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僧說:拜菩薩時,心裡默念3句話,菩薩自會保佑!

2020-12-22 文字溫暖心靈

我最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煩心的事,工作不順心,生活也不順心,所以我想到了佛菩薩,我跑到了普陀山,來到觀音菩薩面前,求菩薩保佑自己。

普陀山一位老僧走到我的面前,老僧對我說,他今年已經88歲了,現在身體還很好,很少求菩薩保佑。老僧說他的運氣一直都很好,很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拜菩薩時,老僧對我說了一番話,我聽後受益匪淺,老僧說:「拜菩薩時,默念3句話,菩薩自會保佑。」

第一句:諸惡莫作。

佛教認為,世間萬事皆有因果,菩薩是否會保佑你,與你種下的因果有關。所有善、惡業的種子,在沒有受報以前,若未修證解脫,無論如何也不會消失。有業就會有報,只要因緣具足,即使經過了百千萬生,業力依然存在。佛經上說: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只有遠離惡因,好運才會出現。老僧對我說,只要你拜菩薩後,諸惡莫作,菩薩自然保佑。

因為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情,因為我過去的行為經常造下惡業,所以經常招來惡果。經云:「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佛陀雖已成道,但仍有九種罪報(宿緣),何況凡夫!因此,若不修道而想免除身苦,那是妄想,連成佛都不可得。

道業成就者可以超越心理的苦,但生理的苦依然存在,只是內心不再被身苦所系縛,而能坦然面對、接受。因為我經常造下惡業,所以才會遇到倒黴和禍事,這剛好證明了自己過去的行為是錯誤的,只有此後諸惡莫作,把你過去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好運才會出現。

第二句:眾善奉行。

老僧對我說,拜了菩薩並不能萬事大吉,只有此後眾善奉行,佛菩薩才會保佑你,世間一切美好的事情才會被你感召而來。我們了解不必為已經存在的惡業懊悔、擔憂,如果因為「悔」而委頓不前、不能超越,不但對生命的成長沒有幫助,反而削弱了鬥志。

因此,把握當下最為重要,在足夠的修行時間裡,只要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清淨懺悔,行善不斷,便可提升、改變自己的生命素質,阻絕惡業種子的成熟。讓每一個當下,透過「法」的實踐,將現生的業報當作未來生命的養料,更可以積極地以戒、定、慧三學清淨三業,成為重罪輕受,轉化業報的契機。

第三句:自淨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經常求佛保佑的人,一定要牢記這三句話。除此之外,《思經》中還例舉身、口、意所作的十惡業──貪、嗔、痴三毒造成思想的偏頗,妨礙明智的思維,所以,意業影響我們的生命體最為深遠。「身故作三業,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口有四業,意有三業,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

透過經文提示,故作惡業,肯定不是佛弟子所應為的,我們應謹慎自己的行為和心行,不讓這難得的人身,命終之後墮入苦處。佛陀慈悲、愷切地告訴我們,佛弟子應舍三不善業,修三善業,隨著因緣變化,因果業報就會有種種改變。

經典說:業果因緣往往是異地而熟、異類而熟,不是我們薄地凡夫所能思議的。為了要解脫過去業力的包袱,必須從佛陀的法身(經典),獲得寶貴的啟示與開導,以便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因此,佛陀鼓勵每一位有心向上提升的佛弟子──「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舍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依循清淨的三業,守口、攝意、身莫犯,看清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義,並且時常思維因三業出軌所受苦處的警訓,即能讓自己起心動念的每一個當下,深思遠慮,進而進修戒德的圓滿。否則,你再燒香拜佛,諸佛菩薩也無法將你心中的煩惱除去。

