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大咖共議刑法階層理論的中國司法前景

2021-01-1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孫瑩)關於犯罪構成理論,四要件說,即犯罪客體、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面和犯罪主觀方面,一直佔據我國犯罪理論的通說地位,而三階層理論,是將犯罪構成要素分為構成要件的符合性;構成要件違法性;構成要件的有責性,這種理論也在近些年備受學界關注和熱議。

  2017年6月10日,「刑法階層理論的中國司法前景」學術沙龍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如約召開,同時,「北大法寶-刑事法寶」新產品上線發布。

  北京大學法學院車浩教授指出,階層體系引入中國後面臨多重問題,迫切希望學者能夠對階層理論在中國司法實踐如何應用等問題進行回應。

  擔任本次沙龍的引題主嘉賓,清華大學周光權教授則認為,三階層理論簡便易行,邏輯清楚,容易掌握,實踐中更容易防止錯誤,實現人權保障目標,更容易讓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進行更富有邏輯性和體系性的思考,更能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同時,他也認為北大法寶——刑事法寶以階層理論為指導,隨著這一法律專業人士的專業輔助工具的推廣使用,也是有利於階層理論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可。

  北京大學陳興良教授通過列舉實務案例,闡釋階層理論的精髓在於突出了犯罪構成要件中的位階性的概念,而位階性的概念有利於準確理解不法和責任的關係。按階層理論,就會存在沒有責任的不法,不存在沒有不法的責任。另外,陳興良教授著重基於這一點闡釋了三階層和四要件的區別,指出階層理論相對四要件說是一種更具有邏輯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有利於減少部分刑事疑難案件裁判中的難點,不管是從入罪還是出罪上都更有理論思維和論證的優勢。在這點上,陳興良教授作為刑法學界階層理論的首位引入者和主要的理論創新及實踐的推動者,他相信階層理論在司法適用中會有越來越光明的應用前景。

  中國人民大學付立慶教授通過舉例,向大家說明,由於不法和責任的區分,所以存在著不法意義上的犯罪和不法且有責意義上的犯罪的區分,因而存在著不同意義上的犯罪,由於不法和責任的區分,所以存在著不法意義上的犯罪和不法且有責意義上的犯罪的區分,因而存在著不同意義上的犯罪,這是四要件理論不具備的,也是階層體系的特徵、實質或者是主要優勢,使得一些四要件理論捉襟見肘的案件中,階層理論能夠得心應手。他指出在目前的司法適用中,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司法解釋,其實已經體現了階層理論的理論精神。同時,他也特別指出,並不是非得照搬階層理論的各種學術用語,而是只要理解、認同和使用階層理論背後有關的法律邏輯思維方式,就是推動階層理論的司法適用一種努力。

  據介紹,北大法寶,誕生於1985年北京大學法律系,至今的三十多年一直備受法律人青睞和支持,且在法律信息行業中始終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隨著近些年網際網路+法律的發展,北大英華(北大法寶)順應時代趨勢,將網際網路+和大數據融入到公司發展戰略中,以期能夠在法律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專業化、智能化方向上位於前列。

  刑事法寶,作為北大法寶首個專業化產品,匯聚精髓,詮釋實務,特邀陳興良、周光權、林維、王政勳、勞東燕、車浩、付立慶、方鵬、江溯、柏浪濤等十位刑法學界知名學者專家以及20餘位刑法學博士,按照階層理論闡述刑法400多個罪名,特別是對其中的75個重點罪名進行深度解析,以問答形式回應刑法實務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另外,刑事法寶提煉重要案例的裁判規則,直指類案,條條展示法律依據,匯集提煉刑法專家的研究成果,並針對每個罪名進行實時多維度的數據分析,以更好地輔助刑事法律人的科研和實務。

  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遠瓊,結合刑事法寶的推出,向大家分享了北大英華專業化工匠級產品發展理念和規劃,表示北大英華將針對專門的法律領域進行專業化的深加工,聚焦用戶需求痛點,為用戶推送權威精準的知識乾貨,並通過適應終端移動化的趨勢,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智能化分析和推送,以期打造法律人士的專業化社交平臺,為法律專業人士提供更強大更到位的法律信息服務。

