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從小孩慢慢成為了大人再到老人,這種身體年齡的增長不算是長大,真正的長大是心理年齡的增加,而這種心理年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這一步步的成長便是通過一次次跟現實中那些令人痛苦不愉悅的事情和解而得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窮會讓一個人快速地面臨很多事情,這些事情便能夠讓他們快速成長。
而今天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小男孩便是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的名字叫查理,家中有七口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共同居住在一個小破屋中,家中非常的擁擠,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間。裡面只有父親在工作,因此拮据是家中的常態。一日三餐的食物幾乎一模一樣,低廉的捲心菜湯。但是查理和家人從不抱怨自己的生活,他們其樂融融的居住在一起。而電影中所講述的故事便是圍繞著成長所展開的,不僅僅是查理的成長,更是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廉旺卡的成長。
威廉旺卡的過去
威廉旺卡也是電影的主角之一,他是當地大型巧克力工廠的主人。但是他本人不太擅長跟他人交流,看起來像一個怪異的人,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小時候有一個不太開心的童年,父親是個牙醫,脾氣也不算很少,對旺卡要求特別嚴格。從小就禁止他吃糖,但是嘴硬的父親從不婉轉的表達,帶有愛的阻止卻成了兩人間的隔閡。後來一次吵架旺卡離家出走,成立了一個糖果工廠。這個童年的經歷造就了他從小缺少愛和關懷,使他變成了這樣。工廠開放的前幾年生意極好,但後來卻被洩露了配方慘遭破產。幾年後工廠卻又重新開張,但是沒有僱傭工人,只有出來的巧克力,沒有人進去過。但這個充滿神秘的工廠卻宣布要對外開放,有五位小朋友可以帶家長前去參觀,前提是抽中巧克力中藏著的金券。
相識
金券紛紛被有錢人得到,但上天的眷顧讓查理抽到了最後一張金券,懂事的他想要用金券來換錢,家人卻說讓他遵從內心。也正是因為這次機遇,查理和旺卡相識了。來到工廠的他們見到了旺卡,見到了這個神秘工廠的內部。那裡的工人都是小矮人,製作都是通過機械化手段。
治癒
旺卡這次舉辦的活動其實是想要尋找一個工廠接班人,這次參觀也是一場考驗,前面進來的小孩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做事情不管不顧,於是總是觸碰的不該動的東西,也因此被淘汰了。但是旺卡發現了查理,一個善良又懂事的孩子。他們的相遇相識表面是一場工廠的繼承,背後卻是一場治癒活動。旺卡通過查理明白了親情,因為到最後只剩下了查理,於是他決定將工廠交給查理,但要求是離開家人獨自來到這裡,查理卻拒絕了,他不明白為什麼查理會放棄這個誘人的條件選擇那個破屋。查理告訴他,他不想離開家人。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
和解
旺卡感受到了觸動,於是在查理的鼓勵下,他時隔幾十年回到了父親家中,看見了父親屋子裡貼滿的巧克力工廠照片,和別人對他的表揚,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心,也終於跟自己曾經的痛苦和解了。那時候的旺卡不再怪異,彆扭,他開始外露自己的情緒,那時候的他才真正地成為了一個更好的大人。
人們總說,每個人都在後半生的時間在治癒自己的童年,成年之前遇見的那些讓我們痛苦不甘的事情,我們耿耿於懷。那些惦念讓我們在身體成長的情況下,內心依然是個小孩。但是當我們真正與它們和解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突然間就是釋懷了,不再跟世界針鋒相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