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煩心的事,工作不順心,生活也不順心,所以我想到了佛菩薩,我跑到了普陀山,來到觀音菩薩面前,求菩薩保佑自己。
普陀山一位老僧走到我的面前,老僧對我說,他今年已經88歲了,現在身體還很好,很少求菩薩保佑。老僧說他的運氣一直都很好,很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拜菩薩時,老僧對我說了一番話,我聽後受益匪淺,老僧說:「拜菩薩時,默念3句話,菩薩自會保佑。」
第一句:諸惡莫作。
佛教認為,世間萬事皆有因果,菩薩是否會保佑你,與你種下的因果有關。所有善、惡業的種子,在沒有受報以前,若未修證解脫,無論如何也不會消失。有業就會有報,只要因緣具足,即使經過了百千萬生,業力依然存在。佛經上說: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只有遠離惡因,好運才會出現。老僧對我說,只要你拜菩薩後,諸惡莫作,菩薩自然保佑。
因為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情,因為我過去的行為經常造下惡業,所以經常招來惡果。經云:「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佛陀雖已成道,但仍有九種罪報(宿緣),何況凡夫!因此,若不修道而想免除身苦,那是妄想,連成佛都不可得。
道業成就者可以超越心理的苦,但生理的苦依然存在,只是內心不再被身苦所系縛,而能坦然面對、接受。因為我經常造下惡業,所以才會遇到倒黴和禍事,這剛好證明了自己過去的行為是錯誤的,只有此後諸惡莫作,把你過去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好運才會出現。
第二句:眾善奉行。
老僧對我說,拜了菩薩並不能萬事大吉,只有此後眾善奉行,佛菩薩才會保佑你,世間一切美好的事情才會被你感召而來。我們了解不必為已經存在的惡業懊悔、擔憂,如果因為「悔」而委頓不前、不能超越,不但對生命的成長沒有幫助,反而削弱了鬥志。
因此,把握當下最為重要,在足夠的修行時間裡,只要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清淨懺悔,行善不斷,便可提升、改變自己的生命素質,阻絕惡業種子的成熟。讓每一個當下,透過「法」的實踐,將現生的業報當作未來生命的養料,更可以積極地以戒、定、慧三學清淨三業,成為重罪輕受,轉化業報的契機。
第三句:自淨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經常求佛保佑的人,一定要牢記這三句話。除此之外,《思經》中還例舉身、口、意所作的十惡業──貪、嗔、痴三毒造成思想的偏頗,妨礙明智的思維,所以,意業影響我們的生命體最為深遠。「身故作三業,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口有四業,意有三業,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
透過經文提示,故作惡業,肯定不是佛弟子所應為的,我們應謹慎自己的行為和心行,不讓這難得的人身,命終之後墮入苦處。佛陀慈悲、愷切地告訴我們,佛弟子應舍三不善業,修三善業,隨著因緣變化,因果業報就會有種種改變。
經典說:業果因緣往往是異地而熟、異類而熟,不是我們薄地凡夫所能思議的。為了要解脫過去業力的包袱,必須從佛陀的法身(經典),獲得寶貴的啟示與開導,以便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因此,佛陀鼓勵每一位有心向上提升的佛弟子──「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舍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依循清淨的三業,守口、攝意、身莫犯,看清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義,並且時常思維因三業出軌所受苦處的警訓,即能讓自己起心動念的每一個當下,深思遠慮,進而進修戒德的圓滿。否則,你再燒香拜佛,諸佛菩薩也無法將你心中的煩惱除去。
因此,我們只有靠自己才能消除內心中的貪嗔痴,只有把內心淨化乾淨,你才會有更大的福報。要想遠離世間的煩惱和痛苦,就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內心,拜佛菩薩的目的,正是為了清淨內心,提醒自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到這三點,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你。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感恩您閱讀、讚賞與分享本文。感恩您點點「關注」,如果你對此文有何看法或建議,請積極參與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