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昭通壩子你一定沒見過!千頃池溼地有望再現!

2020-12-22 騰訊網

作為土生土長的昭通人

相信大家對昭魯壩子

一定不陌生

那古代的昭魯壩子

到底是什麼樣?

你知道嗎?

今天

@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

帶你去了解

千頃池溼地區域

為今雲南昭魯壩子

古為朱提地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昭通壩子這一片巨大的淡水湖

與滇池、洱海相得益彰

其孕育的朱提、古滇、南詔文化深深地

刻入了歷史典籍

石壩天成,切斷江流,千古萬年。釀淵池千頃,名垂唐漢;褐煤億噸,福賜人間。忽起硝煙,幾經炮響,咽暢流通堰水幹。山河易,葭盡鳶飛去,碧野糧川。

昭通滄海桑田。人間事浮沉一縷煙。看三皇五帝,風吹雲散;五洲四海,地覆天翻。物像枯榮,星辰輪轉,代謝更新史向前。功名在,一壩東流去,福蔭人間。──《沁園春.昭通》

一首古詞,寫盡昭通歷史煙雲!

翻閱若干典籍,其間,《昭通地區志》下卷359頁第10行說:「對下遊老鴉巖『石龍過江』工程整治過程中,鑿深河床巖石。」文中的「老鴉巖」,位於昭通城西北隅,從昭陽八景的葡萄井北行約1公裡處。昭魯大河從這裡流過,河的兩岸高山聳峙、巖石嶙峋。很久以前,成百上千的白頸烏鴉群居在兩岸山頂的巖石上,早出晚歸、聲噪十數裡之外,故而得名「老鴰巖」(也有人書老鴉巖)。巖下有巨石堆成的天然石壩橫於兩山之間的峽谷,切斷了昭通壩子唯一的出水口。古代稱此壩為「過江龍」,即上文志書所稱的「石龍過江」。又由於枯水天人們可以在石壩上行走,成了並非人為的橋梁,故人們又稱之為「天生橋」。清朝道光30年(1850)和鹹豐元年(1851)年,昭通知府傅埾(埾 ,疑為塈,因上部音同,志書石印可能筆誤。塈,音xi,又音ji)在這裡利用天生橋為壩,開官溝灌溉下遊綠茵塘、史家碉一帶稻田,故取名「天生壩」。後因昭魯河疏浚,天生壩被炸毀排除,1983年,昭通市(縣級)人民政府在這裡將「天生壩」改建為機械閘,始稱「黃家壩」。

過江龍遺址

「過江龍」的傳說

昭通民間相傳,說盤古制天地時將昭通規劃成海。於是,派了兩條天龍夜裡下凡來昭通圍海,不料兩條天龍行動稍慢了幾秒鐘。當兩條天龍前爪剛剛碰在一起,身體還沒抱在一起時天已開亮。一聲金雞啼鳴,兩條天龍便戛 然停止,再也不能移動。據說金雞是龍的剋星,龍怕金雞看見而啄了它的眼睛。後來呢?兩條天龍變成了昭通壩子周圍的山脈。一條天龍就是從威寧綿延到小龍洞、大龍洞,經後海到灑漁壩子的烏蒙山系,龍頭就是老鴰巖的九龍山;另一條天龍就是從會澤綿延到魯甸經牛街丫口、再經錦屏到老鴰巖橫跨於灑漁壩子和昭魯壩子之間的九蓮峰山系,龍頭就是灑漁大橋邊的大青山。已經碰在一起的兩隻龍爪呢?變成了老鴰巖峽谷裡人稱的「過江龍」石壩,也就是「天生橋」!

