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對重慶進行了大轟炸!那為何卻對當時的延安無動於衷?

2020-12-22 歷史賊有趣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中國開始了對日戰爭。 11月,國民軍在淞滬抗戰中失利,南京陷入了危機。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遷到重慶,成為戰時首都。 11月,日本陸軍航空隨後要進行戰略攻擊,摧毀和攻擊另一方的政治,經濟,工業和其他中央機構,而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平民的直接空襲打敗人們的意志,這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因此,根據裕仁天皇的意圖,日本軍部制定了「大陸令第241號」「大陸令第345號」「大陸令第925號」、「大陸令第1252號」和其他侵略中國的基本陣營策略。而重慶被確定為「敵國戰略政治中樞」,另外重慶是「航空進攻行動」的主要目標。

而在抗日戰爭陷入僵局後,日軍受到了軍事限制,於是他們開始調整對華的戰略。武漢會戰後,他們一方面支持淪陷區的偽政府。 在1938年後,偽政權出現在中國的東北,華北和華東,並在日本庇護下很是猖狂。而另外一方面,他們不僅要建立偽政權,而且要通過在局部戰場上的運動作戰消滅國民軍的主要武裝力量,從而迫使重慶投降。而為了配合戰場上的正面戰鬥,日軍也集中力量進行了嚴厲的打擊。他們對城市進行了戰略轟炸,而四川大後方首當其衝,作為長期抵抗戰爭的基礎,它也成為日本飛機的主要打擊點。1938年至1944年,省會成都遭受了31次日軍轟炸,4500多人喪生,而除成都外,界山、萬縣等地也受到了影響。

其實日本轟炸過延安

而關於這抗日戰爭期間我國遭受的苦難,我根本不需要多說,空軍轟炸也是罄竹難書。然而,令很多人驚訝的是,日軍清楚地掌握了空戰的主動權,但日軍好像從未轟炸過延安。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轟炸延安?實際上,日本軍隊在抗日戰爭初期是做過的,他們轟炸了延安。但最終效果不如預期好。而自從與美國開戰後,延安從未遭到轟炸。其原因很簡單,眾所周知日本本身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國家,其航空力量在戰爭行動中的消耗與效果之間其實很多時候是不成比的。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了。

轟炸延安不划算

大家都知道延安本身其實是非常貧瘠的地方。那裡只有小米加步槍,在那裡只有有限的軍械庫藏在洞穴中。而所有人員居住的是窯洞,根本無法找到有價值的東西。而如果這樣對延安轟炸,造成的損害還不如日本的汽油和日本的炸彈貴。這樣,真的很不划算。此外日軍當時沒有衛星導航。戰鬥機離開機場後,如果它靠著地面的無線電導航將會非常危險。當然因為延安附近都是一些解放區,所以重慶附近有崇山峻岭,這比延安還要複雜。那麼為何日軍還可以獲得可靠的地面導航,這個問題就是蔣介石的事情了。

重慶的確是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重要陪都

當然很重要的第一點就是,重慶的確是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重要陪都。儘管重慶不像成都和昆明、西安那樣富裕,可它也是一個新建起來的山區小城市,而且還是國民政府的所在地。對重慶的轟炸可以破壞抗日士兵的士氣。同時,對重慶的轟炸可以間接向中央政府發出警告:您的陪都正在我的範圍之內,另外也可以作為對國民政府的威懾。這種威懾作用可能通過長時間轟炸,也可以在平民中引起恐慌,這有利於輿論和心理戰。而如果您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涉及的所有主要大國,除了美國華盛頓,其他的哪個首都沒有受到轟炸,因此不進行炸彈是不正常的行動...

觀察條件落後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觀察條件落後。這些人必須要完全依靠肉眼確定炸彈目標,而如果沒有可靠的目標指令,則最終結果必不可少。他們不能像美軍的暴君地毯式炸彈一般,日軍也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操作,而且日軍在延安也沒有可靠的情報支持,因此對轟炸還是有顧慮。最後一點,在海灣戰爭結束之前,空襲對戰爭的實際影響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至於戰爭的結果,仍然可以通過地面戰爭解決。日軍認為對延安的轟炸並沒有完全摧毀八路軍的抵抗力量,因此停止了轟炸延安。相反,他們轟炸了重慶,認為這是實現目標的真正方法,後來才多次襲擊了重慶。

