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歷史故事之:哥德堡號跨越260多年時空的傳奇之旅

2020-12-25 薛丁格的猹123

1984年的一天,瑞典的哥德堡港。

在8號燈塔附近的海面上,一支間探險隊看起來正在搜尋著什麼。

打撈行動已經持續了多日,但是卻依然一無所獲。又是一次無功而返麼?探險隊的隊員們自己也禁不住懷疑了起來。

就在隊員準備放棄返航時,水下傳來了回應:在一堆厚實的淤泥下,潛水員塞弗·林松發現了他多年以來一直苦苦尋找的東西——傳說中的哥德堡號殘骸。

而關於兩百多年前,瑞典和中國間的一段塵封歷史也被重新揭開。

01 邁向中國的淘金之旅,哥德堡號的揚帆啟航

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戰勝了神聖羅馬帝國,並籤訂《威斯特伐利亞合約》。通過這場戰爭的勝利,瑞典成為了波羅的海的軍事霸主。而彼時的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港,成為了歐洲重要的貿易中心。可以讓瑞典的船隊從哥德堡起航,直駛大西洋,抵達世界各地。

到了18世紀初,歐洲掀起了一陣中國熱。對於通過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足跡已經幾乎遍布全世界的歐洲商人來說,那個古老而神秘、傳說中遍地黃金的中國成為了心中神往的」寶地「。

無論是輕盈亮麗的絲綢、巧奪天工瓷器、甘醇可口的茶葉,在那個年代,都被歐洲人當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在歐洲各國對中國貿易紛紛形成官方壟斷之勢下。更多的商人瞄準了當時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急需海外貿易開拓市場,因此設置了極低關稅的瑞典。

以蘇格蘭人科林·坎貝爾為首的外國商人,積極遊說瑞典政府為其頒發特許令,建立瑞典東印度公司,專營對華貿易。然而,在當時,從瑞典到達萬裡之外的中國,要歷經大西洋,再繞過好望角,最後通過印度洋,在那個現代造船技術尚未誕生,只能依靠木製帆船當作遠洋交通工具的年代,可謂兇險萬分。

但這阻擋不了對於財富利潤有著狂熱追求的瑞典人,正所謂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他們要建造更堅固、更龐大、航速更快的遠洋船隻。

在拿到許可令後,坎貝爾便迫不及待地著手建造大型商船,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就籌集到了資金。另一方面,領土擴張帶來大量湧入的移民也給瑞典帶來了嫻熟的工匠、技術人員、發明家,極大帶動了瑞典造船業的發展。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1738年,僅僅用時18個月,全瑞典乃至當時全世界最豪華的商船——哥德堡號正式誕生了!

船只有50多米長 ,水面高度47米,18面船帆共計面積1900平米,排水量1300噸 ,船上有140多名船員,並裝備有30門大炮。

1739年1月,「哥德堡號」開始駛向遙遠的中國,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也將中瑞兩國的歷史第一次正式連接在了一起。

02 來往中國瑞典之間的哥德堡號,成為了兩國最初貿易、文化交流的使者

哥德堡號歷經風險,終於在1740年6月順利抵達中國。

彼時的中國,正處在閉關鎖國的年代 ,廣州以「一口通商」的獨特地位一枝獨秀,西方商人被規定只能在十三行一帶,進行限制頗多的貿易。

但這阻擋不了商人們的熱情,他們儘可能地大批量地購回當時在歐洲最為風行的瓷器、茶葉和絲綢等貨物。哥德堡號總共在中國停留了3個月地時間,直到船艙漸漸裝滿直至再無地方可以擺放貨物才返航,為了節省空間,水手甚至只能睡在甲板上

然而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僅僅需要一次返航,所帶回的貨物價值就抵得上當時瑞典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對外貿易推動下,整個哥德堡號一時之間「千帆盡過」,一片繁華。

不同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始終處於和平的互惠互利狀態,哥德堡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穿行於瑞典和中國之間,成為了兩國最初貿易、文化交流的使者。

