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曾問過自己,作為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什麼樣的意義嗎?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接受教育的背景也不同,甚至眼界更是千差萬別。
那,作為人,什麼才是正確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追根究底,就是一個利己和利他人平衡的問題。
稻盛和夫,作為日本的經營之聖。他獨自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的公司;在78歲高齡而且身患胃癌的情況下,他被日本元首相重新請出山,幫助在跌在谷底的日航扭轉了局勢,重回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等於說,他一個人創下了3個500強的奇蹟。
對於「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問題,稻盛和夫指出1個真理。
生而為人,正直人生
稻盛和夫在被請出山,接手日本航空公司,剛進公司,就在幹部會上開誠布公,明確地表示:我在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有一定基準的,而這個基準就是作為一個人,何為正確。
當時,日航的幹部和員工們都一時反應不過來,這句話什麼意思。
稻盛和夫繼續說道:「大家反應不過來沒有關係。但是請你們把這句話放在腦海裡,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把這句話拿出來,好好對照著想一想,然後再採取行動。」
當下,有人提出質疑,這種連小孩都懂得的道理,怎麼可能拯救日航的時候。稻盛和夫發怒了,他說:「連作為一個人,應該做的好事和不應該做的壞事都不能分清的時候,連這樣簡單的基準判斷都不能理解、不願意虛心接受、不肯去實踐的人,請你們趕緊辭職。因為靠這樣的人是沒有辦法重建日航的。」
在場的人聽完,都靜了聲。
我們生作一個人,到底什麼才是正確?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判斷基準不是一件事情的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惡。如果再換種表達就是,做人和做事的出發點不僅僅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人。
「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句古訓其實道破了我們人的本質特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很習慣性地會將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勝負放在一件事開始行動前。
人是一種自私的動物,當他去追求自身利益,甚至是將自己的權力最大化的時候,這都是人的本性。
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描述:當人們用親切、同情、和善以及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的時候,當他們在多做好事的時候,當人們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將利他人利己的時候,世界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幸運。
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職業應該怎麼選擇?我們工作到底為了什麼?如果你還存有多多少少這樣的疑問,你可以購買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靜心閱讀找到人生起航的方向。
希望閱讀讓你的生活不再迷茫與單調,點擊上方卡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