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消亡史》:滬語對白、錯亂時空、鏡頭美學下的血色浪漫

2020-12-15 梨渦深深淚窩淺淺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集歷史、懸疑、諜戰、復仇、愛情等元素為一體的文藝片。追求完美主義的程耳既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又是同名小說的作者,耗時三年他以一種實驗主義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了上海灘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抗戰勝利期間波詭雲譎的時代史詩。

除此之外,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亦是無比強大,葛優、章子怡、袁泉、倪大紅、閆妮、淺野忠信等均貢獻了可圈可點的演技。2017年5月26日,該片獲得了第2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但在2016年末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時,影片票房並不是太理想,很多觀眾都反饋觀影時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我認為這部電影就像是導演程耳給大家沏一壺珍藏了三年的釅茶,若只是為了解渴觀眾一飲而盡必然會覺得有些生澀,但若靜心細品則會體味到其中的甘醇。

接下來我們就從語言特色、敘事藝術、鏡頭藝術以及宿命主題四個方面來品味《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厚重與悽美。

一、語言特色:滬語對白展現老上海的歷史性與年代感

《羅曼蒂克消亡史》之所以湧動著一股厚重的歷史感,首先得益於影片是依照上海灘真實存在的黑幫歷史建構的。雖然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很模糊,但我們總能隱約感應到與之相對應的歷史原型。陸先生是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的原型、王先生是黃金榮的原型、小六身上有京劇名伶露蘭春的影子、吳小姐則是上海著名影星胡蝶的原型、王媽的角色則參考了杜月笙的管家萬墨林……

其次《羅曼蒂克消亡史》另一重歷史感則是通過影片中大量運的滬語對白來傳達的。對於這樣的設計和安排,導演程耳曾說「最為一個年代戲,我想迅速找到一個辦法能夠快速將觀眾帶入這一語境,而語言是最強勢的一種方法。

語言或者說臺詞表達是深入觀眾內心的利器,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和代入感,仿佛有回溯歷史的力量。滬語對白確實給影片意蘊增色不少,因為上海話有一種獨特的律動,吳儂軟語可以潛移默化地使觀眾置身其中而又身臨其境。

他終年質地考究的長衫,說著地道的上海話,跟滬上時髦的中產者一樣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經年累月,再看不出日本人的樣子。

雖然演員基本都說上海話,但不同的人說上海話的語氣又不盡相同,每一種語氣中都潛藏著各自的人物性格特徵。如:王媽的潑辣、小六的風騷、吳小姐的我見猶憐、渡部的諱莫如深……

二、敘事藝術:錯亂的敘事時間打破線性敘事的慣性思維

這部電影讓人觀眾覺得晦澀難懂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導演摒棄了傳統的線性敘事而是選擇了拼接式的非線性敘事。這樣的敘事方法就需要觀眾自行去梳理、分析和重構故事線,而不是簡單地隨著鏡頭推移和故事敘述去把握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故事主要沿著以下四個片段展開:

第一段故事的核心人物是陸先生,故事主線圍繞陸先生處理工人罷工事件、和日方進行商業談判展開,從側面交代了陸先生在上海灘極高的社會地位。這段故事以王媽被暗殺、日本人刺殺陸先生失敗的血腥場面告終,但也在渡部身上設置了懸念。

第二段故事一開始導演就用切換鏡頭和字幕表達的方式告訴觀眾故事要回溯到三年前的上海了。這段故事以小六為核心人物,王先生為了小六剛剛離婚,小六卻屢屢出軌於舞蹈教師、男導演等各路男人,陸先生奉老闆之命出面解決,最終小六被渡部送走。

也就是在這裡,鏡頭從第一段故事瞄準時代大背景的鏡頭推向了以飯桌為核心的家庭視角,其實這也是一種倒序的表達從頭開始交代故事的起因。同時這也暗藏了陸先生對小六的情愫,而且通過渡部脅迫姦污小六也逐漸揭開日本人渡部作為陸家妹夫偽裝的面紗。