但這同樣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在當時,瑞典地處北歐邊陲,比起其他歐洲列強來看,並沒有什麼優勢。但從哥德堡號的製作過程,可以看出其不管是科技水平還是資本主義發展程度都已經領先當時的中國一大截。然而當時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卻依然沉浸在閉關鎖國的美夢中。雖然中國貨在歐洲很受歡迎,但都是以傳統的手工藝品為主,隨著不久之後,歐洲開始進入工業革命,中國也徹底的落後於世界潮流。

03 隨著哥德堡號的沉沒,一段歷史也被塵封

1745年1月,結束了第三次徵程的「哥德堡號」從廣州啟程回國,然而這一次,卻成為了哥德堡號的「死亡之旅」。

9月12日的這天,哥德堡港圍滿了迎接哥德堡號返航的市民。不同於這個時代,在當時,每當有遠洋的船隻返航的日子,對於哥德堡的市民,都像節日一樣隆重。

當船隻裝載著重700噸的中國茶葉、瓷器、絲綢,航行到離哥德堡港大約900米的海面,離開家鄉30個月的船員們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鄉的陸地,甚至可以看到揮手迎接的鄉親。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卻發生了——船身忽然失去了控制,船頭觸到了礁石。儘管船員們奮力挽救,但依然阻擋不了這艘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商船走向毀滅....

好在,因為事發地靠近海面,事故中未有任何傷亡。同時經過及時的打撈,最終挽救回了四分之一的貨物,而僅僅靠這四分之一的貨物,也足以支付這次旅程所有的成本並且還有結餘。哥德堡號帶來的巨大利潤可見一斑。

長年累月的航行都沒有出事,為何紛紛到了家門口就正好沉沒了?對於哥德堡號的沉沒原因,引發了不少猜測。有人堅持是船體設計缺陷以及裝載貨物過多導致意外事故的,也有秉持陰謀論,認為是公司為了在商船念舊報廢前騙取保險費用,又或者是船長因為利益糾紛故意讓船沉沒等等。

但不管真相如何,都已經隨著哥德堡號的殘骸一起塵封,從此長眠於海底。

到了18世紀末,隨著歐洲對中國的了解日益增多,「中國熱」也逐漸褪去。而隨著歐洲列強紛紛崛起,瑞典也進一步被邊緣化。關於哥德堡號的故事正在漸漸被人遺忘,直到兩百多年以後,被重新發掘出來。

04 哥德堡號的重新發掘,再造工程提升日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和瑞典一直保持著友好互助的關係,瑞典也是第一個正式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哥德堡號考古發掘工作全面展開,這艘曾經承載著中國歷史文物的商船也引起了中國方面巨大的關注。

發掘工作持續了近10年,隨著哥德堡號的殘骸以及船上的瓷器、絲綢、茶葉等貨物相繼被打撈出來,瑞典政府決定以「哥德堡號」為原型,建造哥德堡號仿古船,並且沿著先人的航線,重抵中國廣州,宣傳瑞典,發展瑞中經貿友好關係,推動國際交流。

但是,如果僅僅用現代技術來新造一艘現代化巨輪,顯然讓這個工程的原本意義和內涵被掩蓋了。

因此,瑞典方面重造哥德堡號的基本理念是:用傳統的方法和建造材料,儘可能地貼近原型。儘管這個想法很美好很大膽,但回到具體的建造問題上時,其複雜度和難度非同一般,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原圖紙、缺乏舊材料以及舊建造工藝的失傳等因素,使得技術人員試圖去1比1復原一艘18世紀的帆船,竟然比製造一艘現代化的萬噸巨輪還困難得多。同時,考慮到如今哥德堡號的重新起航主要是承擔著中瑞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意味,而不必像當年的商人和那樣冒著生命危險去做貿易。所以,最終製造方決定用古代和現代的結合的方式,在保證船隻符合現代航行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去還原當年古船的原貌。

