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華為nova8系列如期而至,離上一代產品的發布整整過去了8個月時間,依舊保持著一年兩次更新的高頻率。先說結論:這一代的nova,是整個nova歷史上變化最大的一代,同時也是我個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即使是中端機型,也一樣要保持足夠的技術含量」——nova產品線的工程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能量巨大的nova
從2016年10月nova的誕生到現在,每一代nova我都沒有錯過,隨時對它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因為無論是放在整個手機市場上,還是華為手機業務的內部,nova都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極快速的品牌成長,極高的銷量,成為華為整個渠道的熱門產品。曾有人在發布過一個2020年4~6月、持續9周時間的中國5G終端銷量榜單, nova7系列三款機型一直在前10名之內,nova7 SE和nova 7兩款機型一直移居榜單前兩位,在某幾周,三款機型還聯袂拿下超過20%的市場份額。但因為發布者並非公布數據來源,所以我的意見是僅供參考。
而在本次發布會上,「華為nova7系列5G手機獲得2020年Q3全國單品銷量第一」的消息卻是來自官方的,字裡行間看得出來他們的自豪。
其實在和華為的日常溝通中,他們也時不時對nova7系列良好的市場表現透露出很大的興奮,以下是他們自己的描述:看整個手機市場,在同價位段,nova7系列始終穩在銷量第一的位置;2020年7~9月,nova7系列的銷量超過了蘋果今年公認的銷量冠軍iPhone 11,特別是nova7 SE更是喜人……
雖然這些描述看起來比較模糊,但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卻是能看出nova系列的巨大能量:在9月的HDC 2020上,華為宣布其全球手機用戶超過7億,而在2020年4月nova7系列發布會上,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宣布自nova誕生三年半以來,全球累積用戶已經達到了1.45億——而這三年半,也是華為全球銷量增長最快的時間。綜合兩個數字,再考慮一下換機周期、用戶復購等因素,我們足以判斷出nova系列在華為手機出貨量最多的這幾年時間,做出了多少貢獻。
鎖定年輕消費群體,以快速的機型迭代,不斷在功能上推陳出新,迅速樹立品牌形象,是nova顯性的打法。但在這個策略的背後,還有華為向來更加擅長的技術推手。從nova 2S開始,華為最開始給nova系列配備旗艦級別的處理器,而到了nova7這一代,更是以定製的方式推出了麒麟985處理器。這一步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讓nova與Mate/P系列在市場上更好的分而治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機型的功能定義更加靈活,而nova7系列的銷量,也成為這個定製方案成功的最好佐證——試想,要是nova系列的量能不夠,華為犯得著做這樣的定製麼?
與此同時,除了主打我這種技術宅的中年人不太上心的自拍功能之外,在手機的外觀設計上,nova也一直保持推陳出新,一直以來,只有nova6那一代因為平臺的原因,手機顯得厚重之外,其他時代的nova都堅持走的輕薄路線,比如nova7這一代的「7號色」、不到180克的重量,都與年輕人的審美緊扣。而nova6上所採用的IMX600傳感器,也預示著nova系列也會在後置模組上考慮得更多。但有一點,就是到了nova7這一代,華為依舊沒有配置高刷新率的屏幕,一方面,線下市場對這個參數的追求不算高,另一方面,直到麒麟990這一代處理器,GPU的表現都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這些,都成為nova8留給我們的期待。
nova的躍遷
躍遷這個詞語本是來自於物理學,但卻是在我拿到nova8 Pro的時候,第一時間從腦子裡迸出來的。因為nova8 Pro給我的第一印象,完全就一臺小Mate,從寬度上看,它更接近Mate 30 Pro那讓人迷戀的手感,當屏幕亮起的時候,又儼然是一副Mate 40 Pro的味道。是的,從第一眼的檔次感上,nova8 Pro已非之前那個小年輕了。而在背面,隨同產品代數一起更新的「8號色」,好看是絕對的,也應該符合現在年輕人出位的審美取向,雙膜雙鍍+AG玻璃工藝,也繼承了nova7系列的7號色衣缽;而我拿到手的則是普羅旺斯色,採用雙膜雙鍍工藝,相當閃耀,就是指紋收集器的感覺挺強烈的,希望華為能出點與之配套的手機殼……
