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面膜,如今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愛美愛護膚的人都會囤上一些。而時間追溯到幾千年前,面膜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幾千年前有面膜嗎,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它!
關於面膜的起源,誰最早發現了它,開始使用和推崇的呢?我們從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一起來探究一下,一起來看看它的發展演變史吧!
古埃及時期——海泥護膚,開始出現泥漿面膜
從最早的史料記載和考古學家們的發現來看,面膜最開始出現在西方的古埃及。那時候人們浸浴海泥泥漿,並將泥漿塗抹在臉上保養肌膚。這基本上就是面膜最早的雛形了。
這種被人們塗抹在臉上的泥漿是一種深海的礦物泥,也稱作海泥。海泥內含多種人體所需的活性成分和豐富的礦物質,適合很多類型的皮膚,有提亮膚色,延緩衰老的作用。
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中東的死海邊驚奇地發現了傳說中埃及豔后的御用化妝品工廠和古羅馬溫泉浴遺址。科學家從廢墟中發現並分離提取了含有死海泥和礦物鹽成分的化妝品物質。嗯,海泥的確是個好東西。
武則天——神仙玉女粉敷面護膚
那麼,我們將視線轉移到中國,我們國家的面膜有哪些看點呢?這裡就不得不說我們歷史上的首位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一生注重養生,80歲高齡時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中這樣記載:「太后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
女皇之所以到老仍保持皮膚細嫩,與她終生堅持使用的兩個中藥美容秘方有很大關係。一是收錄入《新修唐本草》並流傳至今的「神仙玉女粉」。關於它的製作和使用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五月初五採益母草全草,不能帶土。曬乾後搗成細粉過篩,然後加麵粉和水,調好後,捏成如雞蛋大藥團,再曬乾。用黃泥做個爐子,四旁開竅,上下放木炭,藥團放中間。大火燒一頓飯時間後,改用文火再燒一個晝夜,取出涼透,細研,過篩,放入乾燥的瓷皿中。用時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調勻,研細,沐浴或洗面、洗手時,用藥末擦洗。看著好像很複雜,其實,就是一種益母草做的面膜粉啦~
楊貴妃——楊太真紅玉膏,人參珍珠面膜
楊貴妃引領的時尚風靡一時,作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除了「天生麗質」外,她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美顏秘方」。在護膚上,楊貴妃偏愛「楊太真紅玉膏」,這個秘方在宮廷中秘傳,直到明代御醫龔子才在魯王府中才被發掘出來。
取杏仁浸泡去皮後研為細末,與輕粉、滑石粉各等份合在一起,蒸過後加入少許冰片(又名龍腦)、麝香,用雞蛋清調為膏狀,每日早晨洗面後敷之。不過這個方子中輕粉是有毒的,杏仁也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皮膚有損傷就不能用啦,當然也一定不要不小心吃進去。
除了大名鼎鼎的紅玉膏,楊貴妃還有另一個美容秘方,就是人參珍珠面膜。用珍珠、白玉、人參適量,研磨成細粉,用上等藕粉混合,調和成膏狀敷於臉上,靜待片刻,然後洗去。這個其實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水洗面膜」,可是原材既考究又精貴。
慈禧太后——紅玉膏,八白散
近代與面膜相關的史料記載的就是清後期統治者——慈禧太后,慈禧一生注重保養。她常有的保養品主要是「紅玉膏」和「八白散」。其中,紅玉膏為楊貴妃時代所流傳下來;「八白散」,顧名思義就是八種白色的東西: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蒺藜、白及,白芷,白附子、白茯苓。把這種八白散用蛋清調好塗臉,然後洗掉,據說可以淡斑美白治痘痘。
上千年的面膜演變史,人們對護膚的熱情始終如一
從以往的面膜發展演變情況來看,古代大多數的護膚面膜都為塗抹式的,還沒有演變成為今天更為方便快捷的貼片面膜。那麼,貼片面膜是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呢?
根據資料記載,貼片面膜自1993年才開始誕生,那時候的材質為無紡布,距今只有短短二十幾年歷史。今天,面膜的樣式可謂多種多樣,功能也非常豐富,補水、抗皺、淡斑、美白等等……
儘管古今面膜的樣式有所改變,但是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始終沒有變化,追求美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護膚是重要的,認真的對待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關於面膜,看完上面的介紹你是不是大開眼界了呢,既然這麼多的人都熱衷於面膜,你有認真地敷起來了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