1994年,木船的設計稿終於出來了,而在志願者和贊助商的幫助下,用來建造新哥德堡號的船廠也從空蕩蕩的泥地上修建起來了。 1995年6月,哥德堡號仿古船安放龍骨,哥德堡新世界船廠舉行了傳統風格的盛大典禮,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成為這項工程的監護人,足以顯示出瑞典方面的重視程度。這個龐大的項目似乎看不到什麼盈利的前景,但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不同於200多年前純粹為了貿易利潤進行的旅程。如今瑞典人更看重這個項目背後深遠意義和長遠效益。而我國也非常重視,認為這是推動兩國關係的一個契機,對於重建工程給予了全程關注和報導。

而對於技術人員來說,沒有原圖紙,就依據船身遺骸部件去丈量推斷,結合當時航海相關的日誌、資料去做參考。不清楚當時的舊材料和建造工藝,就根據留下來的實物和資料。試驗各種不同的材料和工藝,反覆研究比較。

船體最終確定以木材建造。約70%為 橡木 ,25%為 松木 。船框架由密壓的松木板製成,以保持硬度。龍骨 、船尾 、樓臺和其他木製部分用橡木,甲板、 桅杆用松木製成。船根據有關規定並儘量把現代化動力設備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只有當危急情況下才會啟用,來保持古船的原貌。

整個製造過程比想像中要更加艱辛。整整花費了四千名能工巧匠十年時間, 終於重造了哥德堡號仿古商船」新哥德堡號「。

05 新哥德堡號重新出發,開啟中瑞友好新航程

2005年10月2日,數萬名哥德堡市民齊聚港口,見證新哥德堡號的重新啟航,重走「海上絲綢之路」。

數百艘由市民自發開動的快艇,圍繞在新哥德堡號的周圍,為其一路送行,場面蔚為壯觀。而船上,除了船長、船員等專業人員,更多的志願者也自發加入了這一段旅途,去見證體驗這段跨越時空的旅程。

2006年7月18日,新哥德堡號沿著古航線駛抵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中國廣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和王后登上哥德堡號,親自參加儀式,中方也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2007年6月9日,經過近兩年的旅行,新哥德堡號成功抵達哥德堡。碼頭上興高採烈的人群和「哥德堡」號上的船員們揮舞著手臂,歡呼聲遙相呼應。完成了當年未競的使命。

隨著歷史的發展,如今,這條跨越萬裡的航線,不用再面對未知旅程的艱難險阻,也不用再讓船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去進行貿易,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味,當作中瑞兩國在這個年代友好互助的見證。

260多年的時空,一段古船的傳奇故事在此畫上了句號。但隨之開啟的,是另一端新的旅程。

「哥德堡」號仿古船復航並取得成功,不僅帶領人們追尋了中瑞友好的悠久歷史,也開啟了中瑞友好的新航程。

總結:

從哥德堡號到新哥德堡號,從大航海時代到如今的「一帶一路」。中國從當年的閉關鎖國落後於世界潮流,到如今邁向偉大復興之路,引領世界潮流。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而關於哥德堡號的這段故事,也正是古老中國經歷新生 , 在當代和平崛起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參考資料:【CCTV】探索·發現.追逐太陽的航程