美好的傳說終歸是傳說。事實上,「過江龍」石壩的形成,也許是上古或者是遠古時代的地震,使得老鴰巖上巨石塌方的結果。

過江龍與千頃池

積沙盆地的昭魯壩子,地勢總體上是由北向南傾斜,而中間凸起的土城、母鹿的小山丘又使東西兩邊山腳形成低凹地勢;這些山腳的低凹地帶又由東向西傾斜。於是,昭魯壩子以大龍洞常年水流為主要源頭及石渣河、利濟河等幾條季節性小河匯集的水流由北向南,沿鳳凰山腳流到母鹿寨西折與魯甸察拉河匯合而形成昭魯大河。昭魯河再由南向北流經三善堂、高家營、楊家灣出老鴰巖後流入灑漁大河。

不知在很久以前的某個時候,當老鴰巖「過江龍」石壩形成,堵斷了昭魯壩子水流的唯一出口後,整個昭魯壩子便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人稱道的堰塞湖。《後漢書·郡國志·犍為屬國》文載:朱提縣有大淵池水,名千頃池。據考證,文中的「朱提縣」就是後來的昭通縣,今天的昭陽區;「千頃池」就是因老鴰巖「過江龍」石壩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

「千頃池」《後漢書》記載「周47裡」。1932年,民國政府以飛機勘測繪製的《雲南地方縣區圖》記載「千頃池」為「南北長20餘裡,周長30裡。」民國測繪的結果是離漢朝約2000年、是幾經疏浚水位下降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千頃池」的面積不僅僅如此。

《昭通地區志》和《昭通市志》(縣級)介定:(千頃)池即舊日昭通、魯甸之間的八仙海,今已不存。其實,千頃池──八仙海僅只是古時候昭魯壩子中若干個大小沼池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昭通回族的祖先被清政府派遣入昭平叛後落業於魯甸的桃源一帶,他們住在山上,山下還是一片水海,出入還需划船;灑漁三家寨彝族李氏今口傳:明朝時期他們的祖先入駐當地時,站在九龍山上看昭通壩子,今天的舊圃土城一帶還是一片蘆葦沼池。根據昭通褐煤出土的地點看,古代昭魯壩子的後海、紅泥、太平、八仙營、三善塘一帶仍是蘆蕩波潾、魚躍鳶飛的沼澤。可見,古代的昭魯壩子的「海域」遠遠不止「千頃」。

「千頃池」與「過江龍」的消失

世界在人們的認知中被改變,事物在為我所用中被決定取捨。人們既然認定了昭魯壩子這塊風水寶地,就勢必對其施治。

人們對「千頃池」「過江龍」的治理還得從四川梓桐人文齊說起。

漢武帝於公元前135年在犍為郡的南部設朱提縣(轄區約今昭陽區、魯甸、永善、大關縣),屬四川犍為郡所轄。到了公元前109年(漢元封2年)漢將犍為郡南部4縣(朱提、漢陽、南廣、堂琅)置為朱提郡(轄區約為今昭通市的9縣一區、東川、會澤、宣威及貴州的威寧、赫章、水城、畢節一帶),郡治先在漢陽,3年後遷朱提(今昭陽區境內)。那時文齊先為朱提都尉,後為益州(昭通)太守。

《華陽國志·南中志》載:先有梓桐文齊,初為屬國、穿龍池、溉田畝、為民興利。又《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云:文齊,字子奇,梓桐人。孝平帝末,以城門校尉為犍為屬國,遷益州太守,造開田畝,民鹹賴之。

可見,早在漢孝平帝(公元1-5年)時,人們對「千頃池」和「過江龍」就開始了治理。那時文齊他率民「穿龍池」「開田畝」,可謂昭通水利之祖師,開昭通興水利之先河。

說到文齊「穿龍池」,今人很快就會直觀地聯想到今天的大龍洞,認為「穿龍池」就是鑿穿大龍洞,其實不然。當時,大龍洞那滔滔不絕、四季奔流的泉水已是「千頃池」泛濫的主要源流。就是說,當時的大龍洞已是不鑿自通,它不是那固而不溢的陂池,還要人們去疏通,去鑿穿它。據載,文齊率民穿龍池「墾田三千餘頃」,看今天的大龍洞面積不到兩畝,何來田墾?就「溉田畝」而言,當時的大龍洞下遊還是一片沼澤,又何來田畝可灌?故今《昭通地區志》和《昭通市志》(縣級)介定:文齊主持修溝渠引池水灌溉稻田……池即舊日昭通、魯甸之間的八仙海,今已不存。這更說明文齊率眾「穿龍池」穿的不是大龍洞而是「千頃池」。

