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軒與《中華書法小故事》

2020-12-15 新華社客戶端

近日,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行了一個高規格的圖書首發式,首發圖書為安軒編著的《中華書法小故事》。本人應邀出席了這次圖書首發式並講了話,從我個人的角度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個圖書首發式,可謂高端大氣上,眾多專家和媒體以及喜歡書法的朋友們齊聚一堂。而安軒先生的很多擁躉粉絲也專程從全國各地趕來,現場籤售,氣氛熱烈。可見此書的受歡迎程度。

其實,早在數月前,我就收到了安軒先生寄來的《中華書法小故事》樣書,他想讓我提提意見。安軒是書法博士,是資深大學書法教授,又是我學兄。我對他的書法以外的其他了解不多,但我對他在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還是比較清楚的。迄今為止,他已經創作了篆書《孫子兵法》《道德經》《論語》《金剛經》《離騷》《陰符經》等十六部書法經典專輯並出版發行,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形成了積極而廣泛之影響。

這本《中華書法小故事》是安軒最新的嘔心之作,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給廣大愛好書法的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朋友們與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之間架設起一條便捷有效的通道或橋梁。

在我看來,安軒的這本《中華書法小故事》融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專業性和普及性為一體,是一本以編年體形式,集中描述自上古時期「結繩記事」以來到現當代書家之于右任、林散之,歷朝歷代的與文字和書法相關的歷史人物、事件及經典作品的好書。之所以說它「好」,關鍵就在於它的內容豐富多彩,系統完善,積極健康。敘事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引人入勝。是一部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的中國書法簡史。它不僅可以用來讀,還可以通過手機掃碼來聽。一冊在手,便可輕鬆了解整個中國書法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非常適合在廣大青少年當中去推廣和普及。

我們通常講:「興趣是第一老師。」一個人無論學習什麼,首先得有興趣,興趣越濃厚,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也更有可能學好、學精。而書法作為中華傳統藝術門類當中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藝術,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和提倡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當下,可謂當仁不讓,正逢其時。而安軒的《中華書法小故事》一書,在書法重返中小學課堂的關鍵時刻,必將起到一個不可或缺的橋梁和通道作用。我甚至認為,相關部門完全有必要將這本書當作全國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的配套讀本,讓我們的廣大中小學生以及需要普及書法知識的各級老師們都能講好中國書法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播正能量。

安軒先生長期致力於古文字研究和書法創作,其閱歷豐富,學養深厚。與之交談,古文字知識信手拈來,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在娓娓道來中使聽者增長見識。其作書全然不受時風影響,完全是一派傳統文士風範,書風純正,有正大氣象,所作篆書諸本,內容皆為古賢經典,字數眾多而規模宏大,風格統一而意象各異,若非對古文字及篆書有系統精深之研究且臨池功底深厚者,莫能為此。其胸中有道,筆下有源。所作字字珠璣,篇篇精彩,可為當下及後世學篆者之範本也!

或曰,安軒作篆,工穩有餘而靈動不足。而我則不作如是觀,在我看來,安軒書法在人們熱衷於追逐搔首弄姿,故弄玄虛的「展覽體」的當下,反倒是一縷清風,一股清流,能夠使觀其書作者獲得一份少有的難得的寧靜和安詳,這才是當下最為難能可貴的。

僅以此文與之共勉,由衷祝願他和《中華書法小故事》為更多的喜歡書法的朋友了解和熟識,更希望《中華書法小故事》一書為越來越多的喜歡書法的朋友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朋友帶來豐收和喜悅!(傅徳鋒)