結語

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防空》一書的統計,從1939年到1941年,日本轟炸造成的9570座建築物31481座房屋遭到破壞。重慶大爆炸的統計數字則是包括9250座建築物和33300間房屋;《重慶市防空志》統計為17452棟37182間房屋;《重慶通史》則為17608棟房屋被炸毀。重慶繁華的市區大部分淪為瓦礫,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而自1998年以來,重慶市宣布每年6月5日為重慶大爆炸周年紀念日。日本軍國主義的肆意轟炸和野蠻行為並沒有戰勝英雄之城重慶。相反,它增強了重慶人民和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最終,它失敗了,日軍灰頭土臉地從中國撤出。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會重點轟炸重慶,卻很少選擇陝北?日軍:炸延安不划算
    也對當時的戰時生產和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不過即使是日本的無差別轟炸,卻依然沒有摧毀重慶和全國人民的抵抗意志,甚至也激起了抗戰軍民的愛國情懷,工廠加班加點生產武器和設備,人民上街遊行同仇敵愾。因此在後期轟炸效果下滑,一直制空權被中美空軍掌握之後,日本也放棄轟炸重慶的行動。
  • 中國內地首度公開日軍轟炸延安圖像(組圖)
    這些照片,再現了我黨領導的敵後抗戰  「日軍為何不轟炸延安,盡炸重慶?」這是網上一些人討論抗日問題時,極常見的一種質疑。  「很明顯,這種質疑不成立。」昨天舉行的「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日本檔案再現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戰」新聞發布會上,北碚區檔案館館長馮琰展示了一張「日軍轟炸延安」圖片。
  • 美國投原子彈前,撒下6300萬張傳單警告,日本百姓為何無動於衷?
    其實,美軍在扔下那兩顆原子彈前,由於忌憚其威力太不人道,是提前給日本老百姓透漏了風聲的。他們曾派戰鬥機在日本上空撒下6300萬張警告撤退的傳單,但日本人卻仿佛跟沒看到一般。
  • 投放原子彈前,美國給日本撒了6300萬張傳單,日本人怎麼無動於衷
    早前美國深知原子彈的破壞力,所以美國投下原子彈前曾空投6300萬張撤離傳單讓日本居民撤離,可是為何日本人卻無動於衷呢?其實美國對日本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也是日本自己作的,假如當初不偷襲珍珠港估計啥事沒有。
  • 「延安第一美女」吳莉莉,為何離開延安,跟隨國民黨逃到了臺灣?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民族危機上升為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不過,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讓全國各族人民深惡痛絕。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楊兩位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對蔣介石實行兵諫。
  • 抗戰時期,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
    「我要去延安,北上『朝聖』寶塔山」抗戰時期,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何晞宇時間回到82年前的1938年,抗戰最艱難的歲月。這一年, 《西行漫記》掀起一股熱潮,並在春夏達到高峰。
  • 東京大轟炸日本都不怕,為什麼倆原子彈就投降?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在日本投降之後,有一種說法流傳甚廣,那就是美軍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才是日本最終投降的真正原因。這個說法即使是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但是也有個事實不容置疑,那就是在投放原子彈之前,美軍轟炸襲擊隊針對日本首都東京發動的所謂東京大轟炸,給日本帶去了更加嚴重的傷亡和損失。
  • 日本間諜潛伏重慶三次安暗殺蔣介石
    抗戰初期,日機的轟炸遍及中國16個省的275個城市。當時國民政府的戰時陪都重慶,遭到日軍飛機長達六年的狂轟濫炸,它成為遭轟炸次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一座城市。戰前,中國最高軍事當局專門在重慶在白市驛機場設立了空軍第一路司令部。面對來侵犯的日軍,中國空軍動用了80%以上的兵力,同日軍展開十多次殊死搏鬥。
  • 該城市是侵華日軍的補給地,曾遭原子彈轟炸,後成重慶的友好城市
    而重慶和日本的廣島成了友好城市,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廣島這座城市的歷史。1:二戰前的廣島二戰是廣島的一個分水嶺,二戰前的廣島是一個樣子,二戰後的廣島又是一個樣子。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1589年,廣島城市正式建立,自此開始飛速發展。當時毛利元就在廣島建立了廣島城,但是在半個世紀後,他的孫子毛利輝元在關原之戰落敗,德川家康取得了廣島城的統治權。
  • 他指揮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創立自殺式特工隊,戰敗後切腹自殺
    從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重慶人民遭受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給重慶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這一切,都跟一個叫大西瀧治郎的人有關。他不僅下令轟炸了重慶,還有蘭州等大城市。七七事變爆發時,大西瀧治郎是海軍航空本部教育部的部長,大佐軍銜。日本派出去轟炸南京的戰機被我軍擊落,他便以視察部隊的名義乘坐中型轟炸機親自轟炸中國的領土。1938年底,日軍大本營下令在展開「制空進攻戰」,重慶、成都等大城市是重點空襲目標。由於指揮在重慶犯下暴行的冢原在漢口被我國空軍炸斷了手臂,不得不回國養傷。