因此,我們只有靠自己才能消除內心中的貪嗔痴,只有把內心淨化乾淨,你才會有更大的福報。要想遠離世間的煩惱和痛苦,就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內心,拜佛菩薩的目的,正是為了清淨內心,提醒自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到這三點,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你。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閱讀、讚賞與分享本文。感恩您點點「關注」,如果你對此文有何看法或建議,請積極參與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101歲老僧說:遇到惡人時,默念這2句話,對自己有好處!
    《增廣賢文》中說: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須用惡人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小人或惡人,這些人經常欺壓弱者,經常傷害他人,當你遇到惡人時,不要氣憤也不要害怕惡人,只需要默念這2句話。這2句話是我從一位101歲老僧那裡求來的法寶,是專門用來對付惡人的,之前我也經常遇到惡人,後來去寺廟求教了一位老僧,老僧開示說:當你遇到惡人時,心中默念2句話,就可以避免受到傷害。第一句話:一切惡緣皆是因果,學會忍辱方為上策。
  • 99歲老僧的告誡: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
    每當我運氣不好時,都會去山上的寺院拜訪一位老僧,每次聽了老僧的話,我都會豁然開朗,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老僧的話是世上最好的轉運良方,甚至勝過去求神拜佛。每次到了寺院我都會去拜佛那位99歲高齡的老僧,有時候我寧願選擇少拜一尊佛,也要多求一句老僧的開示。
  •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3句話,功德無量!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用的是我們的至誠之心,如《六祖壇經》裡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內心的善良、慈悲、清淨,才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我們信佛,不是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而是深信因果、不造惡業;佛前跪拜,是懺悔,是謙卑,而不僅僅只是彎下身子,經曰: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
  • 佛教: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4句話,功德無量!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威德美名早已傳遍大江南北。「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若有眾生在危難關頭,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隨即觀其音聲,予以救助。世人皆認為「觀音」只是菩薩階位,殊不知觀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已成就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後來因菩薩慈悲,不忍眾生受娑婆眾苦,故而倒駕慈航。「若問觀音倒駕為何音,只嘆眾生苦海不知回頭」,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世人只知道有苦求菩薩,卻從未反思為何會有諸苦?
  • 老僧的點撥:人在不順時,默念這三句話,轉機隨之而來!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想必這名男子傷心到了極點。於是,老僧連連勸慰他,他抽泣著,嘴裡不停地說著自己走投無路了、活不下去了。由於今年開年不順,這名男子的公司資金鍊斷裂,一度瀕臨破產,底下還有上百號員工要吃飯,壓力太大,實在是扛不住了。
  • 記住這三點,菩薩隨時保佑
    這一切肯定是因為觀音菩薩的加持和保佑,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為什麼一直在拜菩薩求菩薩,卻感覺不到菩薩的保佑呢?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求菩薩的時候記住這三點,菩薩的保佑一定會降臨在你的身邊。第一點求菩薩時要稱頌菩薩的名號很多人拜菩薩的時候就是只顧著一心一意的念叨自己的所求,比如菩薩保佑我發財,菩薩保佑我長壽菩薩保佑我家庭和睦等等,其實這麼做肯定是不太如法的,拜菩薩時,我們一定要先稱頌觀音菩薩的聖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不管是燒香還是拜佛或者轉繞的時候,都要在心裡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信奉者,是獲得了大智慧的人。只要我們願意,菩薩確實能保佑我們!講到菩薩,就要談到佛教文化,談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佛教文化,可以說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裡多少都浸潤了一些佛教文化。
  • 去寺廟拜觀音菩薩時,默念這三點,好運不請自來
    然而,很多人在寺廟拜觀音菩薩時,只知道向菩薩索取,當所求所想不能滿願時,就會埋怨菩薩不靈驗,倘若帶著功利之心去拜菩薩,自身毫無作為,卻只希望得到庇佑,心想事成,殊不知這又跟盼著天上掉餡餅有什麼區別?當然是不可行的。佛門警世之言教導我們:「萬事皆定數,福禍皆因果。」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增福無量!
    提起「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著名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又稱「妙吉祥」、「慈航大士」等。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象徵,他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已經修成佛果,但又念眾生還身在苦海當中,不忍眾生受苦,故而倒駕慈航,降格為「菩薩」,普渡眾生。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功德無量!