第三段故事的開場是一出非常值得推敲的默劇,核心人物是袁泉飾演的上海著名影星吳小姐,故事圍繞吳小姐丈夫出軌且被捕,王媽從中幫戴笠向吳小姐做媒展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期,故事地點從上海轉移到了香港,陸先生也就此讓車夫除了二哥。

第四段故事時間和地點轉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的重慶。主線是陸先生對渡部的詰問和復仇,也代表著中國同胞對日軍侵略者的審判。同時也在最後一段故事中交代了第二段故事結尾埋下的疑竇,即渡部把小六囚禁在了餐廳秘閣使之淪為性奴,直至日軍投降後陸先生找到了小六並讓她親手殺死了渡部。

四個故事相互穿插而又水乳交融,這樣的剪接藝術也昭示著宿命的主題。很多人物的命運走向已經在第一段故事裡給了答案,無論後續怎樣展示,最終都要回歸到最初的結局。

三、鏡頭美學:俯拍視角、暴力美學和對稱構圖的沉鬱表達

①俯拍視角隱喻上帝之眼

大家如若認真觀看就很容易發現,影片中有很多極其立體的俯拍鏡頭。導演刻意選擇俯拍實際上就是預示著:我們在以上帝般全知全能的視角回顧曾經上海灘所發生過的一切,這也跟《羅曼蒂克消亡史》這種史詩性命題極度契合。

例如:每一次拍攝上海這座城市的整體景觀,導演都會選擇俯拍視角。這就是想說明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我都知道。還有日本人刺殺陸先生失敗後的鏡頭也是俯拍,言外之意刺殺的結果已經是意料之中。

②暴力美學加劇情節衝突

影片將昆汀式暴力美學發揮到了極致,暴力鏡頭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隱晦的情感傳遞。

第一重暴力鏡頭出現在杜江飾演的小跟班砍死趙寶剛飾演的北方客的畫面中,手起刀落迅猛而誇張。

第二重暴力鏡頭則將血腥推向極致,先是陸先生的跟班們被亂槍射死,接著渡部日本餐廳被血洗,鮮血橫流屍橫遍野,最後陸先生的家人全被日本人屠殺。但這部分暴力鏡頭卻是超現實的舒緩,尤其陸先生妹妹的死亡時的畫面仿佛直貼鏡頭,給觀眾帶來了極其強烈的共情感。

第三重暴力鏡頭是小五被二哥手下亂槍射死的動鏡頭,以及杜江飾演的車夫用槍將二哥爆頭的炸裂場面。

第四重暴力鏡頭出現在車夫因渡部拒不認罪而槍斃渡部的大兒子的場面,這裡小六在一旁捂住渡部小兒子的動作充滿了人道主義關懷,最後小六親手將渡部殺死給過去的仇恨畫上了句號。

③對稱構圖營造視覺中心

我們感覺到最為舒適的構圖就是對稱構圖,因為對稱構圖不僅具有視覺上的平衡感,畫面重心的穩定感,而且在處理人物矛盾衝突和畫面衝突營造上還能起到對立作用。將矛盾雙方置於畫面最中心,還能夠加強矛盾衝突。例如:渡部和小六在車上的場景,既曖昧又危機四伏。

四、宿命主題:一切美好的事物終究逃不過凋亡的命運

整部電影的核心主題都是曾經的美好消失殆盡,留下的只有懷戀與祭奠。就像陸先生重回上海故居的那份蒼涼一樣,萬紫千紅開遍竟是這般斷壁殘垣。同時電影也在反覆強調命運這個主題,就是我們所說的任何人都逃不過命運的悲劇色彩。

渡部說:「要將真話,不要講假話否則會一語成讖」。但渡部一直在說謊、一直在偽裝最後必然走向死亡。小六在打趣導演時曾說:「可能不是自殺也不是他殺,我到最後可能沒死,歷經千辛萬苦我可能活了下來」。沒錯,小六確實既沒自殺也沒他殺而是在遭受萬千磨難後活了下了。這些其實都是導演在臺詞上對角色命運走向的指引。