相關焦點

  • 展示中國書法脈絡《中華書法小故事》在京首發
    新華網記者 李雪芹 攝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 李雪芹)1月5日上午,由書法家安軒編寫的《中華書法小故事》新書發布會在王府井書店舉行。在發布會現場,新華出版社社長梁相斌表示,編撰該書是一種文化創新方式,是振興中華傳統文化的新抓手。
  • 《中華書法小故事》展示中國書法脈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桂傑)展示中國書法脈絡、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中華書法小故事》一書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天在王府井書店舉行新書發布會,面向全國發行。《中華書法小故事》由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老師編寫。
  • 《中華書法小故事》:關於春聯的故事
    春節是中華傳統的重要節日,他是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開始,有總結,更有許多期望和祝福。春節貼春聯是一項重要的慶祝和祈福方式。春聯講究聯句用詞要喜慶吉祥,書寫格式要規範。《中華書法小故事》中有兩個小故事,分別從兩個角度來告訴我們書寫春聯常識。
  • 《中華書法小故事》:展現文字魅力,激發書法情趣
    1月5日,展示中國書法脈絡、挖掘傳統文化精髓的《中華書法小故事》一書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王府井書店舉行新書發布會,面向全國發行。《中華書法小故事》由書法家、書法博士安軒老師編寫。該書集漢字知識和書法知識於一身,把漢字是怎麼誕生、怎麼成長變化的,五體書法是怎麼變來的,每一種書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特點等豐富內容,用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地娓娓道來。
  • 龐中華硬筆書法紅極一時,現遭到質疑,硬筆書法該何去何從?
    但是由於傳統書法主要是指毛筆書法,當實用和傳統不統一時,書法文化的層面出現了很大的空缺,所以龐中華的硬筆書法一經推出立刻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龐中華硬筆書法的出現填補了書法界的空白,成了中國硬筆書法的開拓者,在市場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試問哪個孩子沒有在老師父母的要求下購買過基本龐中華的硬筆字帖,一筆一划地臨摹學習呢?
  • 你對龐中華的硬筆書法怎麼看?
    看一個人的起伏,可以看到一代人的興衰,龐中華是最早在電視上介紹硬筆書法的人,而且在當時還颳起了一段練字潮!現在的龐中華關於龐中華的成功,可以概括成三點:1)苦練為前提,他本來是個工人,因為喜愛寫鋼筆字所以經常練習。
  • 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書法藝術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蘊,與中華民族的內在生命精神血脈相連,融為一體。書法不僅僅是「技」,是「藝」,更是「道」,它與中國文化相表裡,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
  • 經典動畫《中華小當家》復活 續寫中華美食故事
    原標題:經典動畫《中華小當家》復活 續寫中華美食故事   中華美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日本動畫《中華小當家》就曾對中華美食進行了一番又一番的探究。   本月,《中華小當家》漫畫原作者小川悅司在自己的推特上宣布,今年11月,《中華小當家》的續作漫畫將開始隔周連載,並定名為《中華小當家!極》。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起亮相中華藝術宮。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提名獎作品10件、入展作品168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首次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
  • 那些年興起的硬筆書法熱還記得嗎 龐中華盧中南……你買過誰的字帖?
    但從七十年代起,這種情況悄然發生改變,先有上海的女書家周慧珺出版了《魯迅詩歌選——行書字帖》,周慧珺以米芾味的漂亮行書引起了全國書法愛好者的熱切關注。隨後原本從事地質勘探工作的龐中華因為一手周正的鋼筆字,使他的名字廣為全國人民所知。
  • 王羲之書法《黃庭經》,經典之作,能流傳至今還有一個小故事