再看一下內在的一些配置:nova8 Pro居然採用了線性馬達,先甭管是X軸還是Z軸,對於我這種打字必開振動的馬達黨,以前讓我一直從內心深處拒絕nova的理由又少了一個;120Hz高刷新率屏幕,讓nova趕上了現在高刷新率的趨勢,也能進一步發揮EMUI系統在流暢度上的很多設定。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小小的配置,再加上300Hz觸控採樣率,是直接可以和當下年輕人非常高頻的遊戲需求直接對應的——其實之前一直聽說華為系有意要推出遊戲向的手機,而這個轉折點很明顯就是nova8這一代了。對了,這塊屏幕還直接支持到DCI-P3色域,規格不錯。
處理器平臺是麒麟985,其實我覺得在華為的產品規劃中,nova8 Pro是應該配得上一枚麒麟9000E甚至麒麟9000的,但現在這個局面,保持麒麟985也是情有可原。在GPU Turbo、線性馬達和高刷新率屏幕的配合下,nova8 Pro在遊戲方面的表現是只強不弱的。對比同樣定位的驍龍7系列、天璣1000系列機型,戰鬥力並不差。為什麼我會做出麒麟9000的判斷?因為nova8 Pro搭載的可是華為現在功率最高的66W有線快充,直接與Mate系列旗艦處於第一陣營,除了沒有無線充電,回電效率相當出色。
nova8 Pro的外觀是早就曝光了,爭議比較大的就是背後那個「龐大」的影像模組。好不好看這個倒真是五五開,給一枚6400萬像素主攝這樣的待遇是不是太「保守」了點?我還是堅持前邊那個觀點:在原本的規劃中,如此威猛的ID本應屬於另一個更加厲害的感光元件,但因為大環境的問題,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不過還好,nova系列影像功能的重點向來在前置,但華為從來不會吝惜給它用上更好的後置主攝,因為nova系列的地位越來超高了嘛,比如nova6 5G上的那枚IMX600。
而在前置方面,nova8 Pro更是推到了最頂端,包括我前幾天提到的用到Mate 40系列上的那一系列最新的華為相機解決方案技術,比如前置自動廣角判斷切換、前後攝雙景錄像、前置超廣角防抖等功能一個也沒有落下,妥妥的旗艦待遇。
而比前置待遇更高的,則是nova8 Pro採用了3200萬像素超廣角視頻攝像頭+1600萬像素人像攝像頭這樣的搭配,比起nova7 Pro 3200萬+800萬的方案進一步提升,更比Mate 40 Pro+和P40 Pro+還要高,說nova現在是華為的另一條前置旗艦產品線一點也不為過吧?所以,這次nova8 Pro還被冠以了「Vlog手機」的稱號。只可惜它沒有無線充電功能,用不上Mate 40那個環閃背殼。
看完上述配置,我對於手上這臺8GB+256GB配置的nova8 Pro 4399元的定價並不意外,而如果把華為Mate/P/nova三條產品線拉齊來看,nova這次的躍遷動作更是相當明晰:nova7 Pro現在的頂配的價格不過4000元出頭,而P40的價格已經接近4500元,Mate 40的起步價格更是已經到了5000檔。一方面,我們不得不佩服華為在中高端手機市場這些年的成績,真是有點獨步天下的感覺,最開始他們對P40 Pro+ 8888元的定價還有些謹慎,但消費者的表現卻讓他們感覺到產品力技術力才是價格最實在的支撐。
而隨著兩個旗艦系統進一步向上,年輕的nova自然要頂上去,迅速佔領大哥們留下的市場價位區間。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nova8 Pro整體形象、質感和之前有如此大提升的原因,所以想想吧,連我這種以前對nova雖然關注但卻沒太大使用興趣的人,這次都心動了……
寫在最後
想想挺感慨的,nova系列作為更新速度那麼快的產品線,對供應鏈有著極高的要求,但在現在的大環境下,nova8的產品團隊還能將這款產品打造成這個樣子,著實讓人心生佩服。nova產品團隊當初還很謙虛地說過:「我覺得nova8隻能達到我預期的70%~80%吧」——拿到nova8 Pro之後,再回想這句話,居然毫無「凡爾賽體」之感。是的,華為給nova8系列制訂的躍遷升級戰略符合華為手機產品線的規劃路徑的,價格區間提升之後,可以騰挪的空間更大,而且nova產品線的推進還會繼續:「堅韌的青春,哪有那麼容易說散就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