  • 他曾是國軍少將參謀長,投奔延安後,為何改名叫「白天」?
    當時,他是國軍第93軍少將參謀長、副軍長,但在他投奔延安之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白天」,這是為什麼呢?白天是湖南邵陽(今隆回)人,1906年生。他家境殷實,一路小學中學讀來,到了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後來又上了陸軍大學。白天他從排長、參謀、營長、副團長、參謀主任、團長,在國軍體系裡也是順風順水,到抗戰全面爆發前已經升任到國軍第93軍83師參謀長。
  • 不能忘卻的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無差別轟炸,涉及中國20餘省數百城鎮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公然違背國際空戰條例,以普通民眾為轟炸對象,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事件。對中國除吉林、新疆、西藏外的省份實施了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製造了一系列重大慘案,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據統計,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慘案涉及中國20餘省,數百座城鎮。
  • 小澤治三郎的穿插轟炸戰術,為何成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催命符?
    此戰日本海軍損失慘重,九艘航空母艦折損了足足七艘,沒死的也成了沒有艦載機的航空母艦,因為一口氣損失了395架艦載機,有經驗的飛行員也在此戰裡全軍覆沒。可以說,日本海軍那由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艦隊已經是名存實亡,往後的日子也就只能做做陪襯了。那麼,這場被日軍視為'決勝之戰'的馬裡亞納海戰,為何最終會一敗塗地呢?
  • 火影:奇拉比明明對綱手「按捺不住」,為何卻又對鳴人無動於衷?
    但是,在雲隱村之中,還有一位性格特點和自來也非常相似的忍者,卻在某些方面的表現,有些前後矛盾,面對鳴人的後宮之術的時候,奇拉比表現的一派正人君子之相,然而在面對綱手的火爆著裝的時候,卻瞬間「按捺不住」了,那麼奇拉比究竟為何對鳴人的後宮之術無動於衷呢?今天喵喵就來帶各位小夥伴們一起分析分析吧。
  •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報復轟炸東京,為何日本竟然毫無防備
    珍珠港事件後的1942年4月,美國對日本東京進行了一次報復性的轟炸,並且大獲成功。這次行動計劃是由美國空軍中校杜立特制定,因此被稱為「杜立特空襲」。實際上,為了防止美國人的報復行動,日本早在珍珠港行動之前,就已經將防禦圈設置好了。由於日本和美國隔著太平洋,轟炸機不可能從美國本土來對日本進行轟炸。因此,山本五十六把防禦的重點都設置在了太平洋上。日本總共在太平洋設置了三道防線,防線之間均有巡邏船來回巡邏。一旦有搭載轟炸機的航空母艦進入防禦圈範圍,日軍就會毫不猶豫地調集艦隊對其實施殲滅。
  •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義大利和德國都已投降,唯有日本法西斯負隅頑抗。到夏天時,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日軍不肯死心,在衝繩等地瘋狂抵抗,導致大量同盟軍傷亡。
  • 重慶珍檔丨重慶談判時,毛主席戴的帽子暗藏什麼玄機?
    黨史教育消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邀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到重慶,採取政治手段進行假和談真內戰。毛主席決定去重慶,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電報打亂了蔣介石原來的設想。也就是說,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和駐中國的美國大使赫爾利來到延安,讓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去重慶進行了交涉。
  • 昔日防空洞,今日地下鐵:戰時重慶如何開掘出「世界最大地下城市」?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重慶有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分繁華地區遭到嚴重破壞,超過10000人在日軍的空襲中遇難。其中又以1939年、1940年、1941年這三年最為猛烈。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二戰日本著名的戰爭狂人,被稱為「特攻之父」的大西瀧治郎。
  • 熊向暉: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老蔣曾給了他16字方針「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東御北制,一個被動一個主動,胡宗南對此領悟深刻。他對日軍行動甚少,倒是經常策劃對延安進攻。不過,胡宗南的一舉一動都在延安的掌控之中,這一些都要歸功於一位傳奇的地下情報工作者,他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獲取了大量重要情報。
  • 被扔2原子彈,轟炸日本,為何日本人不恨美國人,甚至還巴結?
    二戰時期,日本侵華,在中華大地上中華民族付出3000人口的犧牲才抵擋住日本的瘋狂進攻。日本襲擊珍珠島後,美國對日本宣戰,派出轟炸機轟炸日本領土,擊敗日本主要航母艦隊,在日本長崎、廣島兩個城市扔下兩顆原子彈,死在美軍下面的日本人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