既然文齊「穿龍池」就是鑿穿「千頃池」,那麼所穿何處呢?至今還未發現確鑿文獻。但有一史料可供推測:《後漢書·西南夷傳》中載:以廣漢文齊為太守,造起陂池,開通灌溉,墾田三千餘頃。這裡既是陂池,那麼「造起」應是「改造」的意思,進而使之「開通」。要在千頃池「墾田」,必然要疏浚池水,使之水位下降,乾涸沼澤,以便民耕。其形式應與20世紀60年代昆明的「圍海造田」異曲同工。當時要疏浚千頃池,勢必首先疏浚造成千頃池水流堵塞的咽喉「過江龍」石壩,要不,千頃池的水從何處排除呢?因此,文齊「穿龍池」鑿穿的就是「過江龍」石壩。

可惜,也許是古人忽略,還是文齊不肯在後人面前居功,對當時「穿龍池」工程的概況並未留下片紙書文。但要在「千頃池」「墾田二千餘頃」,用那原始的方法,原始的工具,那耗時之長、耗力之大、耗物之多也是可以想像的了。

到後來呢?

《昭通地區志》載:東漢光武建武元年(公元25)修千頃池,發展水利。但無具體記述。

之後的唐、宋、元、明諸代漫長的歲月,至今還沒發現有關治理「千頃池」的文字記載。但在這近1700年的歷史長河中,「千頃池」水位不斷下降,人們因看好「千頃池」這塊寶地而步步逼近,加以治理進而耕作,昭魯壩子的人煙漸漸增多,加速了對「千頃池」的開墾是無可非議的。要不,哪有後來清朝光緒年間出現的大面積的受災田畝及數以萬計的災民呢?

到了清朝,對「千頃池」及「過江龍」的治理成了昭通興修水利的重點。

史記載,清雍正5年(1727),乾隆23年(1758),嘉慶21年(1816),嘉慶25年(1820),道光30年(1850),鹹豐元年(1851),先後6次治理千頃池,只是未記述對「過江龍」石壩的整治。到了光緒5年(1879)昭通知府榮昭,從四川運來煤油(時稱洋油)數千斤,採用「焚燒爆石法」除卻「過江龍」石壩,但所鑿深度沒有具體記載。光緒19至20年(1892─1893)昭通大災引發大荒年,知府龍文以工代賑治理「千頃池」。光緒21年(1894)龍文復以工代賑,仍以煤油「淬石」專治「過江龍」石壩,鑿去深度及石方仍無具體記述。但這次工程使「千頃池」「涸出良田萬畝」,可見,「過江龍」石壩已被淬去一定深度。

時至民國8年(1919),昭通縣紳士李湛陽及地方人士集資以工代賑治理「千頃池」並把重點放在「過江龍」石壩。民國19-22年(1930-1932),昭通駐軍長官安恩溥督辦治理「千頃池」及「過江龍」石壩,歷時3年,投工2664003個,開挖土方52.4萬方,炸石4.76萬方。第一次實施炮炸老鴰巖「過江龍」石壩,炸深2米。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治理工程結束後,今天的觀音寺一帶涸出大片荒地。安恩溥組織,由「昭通民眾實業公司」出資在觀音寺一帶建村,招佃戶開墾,命名「新民村」。這就是今天繁榮的「新民社區」。移民開墾,說明20世紀30年代的「新民」一帶很多地方還是一片沼池,荒無人煙。