    書法行業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有一部王羲之寫的黃庭經的書法作品,也是很多人臨摹王羲之字帖的佳作了。此作品為為小楷寫成,也是王羲之小楷 為數不多經典的作品了。因為很多王羲之都是行書作品。那麼王羲之的這部黃庭堅得以流傳後人學習書法,其實還是有一個大家普遍知道小故事,王羲之當時喜歡鵝是出了名的。因附近老道知道王羲之的愛好,因此養了一群鵝。
  • 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平涼書法家劉小龍12幅作品...
    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我市書法家劉小龍12幅作品參展每日甘肅網11月18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記者劉亮)近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力量——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 一覽書法藝術之美 臺中港藝中心呈現中華文化之獨特底蘊
    華夏經緯網11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中市書法協會會員計約兩百位書法同好,包括士農工商等社會群體,上至書壇耆宿、下至青年學子,老、中、壯、青各年齡層皆匯聚於一堂。「臺中市書法協會年度會員聯展」即日起於清水區港區藝術中心登場,作品以書法為主軸,採楷書、行書及草書等不同書體,以呈現中華文化之獨特底蘊,歡迎各界藝文同好前往觀展。港區藝術中心表示,臺中縣書法名家蕭丁山於1986年召集書法同道,以非正式形式組成「臺中縣書學研究會」,透過每月定期聚會、與會者提供作品之方式,期望獲得相互觀摩、切磋研討之效果。
  • 羅祖偉教書法編教材傳承中華文化: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
    在崧廈街道韓家村,很多人都知道有位硬筆書法寫得很棒的老人,他叫羅祖偉,如今已77歲。對於書法的熱愛,羅祖偉回憶,書法的種子始於兒時,那時剛一年級的他要學習寫毛筆字,先描紅再識字。描哪些字呢?他深深記得,21個紅字是楷書,分別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爾小生八九年月日」。老師布置的每日作業便是反覆描寫、臨摹,如此訓練為他今後寫字打下了基礎。
  • 佛門大師,智慧書法,人間妙品:伍燈法師書法作品賞析
    文/果果木伍燈法師,俗名張培元,當代知名書法家,教育家,詩人,「五行書法」體系的創立者,其禪書筆法獨步當代,引領時風。伍燈法師的書法是佛門書法,是筆禪墨韻,就好像參禪一樣,非悟到者不能體會。伍燈法師還是中華國學總會創始人,香港書譜出版社第三任社長,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創始人,中華楹聯學會創始人,漢字書法研究會創始主席,北京書譜護國公學創辦人,浙江省洞頭中普陀寺公益協會執行會長,泉州市開元寺扶貧救災公益協會名譽會長,洛陽觀音禪寺佛教慈善功德會榮譽會長,北京元學禪院主持。
  • 著名書法家愚翁先生,24幅小行書作品欣賞,能做字帖的好書法
    愚翁先生集百家之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體系及規範字行楷!他好像武壇巨星李小龍一樣掌握了一種哲學理論讓自己與眾不同,以高超的技藝做到了推陳出新而且是承襲傳統筆意的書法高水平。有網友評論愚翁先生的書法說:「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
  • 書法的精妙之處,用筆至關重要,也是書法的精髓所在
    中華文化的傳承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傳承至今的古文明。其他三個古文明的傳承卻都已斷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跟傳承的悠久歷史也是分不開的。說到中華文化,很多人會想到書法和繪畫。是的,書法是中華文化裡面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 中華書法之美23:上下結構漢字之美!
    中華書法之美23:上下結構漢字之美!寶 吳 暑究 吾 羅 卡 餘 番 蜜 堡思 恩 幕 奪 惡 窮 符 榮筍 轟 豪 鶯 曾 窩 瑩 需要 芬 芳 薩 前 愛 賞 黨員 苦 學 分 星 雪 變 條小口訣
  • 《中華小廚師!極》昴星回來了!經典故事,全新展開
    今年東立的一大盛事,就是邀請《中華小廚師》系列作品的作者小川悅司老師來臺舉辦籤名會,而除了經典故事重新包裝後出版的《中華小廚師愛藏版》1到3集單行本之外,全新篇章《中華小廚師!極》第1集中文版也於8/8風光登場啦!!電子雜誌『新少快』自今年初開始連載後,此作關注度就節節高升,除了因為是你我心中的經典料理神作之外,小川老師邁入新境界的畫面與料理也是吸引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