  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喬聰啟表示,北大英華(北大法寶)將會延續例如堅持人工校對的嚴肅、嚴謹的態度,繼續與法學專家保持合作,並適應大數據和智能化的發展,在刑事法寶產品方面適時推出刑事大數據分析、智能定罪量刑等服務),以及陸續推出知產法寶、金融法寶等專業化產品。

相關焦點

  • 北大法寶推出「刑事法寶」 刑法大咖共議階層理論實踐
    中國經濟網6月12日訊(記者李萬祥)「我國法學教育正向職業化傾斜,法學的專業性和應用性應當加強,除了對法的理論判斷,更多的應該是司法實務問題的探討,推動學研一體化。」北京大學教授陳興良說,為此,他們與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出北大法寶——刑事法寶,並且通過在刑事法寶中以階層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為方法論,為階層犯罪理論體系的司法適用前景進行引導。
  • 「刑法階層理論的中國司法前景」學術沙龍在京舉辦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近日,「刑法階層理論的中國司法前景」學術沙龍在北京舉辦,北京大學教授陳興良、清華大學教授周光權、北京大學教授車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付立慶等,針對目前刑法理論比較火熱的犯罪階層理論進行深入探討。
  • 「刑法學習十六式」 丨讀周光權教授《刑法學習定律》
    作為刑法學者,他較早地在國內提倡刑法客觀主義和階層犯罪論,見證和參與了過去20年裡中國刑法知識轉型的過程,在刑法學派之爭中亦發揮著引領作用;作為連任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他是為數不多長時間「一線」參與國家立法的專家學者,至今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中擔任副主任委員;[1]而他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實務部門掛職,以及和來自控辯審三方的實務精英保持密切交往的經歷,則進一步造就了他的學術底色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比較法研究202006
    基於對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到的刑事裁判文書的分析可以發現:既存在部分因果關係理論無法有效指導司法實踐的情形,也存在因為未能夠準確理解因果關係理論而致錯誤認定刑法因果關係的情形,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與司法證明的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背離。
  • 刑法中的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依照這一說法,不考察中國刑法與其他國家刑法的區別,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國刑法的。因此,將本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或外國立法與判例作為參考資料,藉以闡明刑法規定的真實含義,是一種有效的解釋方法。   總之,我國刑法理論上所稱的主客觀相統一,並不是前述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統一,事實上也不可能將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完全統一起來。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應當在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之間做出選擇。
  • 讓刑法更好守護人民安全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刑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刑法需要不斷完善,有效發揮預防和打擊犯罪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刑法是法律體系中剛性較強的規範,為公民劃定了行為底線,也確認和增強了其他法律規範的效力。
  • 颯課23|解析「刑法案例」的方法論
    今天是我們複習課的第2節,把外國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不丟人。颯姐就是要把德國刑法中分析案件的方法論介紹給廣大中國法律人。讓新技術從象牙塔走向真實案例,讓理性的力量制衡失誤和詭辯。請大家翻開德國知名學者金德霍伊澤爾《德國刑法教科書》(蔡桂生譯)今天要複習的內容是:犯罪論通論,一起學習吧。犯罪是什麼我們首先要來解決一個問題:犯罪是什麼?
  • 刑法中的「可以」具有三重含義
    同一刑法用語可能具有不同含義,在刑法適用時應作不同解釋。作為刑法用語,「可以」自身語義的模糊性,直接制約刑法規範的準確理解和正確適用。筆者基於刑法解釋學的立場和方法,探究刑法用語「可以」的規範含義,對於準確理解相關刑法規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實現司法公正,具有重要實踐價值。
  • 「存疑有利於被告人」的刑法解釋規則之提倡