解放後,人民政府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千頃池」和「過江龍」石壩。從1950年─1974年的20年中,小修未停,大修11次。曾以部隊、民兵師、機關幹部、全縣民工等組織形式,高舉「改天換地」「人定勝天」等標語開展水利建設。有時曾經幾年未下馬,奮戰不休。例如1963年11月─1964年5月,幾十裡的河堤上紅旗招展、人頭攢動、熱火朝天;鐵鎬聲、號子聲、鐵錘與炮杆的打擊聲連成一片。到了中午和傍晚,爆炸聲震耳、硝煙瀰漫,好一派戰天鬥地的熱鬧景象。這其中又曾三度炮炸「過江龍」石壩:「1954年炸深1米;1963年炸深2.1米;1969年炸深1.78米……」

自1974年,「千頃池」和「過江龍」石壩的治理宣告結束,「過江龍」石壩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又由於「過江龍」石壩的消失,咽喉疏通無阻,加之世界氣溫變化而雨水逐年減少,昭魯壩子的積水逐年乾涸,「千頃池」也不再復存。數十萬畝的昭魯壩變成了一片綠洲。不知蕩漾了若干萬年的滄海變成了桑田,進而由於社會的發展,加大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而今變成了高樓櫛比的城市。

綜上所述可知,僅有記載的4次炮炸「過江龍」共除去深度為7米左右,但「過江龍」石壩並不僅只7米之高。那麼「過江龍」石壩到底有多高呢?

前面說過,昭通壩子地下褐煤的形成與「過江龍」石壩造成的「千頃池」有關。現測得昭通壩子已開採的褐煤最高點紅泥閘煤坑的地面海拔為1873米(北緯27°21′26″,東經103°40′8″);「過江龍」石壩舊址河面海拔為1858米(北緯27°24′38″,東經103°37′35″)。兩者海拔相差,「過江龍」石壩舊址比紅泥閘低15米。就是說要使紅泥閘若干萬年沉浸在沼池中而不乾涸,使之地下藏物強化為褐煤,那麼「過江龍」石壩必須高於紅泥閘。也就是說古代「過江龍」的高度肯定在15米以上。

至於「過江龍」石壩有多長,今一看舊址便可知,而壩的厚度(平均橫切面)是多少?今已無法得知,但這已經很不重要了。反正「過江龍」石壩已從昭通風物中逝去,關於它的記憶,已經淹沒在繁華之中。