最後:導演程耳曾藉助吳小姐之口說:「這部電影導演沒打算讓人看懂,他是拍給下一個世紀的人看的」,相信會有很多觀眾能看得進去也看得懂的。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品味和良心
    下午3點多看完《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後,回來的路上,吃飯的時候,反反覆覆來來回回抑制不住的想,幾乎滿腦子都是這電影,所以決定寫點什麼。01關於浪漫羅曼蒂克消亡史,羅曼蒂克,英文為romantic,又稱為浪漫。
  • 影片維修室——《羅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好,今天給帶大家來看的片子叫做《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片子大家褒貶不一,我在看完之後,覺得有些部分的處理其實是有問題的,那這種問題的出現其實咱們是可以在剪輯上進行規避的 這個片子有的同學看完可能反應沒太看懂,因為這個片子無論是人物,還是敘事的結構上,其實並非以常規的形式來處理,講述了多組人物
  • 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片分析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講述舊上海的群像戲,該片講述了舊上海--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流利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拉車錢的殺手-充滿荷爾蒙的幫派小弟.....一系列人物在上海被日軍攻陷前期一個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 《羅曼蒂克消亡史》:把所有美好的事物撕碎在眼前,毀滅給人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刻畫了在一個特殊年代下一群人被裹挾在大時代中跌宕沉浮的故事。影片以黑幫大佬陸先生的故事為線索,牽扯出黑幫三兄弟、忠心車夫、馬仔二人組、家族管家王媽、被冷落卻依然痴心不改的姨太小五、美貌風流的交際花小六、渴望愛情的影后吳小姐、日本妹夫渡部等人物。
  • 《羅曼蒂克消亡史》 | 這部電影拍的也太像回事了吧!
    因為電影市場作妖的時代,誰都能砸錢拍片,《羅曼蒂克消亡史》和野蠻生猛的電影環境相比,太文氣了,太像回事了,你甚至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位科班訓練出身的導演專業優等生如何正經運用視聽語言講故事了,這是一種什麼感受?觀眾已經被爛片糊弄慣了,突然來了一個正經八百懂這門藝術並且掌握了電影技術的人,就,還挺懵逼的。
  • 看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評分:7.8分
    其實不妨百度下主要劇情再進電影院,因為看點不在劇情和反轉,而是每個細節和臺詞背後的深意。細細品味後發現,每個環節前後呼應又細思恐極,這種感覺真的太爽了。(章子怡真是美到炸裂)說說章子怡。在我心中,她是最美的女人。
  • 《羅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首次大尺度演繹欲望背後的蒼涼
    導演用波瀾壯闊的鏡頭,演員用內斂克制的演繹,在摩登般的聲色不驚裡,將蓄勢待發的破壞和時代的悄然消亡,表達的驚心而蒼涼。亂世之下何存體面陸先生是上海人人仰望的王者,但也人人懼怕的強者。喜飲茶,善做人。知是非,懂分寸。
  • 《水滸傳》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今年重讀了水滸傳,我認為它是一部真正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在這個爛透了的社會,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一一崩壞。赤誠如史大郎。
  • 《羅曼蒂克消亡史》新解:所有人因時代而生,也因時代而激流勇退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以殘酷而現實的陰謀、絢爛而悽美的愛情為主題,講述戰爭之下,盛世繁華將落的舊上海故事的電影。幾位主人公或如陸先生般叱吒風雲,或如交際花小六般萬種風情。這場有關權力,鬥爭,名望,家國的戰役裡沒有輸贏,所有人因時代而生,也因時代而激流勇退。
