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一般喜歡藏在什麼地方?還有蟑螂一般什麼時候繁殖,又一般在什麼地方?蟑螂是從哪裡出現在高樓的
它最喜歡多縫的地方。蟑螂喜歡在溫暖、潮溼、有食物和多縫洞的隱蔽地方躲藏、生活。
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相結合。一隻成熟的雌蟑螂每隔7—10天即可產出一隻含有14—40粒卵的卵鞘,其卵鞘為膠質體,20℃-37℃之間孵化。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在30℃恆溫時,只需20-30天,而長的可超過三個月。
一隻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萬隻後代,最多可達十萬隻,在極端條件下沒有雄蟑螂時,雌蟑螂也能產卵。也就是說,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後,就會雌雄同體,不需交配,便可連續產卵。
蟑螂可以通過管道爬上樓,又或者通過隨行李、交通工具、食品及其包裝品的運輸而被動攜帶引致擴散。
成長階段
1、雌雄成蟲在羽化後的一周左右就能進行交配。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出受精卵。
2、雌蟲產卵在特殊的膠質囊內,形成卵鞘(卵莢)。卵鞘由雌蟲分泌物生成,光滑,質較堅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護其內胚胎的發育。卵鞘的形狀、雌蟲一生所產卵鞘數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數因種類而不同,就是同一種蟑螂也可因環境條件和營養狀況而有所差別。
3、未經交配的雌蟲,也能產生卵鞘,但一般不能孵出若蟲。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個別種類有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未經交配可產生能育的卵。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在2017年3月13日公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目前分布在日本的美洲大蠊只要有3隻以上的雌性,就可在不與雄性交配的情況下進行單性生殖。
蟑螂產置卵鞘的行為因種類而不同,室內的蟑螂主要有3種方式。
1、雌蟲產出卵鞘後,一直拖帶在腹端,並不產下,直到若蟲將從卵鞘出時,才從母體脫落。卵中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從母體獲得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加上卵鞘由母蟲攜帶,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如果卵鞘早期脫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國小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一類型。
2、雌蟲在產出卵鞘後1-2天,選擇比較隱蔽的場所,先在物體表面咬成凹陷,將卵鞘產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紙片等碎末把卵鞘蓋住。它們有時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棲息場所,如櫥、木(紙)箱及桌子的角落或雜物堆中。這類卵鞘含有足量的營養物質,滿足胚胎發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產置卵鞘方式屬於這一類型。
4、雌蟲先產出壁薄而柔軟的卵鞘,產卵在其中。產卵完成後,卵鞘又收縮進體內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蟲孵出。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種形成。蔗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一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