千頃池溼地

位於昭通中心城區西南側

處「一城三區」

昭陽片區與魯甸片區相結合的

核心地帶

溼地西北側的九龍山脈與

東南側的鳳凰山遙相呼應

2019年10月

昭陽區人民政府

發布了

昭通中心城市千頃池溼地規劃建設情況匯報

據匯報資料介紹

昭陽區

將計劃打造碧波千頃的高原湖泊

展現萬畝荷苑的壯麗景象

呈現「千頃水體、萬畝荷苑、十裡稻田」

三大特色景觀

再現昔日千頃池碧波蕩漾之氣象

項目將以水、荷、稻為主要元素

緊扣「一園、雙片、七區」展開空間布局展開

一園

即千頃池溼地公園

雙片

即萬畝荷苑景片

十裡稻田景片

七區

萬畝荷韻遊賞區

溼地水源涵養區

綜合旅遊服務區

十裡稻香體驗區

生態康養度假區

稻鄉建設發展區

香櫻旅居體驗區

打造集

自然觀光、生態休閒、旅遊度假

為一體的城市綠肺生態綠心

田園綜合體

相關焦點

  • 態度惡劣、健康證過期、米線殘留超標…昭通店面紅黑榜再公布27家
    態度惡劣、健康證過期、米線殘留超標…昭通店面紅黑榜再公布27家 2020-12-20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雲南秘境:古代雲南王國,留在昆明的一個仙境裡
    我從五月來,帶著花和柳,古雲南精品溼地是最美的季節,微風不燥,花開恰到好處,綠色溼地蔓延,是一張緩緩打開的江南水鄉地圖,綠樹碧水,泊舟,寫意之美,古店溼地公園位於滇池南岸,長瑤山西側,公園視野開闊,植被茂密,形成立體的植物景觀,這裡以林帶建設為主,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濱林帶,充滿了樂趣、水和天空,讓人忍不住想深呼吸。
  • 「書香昭通 蘋果之城」2020年昭通蘋果文化暨全民閱讀周開幕
    「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半城蘋果滿城香」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目前,昭通以外圍100萬畝果園為襯託,城中以3萬畝高原溼地為綠芯、5萬顆蘋果樹為點綴、一系列特色小鎮、主題莊園等為補充,百萬畝果園與百萬城市人口高度融合的蘋果之城,將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
  • 手繪石頭畫~各種卡通人物~一定有千與千尋你沒見過
    01美麗到哭,各種手繪石頭,一定有千與千尋你沒見過!能坐下來看宮崎駿電影真是太好了。他的不可思議是你永遠不知道他在電影裡會給你帶來什麼,他每次都會讓你受益匪淺。手繪千與千尋的石頭這些一定有你喜歡的,歡迎關注我~徒手板02千與千尋和蘇菲我認為《千與千尋》是眾多宮崎駿動畫中最好的,其次是《哈兒的移動城堡》,無論這些動畫中的哪一個被取出,他們都是經典的,歡迎介紹好的動畫~讓我們回到過去,尋找童年的記憶當我在學校的時候
  • 西雙版納只有十二個壩子?不是的吧!快來數一數到底有幾個壩子!
    壩子!什麼是壩子?壩子就是雲南和貴州對雲貴高原上局部平原區域的叫法,這種平原區域在高原上主要分布於山間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帶。壩子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雲貴高原上農業興盛、人口稠密的地方。根據形態和成因,壩子一般分為盆地壩、河谷壩和山麓壩三類。
  • 昭通大山包黑頸鶴遷徙期數量達到歷史最高
    央廣網昭通11月30日消息(記者陳鴻燕 通訊員蘇燕)昭通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今天達到1938隻。是迄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其中大海子溼地1352隻、長會口238隻、海腦殼溼地283隻、殷家碑溼地65隻。
  • 豐縣大沙河溼地公園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豐縣大沙河溼地公園位於大沙河鎮二壩村,是故黃河進入江蘇的源頭,溼地佔地3.5平方公裡,分為綜合服務區、恢復重建區、生態保育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等五大功能分區。自2014年啟動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以來,建設了水上森林、遊客中心、闞樓閘橋、故黃河溼地館、雙河源、西陳古村落、明大堤等文化生態旅遊景點,形成了「十裡黃河堤、百裡大沙河、千頃荷花様、萬畝梨樹園」的旅遊主題形象,2019年成功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   為進一步完善景區旅遊設施及功能,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水平,2020年,啟動實施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創建。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五年來,我們努力闖出了一條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昭通路徑」。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脫貧道路千百條。緊扣「引領區域發展的滇川黔省際中心城市」目標,按照「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總體布局,著眼昭陽城區和魯甸、靖安三大組團,以高標準規模化蘋果種植為基礎,以品牌營銷和形象塑造為龍頭,以特色彰顯和功能完備為支撐,做實一二三產聯動文章,著力打造省耕國學文化公園、千頃池溼地公園、烏蒙水鄉、文體新城、特色小鎮等「城市客廳」,努力實現昭陽城區「中心開花」與魯甸、靖安「兩翼齊飛」同步推進。