    有學者指出,「存疑有利於被告人」不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派生,否則「就難以為該原則在事實存疑場合的適用提供理論基礎」,其進而認為,「存疑有利被告原則僅僅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司法領域的派生原則,它不應該也不能不加區分地適用到實體法的解釋過程中」。[29]本文認為,反對者在此犯了「循環論證」的錯誤。所謂「循環論證」實際上並不是一個論證過程,而是把論證停滯在一個「圓點」上。
  • 聚焦民法典實施與刑事司法高質量發展,三位法學大咖說……
    從我國古代的法律發展演變過程來看,一直是重視刑法,尤其重視對犯罪的懲治。上述觀念和做法對我們現在司法實踐仍有一定影響。民法典的頒布進一步強調了民法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從這個層面講,民法典頒布實施為消除「重刑輕民」觀念提供了破解之道。此外,民法典的頒布也會促進刑事司法理念發生重大變革。在此之前,刑事司法具有相當的封閉性,更多的是在刑法範圍內討論問題,是一種封閉的思維。
  • 刑法修正案(八)有關老年人犯罪的規定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古代先哲曾教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法經》減律就規定:「年60以上,小罪情減,大罪理減。」即犯罪人60歲以上,若犯輕罪,可以據情寬容;若犯重罪,則可按理論減。又如,1928年頒行、1935年修正的《中華民國刑法》第18條規定,「滿80歲人之行為,得減其形。」
  • 對未成年人從寬處罰體現現代刑法理念
    此次刑法修正案草案中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從寬規定如能獲得通過,無疑是順應了世界發展潮流  劉憲權  當代刑法理論認為,犯罪是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者在其主觀意志和意識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而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決定於行為人智力和社會知識的發展程度,而這種程度又理所當然地受到行為人年齡的制約。為此,世界各國一般均將對未成年人從寬處罰的精神體現在刑法條文中。
  • 刑法之光!翔!
    刑法之光!翔! 羅翔教授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¹。北京大學博士在厚大法考主講刑法章節。
  • 新書推薦|張明楷著《外國刑法綱要》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理論研究會副會長。譯《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6年第2版);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四百餘篇。
  • 「自訴轉公訴」的刑法法理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時延安杭州市餘杭區谷某某在小區取快遞時,被郎某偷拍視頻。郎某與何某為博眼球,捏造「快遞小哥」與「女業主」的曖昧聊天內容,截圖配以偷拍視頻發送至微信群,後擴散至微博等網絡平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開始在B站看刑法了?
    作為一個法學專業的門外漢,小賀最近對刑法課視頻走火入魔。而讓小賀掉入深坑的致命誘惑就是最近火速躥紅的法律界網紅——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羅翔老師。這位人稱政法界郭德綱的刑法學教授,憑藉一段段膾炙人口、曲折離奇的刑法案例視頻講解,受到廣大網友追捧。
  • 侵犯商業秘密的商業秘密認定及刑法懲罰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入罪標準「重大損失」包含商業秘密自身價值損失,合乎司法解釋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主觀責任要件只能是故意,《刑法》219 條第二款關於「應知」的規定並非屬於過失犯罪的「應當預見」,而應當理解為「推定明知」。
  • 刑法修正案突出警示「關鍵少數」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刑法修正案突出警示「關鍵少數」 年內信披違規罰單逾四成「收件方」含實控人本報記者 吳曉璐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 「性騷擾研究專題」隗佳|德國刑法對婦女的保護研究——以《德國...
    摘 要:基於針對婦女的糾纏騷擾行為在德國呈現出日趨嚴重之勢,德國於2007年在刑法典中引入第238條糾纏騷擾罪(Nachstellung),然而此規定卻引發司法界針對糾纏騷擾行為有無必要通過刑法進行規制的長期爭論。本文立足於此罪在德國的立法過程,通過分析糾纏騷擾行為的刑事當罰性與刑事要罰性,論證刑法規制對婦女保護的必要性,並討論該立法模式對中國婦女保護的參考意義。
  • 刑法學的6個核心知識點歸納
    刑法的內容,記住毋庸置疑很重要。想學好的同仁們一定要記住下面關於刑法的6個記憶點。04盜竊、搶劫、詐騙因為機器故障,用自己的信用卡多取了款,定盜竊(司法判例如許霆案)拾得他人信用卡後,在機器上取款,定信用卡詐騙(最高檢司法解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