    其實,菩薩並沒有性別之分,佛法未傳入中國時,在印度佛教的造像上多為男性形象,傳入中國後,因其慈悲善良平和的特性更符合女性,為了更方便渡化眾生,佛教在造像上逐漸將其漢化成女性形象。觀音菩薩的美是由內而外自帶的莊嚴穩重與博愛的氣質,是任何外在的濃妝豔抹所難以企及的。佛教裡認為,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如何修持?
  • 一位老僧的開導:心情不好時,默念這三句話,福報不請自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這句話一直不能深明其大意,直到經歷了身邊一些事情,才慢慢開始領悟到其中的意思。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也難免會出現心情低落的時刻,就好比是我們的身體一樣,偶爾會出現一些不痛快。心情低落的時候,就好像是得了一場「小感冒」,會感覺到不舒服,也會感覺到難過。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說到學佛,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莊嚴的大殿,嫋嫋的香火,認為這就是信佛,就是學佛了。心中有什麼難事,就去求求菩薩,供點香火,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修行不通了,也去求菩薩,希望菩薩能夠讓自己覺悟。佛經中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到菩薩撐傘走過,於是便求菩薩度他一段。菩薩說:「你我都在雨中,區別只是有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你想要度,就自己找傘去。」第二天這位年輕人遇到難事,去寺廟拜觀音,卻看到觀音正在對著自己的塑像跪拜。
  • 佛教:運氣不好的時候,心裡默念3句話,時來運轉!
    順境的時候,要切記不要得意忘形,因為往往福禍相依;身處逆境時,切記不要抱怨懈怠,因為往往苦盡甘來。運氣不好,有可能是流年不利,外在因素我們無法掌控。但多數情況下都是我們自己的業障,是我們自己感召來的。比如人的心念、德行。念頭不好、心中負能量太多的人,也常常感召來各種障礙。德行不好的人,好運也必定會繞道走。
  • 燒香拜佛,想要菩薩保佑增財增福,請記得說這兩個字!
    大多數人拜佛,與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求佛——求福,求財富、求長壽等等。很多人到廟裡去拜佛,供養一些錢,就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保佑生意發財,保佑在單位升遷一切順利,不久後就和人抱怨說拜佛根本就一點感應都沒有,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心祈求佛菩薩的幫助,而把這個當成交易在和佛菩薩做,這怎麼可能會有感應呢?
  • 拜佛和菩薩他們會保佑我們嗎?
    為什麼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文/凡心問禪佛是覺者亦是人修成的,那麼拜佛有沒有用呢?為什麼大家都去寺院求佛、菩薩保佑,他能保佑我們嗎?我們知道佛與菩薩都是人修成的,佛也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救世主」更加不是神明。那麼他們怎麼保佑我們呢?首先我們來說求佛,佛是人人都具備的清淨自性。那麼求佛是求誰?求我們自己,是向內祈求,向自己的如來藏祈求。
  • 佛教:想要生氣時,默念三句話,火氣自然消失!
    大多數人都知道生氣不好,可每當想要生氣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生氣過後,都會非常後悔。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以在生氣時,口中默念三句話,對你有好處。佛法認為,世間之事,除了生死之外,再無大事,為了眼前的一點小事生氣,只會讓你造下更多的惡業,真正聰明的人,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執著,都不會自尋煩惱。第二句話:還是默念「算了吧」。
  • 拜觀音菩薩時,若能保持這三種心態,好運將會不請自來
    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大家從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可以看到,每個人去寺廟都會拜一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做為佛教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菩薩,而受到眾多信徒的供奉,成為民間廣泛的信仰。世人拜觀音,無非是求財求子求平安,希望菩薩保佑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平安幸福,遇到了難事,希望菩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常言說:「心誠則靈,」拜菩薩時,首先心態要擺正,心要誠懇,但若懷有一些不三不四的想法,那麼心願就難以實現。拜觀音菩薩時,若能保持這三種心態,好運將會不請自來。
  • 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導語在生活中,人們去寺廟裡面燒香拜佛的時候,總是不免要低聲默念,或是自己所求之事,或是向佛祖表示自己已幡然醒悟,勇於改過自新的決心。但是你知道嗎?在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三句話,佛祖聽到,幫你實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你所做的功德也會更圓滿。
  • 佛教:運氣不好時,心裡默念這3句話,福氣自來!
    譬如,倘若你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眼中的世界,也充滿良善,自己的言行便是正面的、積極的;假如你心是邪惡的,那麼世界在你看來也會是充滿惡意的,你的行為舉止也會偏向負面和消極。向善之人,福雖未至,禍事已遠。向惡之人,禍雖未至,福報已遠。當我們運氣不好時,更應抱定一顆向善之心,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時常在心中默念這三句話,心念一轉,福氣自來。
  • 佛教:身邊「小人」太多,心裡默念3句話,反敗為勝!
    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人生裡,任何人的出現都必有緣由,也必會給我們帶來些什麼。人生福禍相依,遇到小人也未必是壞事,不要抱怨嗔恨,更不要還擊報復,身邊「小人」太多,心裡默念3句話,反敗為勝!一、小人是來幫我們消業的,我們要接納和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