  • 滋味昭通 | 龍氏家祠
    龍氏家祠位於雲南昭通城南10公裡簸箕灣村,系民國時期雲南省主席龍雲祭祖修建的家祠。這座彰顯著孝道的龍氏家祠始建於1930年,竣工於1942年,城牆內佔地26畝,主體包括祠堂和宅院兩大建築群。並有門樓、糧倉、月牙池、花園、碉樓、網球場、城牆、護城河等附屬設施。
  • 民間故事:他盜錯墓,墓主託夢說:送你良田千頃黃金萬兩
    不過,有一個來錢的營生,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幹?」姑表弟是個盜墓賊,最近打聽到一個侯爺墓裡有很多陪葬品,想幹一票,早踩好點,缺少一個幫手。 古風行為難地說:「我是個秀才,有功名在身,要是盜墓被抓,一輩子都完了!」姑表弟說:「跟我盜墓,莫說舅媽看病的錢有了,你以後讀書的錢也不愁了,就幹這一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保證不傳出去。」
  • 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四大冷兵器,最後一種最恐怖,你肯定沒見過!
    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四大冷兵器,最後一種最恐怖,你肯定沒見過!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種:狼牙錘 狼牙錘,古兵器名。形如狼牙棒,較短。錘面密布狼牙細齒,殺傷力不可小視。《中國民間故事選·天牛郎配夫妻》曾記載:"一進三門,鬼呲呀舉起狼牙錘就要打你。"
  • 再尋千乘城 遙想齊景公
    在磚窯廠附近一棟民房內,村民樊守林告訴記者,他已經在這住了9年之久,「沒聽出這有千乘城。」老樊指著房子對面的一塊水池說,「這個地方聽說以前是座廟,後來啥都沒有了。」水池在路東側,南北狹長,長約100米,寬約10米,村民介紹,池系燒磚取土所成。 經確認,老樊所說的小廟的確存在過。明朝初年,在現有水池位置建有一座廟宇。
  • 土地的豐收 變「荒山荒坡」為「千頃良田」
    一樣土結百樣果,依託農村產業革命,六盤水變荒山荒坡為千頃良田,土地「改頭換面」,迎來蛻變新生—— 大山臂彎裡,得益於提質增效縱深推進,水城縣野鍾鄉村民崔子和家種植的三畝餘地刺梨,刺梨單株產量最高有60斤,今年毛收入總計有13000餘元,同比去年增收1000多元。
  • 2020年高考,昭通學校再創輝煌,尤其是這幾所
    昭通是雲南地級市,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雲南文化三大發源地之一,這裡景色宜人,環境優雅,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好地方,經濟和教育同步快速提升,尤其是這幾所學校,今年高考成績再創歷史!2020年高考成績斐然:二 昭通正道高級完全中學正道教育致力於先進的辦學機制、前沿的辦學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模式。學校踐行「正德徇道,臻於至善」的辦學理念,做有生命溫度的教育,為學生的品質人生奠基。
  • 我才是真正的《昭通日報》:360搜索,你真噁心!!!
    我才是真正的《昭通日報》:360搜索,你真噁心!!!小編通過360搜索輸入「昭通日報」4個字直接嚇一大跳就是下面這個截圖你說氣不氣人前面6個所謂的「昭通日報」和真正的昭通日報沒有一點關係說直接一點就是冒充昭通日報接廣告騙錢
  • 「脫貧攻堅走基層·盤州市」彭召通:良田千頃,不如一門手藝
    「滋滋滋……滋滋滋」,還沒走進彭召通的家,耳朵便被這電鋸聲先搶了音,今年66歲的彭召通,是盤州市竹海鎮席草坪村村民。作為六盤水唯一的竹林成片區,盤州市竹海鎮擁有連片竹林3萬畝,豐富的竹資源,在當地也催生了一門手藝——竹家具製作。
  • 人工溼地在汙水處理中的作用
    人工溼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溼地上,汙水與汙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汙水、汙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
  • 北海溼地不在廣西而在雲南?飛鳥成群碧波萬傾,堪稱水上大草原
    ,這便是位於騰衝的北海溼地,也叫做滇彩騰衝神奇溼地。其實不然,北海溼地位於騰衝縣城西北方向,距離城區差不多13公裡,我們自駕僅花了2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騰衝西門客運站也有直達的班車前往這裡,交通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