  • 《長城》三天票房4.6億 饕餮生吞「羅曼蒂克」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由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劉德華、景甜、佩德羅、鹿晗等主演的打怪片《長城》,自12月16日在內地公映當日就掀起了一波觀影狂潮,三天4.6億元的票房成績,完勝同天上映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 《1917》數碼時代的長鏡頭是重塑時空的魔術
    數位技術的發展,更是讓其變得輕而易舉——可以通過數字特效消弭幾個鏡頭之間隱形剪輯的痕跡,而尋找其中隱藏的剪輯點,則變成一種影迷的「找不同」智力小遊戲。在數位技術的語境下,對於一鏡到底的討論,更多集中在其是否能夠為電影帶來某種新的敘事可能性。
  • 電影《1917》:數碼時代的長鏡頭是重塑時空的魔術
    從電影美學層面來看,從第一部《奪魂索》至今,一鏡到底的敘事潛力,早已超越了維持時空完整性的這一基本目標,甚至向著各種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被開掘出無限的時空敘事潛力。但巴贊認為,使用蒙太奇(剪輯)會破壞時空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因此,他推崇長鏡頭美學,意在維持時空的完整,尊重客觀主體。於是,一鏡到底成為長鏡頭美學的極致表現,成為電影完整復刻現實的最初夢想。
  • 在錯亂時空的漩渦中相交、平行、重疊——《世界末日》
    在錯亂時空的漩渦中相交、平行、重疊。色彩、衣著、器物、建築共同組成生命共振的頻率。海灘的飛鳥,花園的猛虎,夜色中的金魚。臺詞寫得太很好,樸素真摯又無限迴響。戲活色生香,中段的舞蹈仿佛聽見影像迸裂的聲音,而離別的擁抱又讓一切黯淡如初。用二十年來遺忘,用一天來記起,再用餘生去回味。太美了,一切都太美了。
  • 羅曼蒂克消亡史:2名侵華日軍勳章全解析,旭日勳章影射旭日之國
    眾所周知,《羅曼蒂克消亡史》是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和很傻很天真的阿嬌等主演。電影展現的故事之中,出現了2個身穿軍裝的侵華日軍形象,分別是陸先生的妹夫渡部,還有一名頭髮花白的、裝牛逼最後卻被一槍打死的「少佐」。
  • 創下收視率之冠的《血色浪漫》,西瓜視頻APP免費獨播了
    這個「它」必然是根據都梁同名小說改編、由滕文驥執導的32集電視連續劇《血色浪漫》。《血色浪漫》電視劇現由西瓜視頻APP獨播,而且完全免費。《血色浪漫》當年在內地播出以後收視火爆,在江蘇地區甚至創造了收視率之冠的成績,同時由原著和電視劇引起的「知青」話題還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陳婧霏《消亡史》上線,用極致的唯美主義解讀人性本能
    今日,陳婧霏新歌《消亡史》上線,貫穿全曲的唯美主義色彩,充滿文學性和隱喻意義的歌詞,既有著她一貫「畫面式」的創作風格,又給人帶來了全新的聽覺體驗——把戲劇場景帶入音樂創作,用傳說故事解讀人性本能。《消亡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王爾德唯美主義敘事的經典作品《莎樂美》,該故事講述了純情少女莎樂美為了追求聖人約翰的愛成瘋成魔最終自我毀滅的故事,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又憐的悲劇角色。因此,陳婧霏以「莎樂美」為靈感,藉由故事本身,揭開了人性深處的複雜和糾結。
  • 《時空裂痕》地理日誌:血色峽谷 出發!
    在3月15日,歐美3D動態網遊《時空裂痕》經歷了為期兩周的公開測試,正式開啟計費運營,3月22日,首個完全實現跨陣營的PVE伺服器凱爾薩洛斯正式開啟,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以及豐厚的活動獎勵,讓玩家情緒持續高漲。
  • 青年揚劇演員挑大梁 《血色浪漫》再現高郵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揚劇《血色浪漫》排練現場   「這個文工團排練的動作,這樣演會不會更好在揚州戲曲園排練廳內,揚劇研究所的青年演員們正在排練紅色題材揚劇《血色浪漫》,這部揚劇以發生在高郵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為歷史背景,將於10月3日在戲曲園劇場首演。   《血色浪漫》再現抗日   《血色浪漫》的故事發生在江蘇高郵,上海的進步女學生青萍,面對山河凋零、國讎家恨,毅然從軍,進入新四軍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