良好的底層設計基礎,決定著銀行對公業務整合存量的維度,決定著金融創新的實際效用。徽商銀行通過建設「交易家平臺」來夯實底層基礎,從產品以及系統上下功夫,有利於打破部門牆,提高跨團隊合作能力。
2.0階段:
交易銀行本源化發展戰略
作為對公業務壓艙石和對公數位化轉型主戰場的交易銀行,並非某項業務的改良延伸或某幾項業務的簡單疊加,而是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回歸金融服務實體本源」經營理念的重塑和對公金融產品服務供給形式的全面轉型。
從「部門銀行」轉變為「流程銀行」,完成良好的中臺搭建後,徽商銀行逐步明晰了交易銀行2.0的基本思路:交易銀行的發展應該回歸客戶交易本源,真正以客戶為中心,以對公客戶的帳戶支付需求、交易融資需求、金融產品服務需求為本源,重新整合各重複交叉的業務板塊,重新打造交易銀行體系。
2019年,徽商銀行交易銀行打破了原有的條塊分割產品體系,按照客戶需求將所有產品圖譜歸納為「交易類資產」「交易類負債」和「交易類服務」,並且全力推進三大板塊產品的數位化升級和場景化應用。
在「交易類資產」方面,打造推出了以融鏈通、融鑫池、融醫通、融政通等「融」系列產品,開發升級了在線開票、在線秒貼為代表的票據產品,實現了從融資申請到秒級放款的全流程線上化操作。
在「交易類負債」方面,推出了招標通、案款通、房款通等「通」系列現金管理產品,開發升級了政府財資通等跨行資金歸集產品,創新推出如意帳戶等場景化現金管理產品。
在「交易類服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產品線上化、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開發推出易託收、易匯款、易開證、線上電子保函等產品,都是緊扣對公客戶支付、結算、擔保等日常需求,通過將傳統金融服務從線下到線上升級、簡化審核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有效提升客戶體驗。
徽商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公司客戶在帳戶支付方面、短期交易融資、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痛點,打磨產品、修煉內功,在整個產品條線中做出體系,單個產品中做出優勢,滿足客戶一攬子交易銀行需求,在市場中做出產品辨識度,樹立品牌。
3.0階段:
交易銀行平臺化場景戰略
突如其來的疫情,催化了數位化、線上化金融服務,同時也給交易銀行跨越式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疫情防控期間,銀保監會兩度發文,「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範圍內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要加強線上業務服務,引導企業和居民通過網際網路、手機App等線上方式辦理金融業務」。
徽商銀行積極落實監管政策,在全面推進交易銀行2.0線上化轉型時,已經開始了交易銀行3.0的布局謀篇。3.0的發展戰略離不開目標客群的轉型聚焦,即聚焦中小客群,服務中小客群的不斷增長的數位化需求。通過聚焦特定行業和場景,通過平臺化數位化金融服務輸出,與中小客群產業鏈的融合,有力支持中小客群數位化轉型。
圍繞著業務聚焦、圍繞著客群聚焦,圍繞著交易銀行帳戶支付、短期融資、金融服務三大領域,徽商銀行著手進行「線上N+n應收帳款池管理平臺」「線上電子保函平臺」和「線上開放式資金管理平臺」三大平臺搭建。
其中,「線上N+n應收帳款池管理平臺」的核心理念是交易銀行就是一家銀行系的保理公司,運用商業銀行的信用、風控、系統和資金,針對特定行業和場景搭建涵蓋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短期融資的應收帳款管理服務平臺,左接資產右接各類資金,為中小企業開展線上化平臺化的保理服務。
「線上電子保函平臺」是徽商銀行電子保函業務新一代服務支撐平臺,是2.0階段電子保函的升級擴版,可支持獨立及分離直連電子保函等多種業務模式,同時豐富電子保函適用業務品種,以「線上+場景」深度拓展傳統保函業務,為中小客群提供成本低廉、敏捷直達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
「線上開放式資金監管平臺」是徽商銀行交易銀行平臺化的另一重要探索,徽商銀行利用獨創的如意帳戶監管體系針對專項資金、交易資金,面向中小客群,提供在線的、開放式的資金監管平臺,充分發揮銀行信用中介的職能,藉助銀行的靈活帳戶體系和便捷的支付通道。實現對這些交易資金和專項資金的有效監管,維護交易資金安全,保障中小客群的合法權益。
三大平臺建設只是徽商銀行交易銀行3.0的開端,只是徽商銀行交易銀行聚焦中小客群的開端,只是徽商銀行交易銀行業務聚焦的第一步,未來將不斷研究場景、研究行業,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未來交易銀行之路:
科技賦能與風險管理是強支撐
交易銀行模式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強大的金融科技能力作為支撐;交易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搭建在商業銀行強大的風控能力基礎之上。
面對數位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徽商銀行以金融科技應用為抓手,以提升客戶體驗為導向,以大數據體系建設為支撐,為客戶設計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金融解決方案。例如,針對電商平臺交易安全問題,徽商銀行創新推出電商通產品,幫助電商企業搭建符合監管要求的交易系統,實現系統通過後端與銀行內部帳戶對接的封閉式管理,做到將平臺資金與商戶資金完全隔離,有效消除客戶資金安全疑慮,讓平臺運營更具合規性,讓交易資金更具安全性。
徽商銀行在業內率先提出發展弱核心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回歸信貸本源,結合供應鏈真實交易背景和交易數據形成交易信用,通過授信與用信結合,真正服務中小微企業。借鑑消費金融小額分散的業務模式,以特定行業為對象,以應收帳款池融資、融鏈通、融鑫池等產品為載體,使用物聯網、區塊鏈和多種回款監控技術,實現數字供應鏈和大數據定律下業務風險的收斂回歸,從而降低或解除供應鏈金融業務對核心企業的依賴,更好地連接金融與產業的發展橋梁,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和供給側改革。
徽商銀行交易銀行從1.0至3.0階段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場交易銀行維度的上升。徽商銀行用了兩年多時間將對公業務從線上化的零基礎逐步發展到交易銀行主要產品達到城商行領先水平,未來徽商銀行交易銀行將通過不斷拓展應用場景,與客戶一起共建數字經濟下,共贏發展的行業生態圈。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