相關焦點

  • 打開敦煌機關解謎盒,體味跨越時空的傳奇之旅
    國內首款「敦煌機關解謎盒」,內含40道謎題,20種古風道具,更有10萬字線上番外、有聲故事與h5解謎系統,帶來沉浸式暢玩體驗。這段跨越時空的傳奇之旅,等你來加入!  歲末之際,在眾多解謎產品中,這一款「敦煌機關解謎盒」顯得格外古風盎然。
  • 北歐旅行之瑞典「哥德堡」——地標之旅
    北歐旅行之瑞典「哥德堡」——地標之旅這日,便要從斯德哥爾摩乘著列車前往哥德堡。車廂內也是非常的安靜,適合觀賞外面的風景,畢竟不能親自的走一趟但也是親自瞧了一眼。井然有序的城市,高大奢華的商品街,特色的北歐建築,獨特的建築風格,雖有些凌亂卻又增添著整齊的老式與新式建築……哥德堡的一切都是值得來一次深刻的體會的。二、 波塞冬雕像初來哥德堡,自然覺得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的。要來一次漫步之旅,與當地的地標來個打卡。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哥德堡的文化中心,這裡早已經聚集了很多的人。
  • 東藝賀歲檔,郎朗獻演《哥德堡變奏曲》,石倚潔楊雪霏輪番登臺
    他不僅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哥德堡元年,同時也即將邁入「父親」這個人生的嶄新階段。12月9日,在發行《哥德堡變奏曲》的三個月後,郎朗終於來到上海,將在東藝音樂廳奏響這部巴赫的隆重樂章,75%的門票在開售僅僅15分鐘內即售罄,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 哥德堡的那艘船
    夜風中,那艘承載著「哥德堡歌劇院」的「海盜船」燈光燦爛,似從約塔運河另一端的斯德哥爾摩緩緩駛來。  與之遙相呼應的另一艘巨型帆船,桅杆林立,靜靜地停靠在港口,不知是裝滿貨物即將起航,還是從境外大斬收穫滿載歸港?這艘外形頗似18世紀著名的「哥德堡號」的巨輪,不僅是哥德堡港的地標,實際上還是一家頗具特色的星級酒店。進入船艙拾級而上,那一間間客艙就是這家帆船酒店的標準客房。
  • 哥本哈根,哥德堡,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遊玩之旅
    對於真正不同的事情,請去克裡斯蒂安尼婭,了解這個嬉皮小鎮的歷史,在這裡您可以合法地從街邊攤上合法購買大麻,並且禁止拍照。 哥德堡 我們的頭等艙InterRail門票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在火車上跳而無需預訂,我們使用了他們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式來查看時間表
  • 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65把鑰匙和上萬張照片
    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65把鑰匙和上萬張照片 2020-10-27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歷史圖文展在上海舉辦
    新華社上海12月2日電(記者許曉青 潘清)「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2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這是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等再度合作推出臺灣歷史專題展覽。2016年以來,上海相繼舉辦「幌馬車之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綠水青山待我還」「尋找祖國三千裡」等專題展覽,還原歷史真相,深刻批判「臺獨」史觀,促進兩岸史料共享。「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可視作一系列展覽的最新篇章。「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是屬於一個大時代的歷史。」
  • 「好家風故事」跨越時空的相遇
    跨越時空的相遇人生總有一些巧合讓人不禁莞爾感嘆。在相仿的年歲,與長輩們做著相同的組織人事工作。跨越時空的相遇,我能否做的更好?也許答案就在我成長和生活的點滴中。時隔多年以後,當我深夜駕車趕回單位覆核人事材料是否有誤時,隱約間我似乎理解了那年的爺爺。貼心的小禮物母親曾在區工商局組織人事科工作,記憶中總是那麼忙碌,雖然單位只有幾百號人,但除了組織人事工作以外的老幹部工作、婦聯、工會、計生、教訓、檔案整理等許多零敲碎打的事情都由她一人牽頭兼顧。
  • 4K紀錄片《海上來客》即將首映,走近三百年前的海上傳奇
    商船到訪點亮中外文明交流互鑑花火4K紀錄片《海上來客》講述了三百年前,第一艘來中國貿易的法國商船「安菲特利特號」的傳奇故事。「安菲特利特號」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安排下兩次航行廣州,拉開了中法兩國遠洋貿易的序幕,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掀起了一股經久不衰的「中國熱」。
  • 跨越時空的邂逅與對話
    跨越時空的邂逅與對話 跨越時空的 邂逅與對話
  • 悶騷哥德堡 值得被愛上的瑞典老城
    時裝店的隔壁是座不大的小廣場,四周雲集了各色咖啡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院子四周坐滿客人,或看書,或閒聊,或者什麼都不做,充滿生活 氣息。在哥德堡最大的室內魚市「魚教堂」門前,一位男士坐在石階旁十分放鬆地閉目養神,完全忽略我們相機的存在,好享受的哥德堡人,好可愛的哥德堡人!
  • 《鏡花緣》:出自連雲港的「海上傳奇」
    《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隸大興人,卻在江蘇的海州(連雲港)生活多年,並創作了這部不朽名著,可以說,《鏡花緣》是直接誕生於海州地區的一部傳世名著。板浦是連雲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李汝珍紀念館是板浦的重要景點。走進館內,人們首先看到李汝珍的半身塑像。展櫃內,各種版本的《鏡花緣》和相關研究資料,講述著李汝珍和板浦的不解之緣。
  • 600多年前,他隨鄭和一起登上了船板,開始了一段海上傳奇
    小說《海馬龍》是一個有關考古、博物的故事,作者在時空交錯中編織著傳奇,記錄著人類至真至善的時刻,而歸根到底,這是一份用優美文字表達的對人類歷史的溫情與致敬。文物博大,需要發現鄭欣淼  上海一位多年好友向我推薦了《海馬龍》這本考古博物歷史小說,希望我為之作序。  我不是小說評論家,但對於考古與博物還是饒有興趣的。  這本小說描寫了600多年前的一段旅程。
  • 瑞典西海岸的城和島|哥德堡漫遊
    哥德堡,北歐最大不凍港,瑞典第二大城市,也是沃爾沃汽車和哈蘇相機的發源地。古典與現代在這座城市碰撞,一半傳統一半新潮。我們的特約體驗官「兩兩先生」10月份去哥德堡旅行,帶回了他與哥德堡的故事,讓我們跟隨他的鏡頭去重溫哥德堡的魅力。
  • 四部跨越時空生死之戀的影視,哪對才是你心中的絕美愛情
    四部跨越時空的生死之戀的影視,哪對才是你心中的絕美愛情 人總是對愛情充滿了憧憬,有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就會把它寄托在二次元中,於是就有了關於跨越時空的生死之戀的影視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六部相關的影視劇,看看哪個絕美的愛情故事,是你看了從此就念念不忘的。
  • 跨越時空的浪漫之約!《執劍之刻》遊戲細節公開
    《執劍之刻》是由拾夢文化(Xiimoon)傾力打造的一款和風養成RPG類手遊,拾夢文化擁有《執劍之刻》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及全球遊戲發行權。同時拾夢文化負責《執劍之刻》IP的孵化打造及管理經營。《執劍之刻》定位全球二次元女性向市場,旨在為全球二次元用戶獻上一部綺麗浪漫的和風奇譚。
  • 經典電影推薦—《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一段感人的時空跨越愛情故事
    這是一部講述跨越時空的愛情電影,由韓國著名導演郭在容拍攝,女主是可鹽可甜的美女演員——綾瀨遙。劇情時而詼諧搞笑,時而溫情脈脈,時而催人淚下,非常值得推薦。涉及時空跨越,所以情節稍稍複雜,一共有三條線,這裡簡單的梳理一下。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央視首播!
    ▼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為出發點,以十三世紀義大利商人雅閣《光明之城》一書為線索,該片回溯了中古時代世界最大的東方大港——古刺桐港的故事,通過梳理泉州城歷史,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深遠影響。
  • 跨越八百年的對話!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海南,一個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關口要塞敦煌。一場展覽突破時空局限,連接海之南、漠之北,讓碧海與黃沙交織。  日前,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文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開幕。這是南海出水文物首次走進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由此拉開一場陸地與海洋跨越時空的對話。
  • 郎朗:《哥德堡變奏曲》是我最重視的作品 沒有之一
    這是一部結構精巧、規模宏大,妙趣橫生,變幻無窮,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作品,被稱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30日下午在杭州大劇院,郎朗向我們講述了他與這部變奏曲、與杭州間的故事。「一旦開始聽就會忘記時間」《哥德堡變奏曲》共有32段,由1首詠嘆調主題、30個變奏和主題重現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