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兮若流雲之回雪,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
俗話說「佛靠金妝,人靠衣妝」,倘一妙齡女子衣著得體,賞心悅目之際,實足能給人帶來「流雲蔽月」的美感。
便如日本和服,異域風情之下,又透著似曾相識的漢唐之意味。目視昂首挺胸,碎步點梅的優雅行走,就像在讀一首迷離的閨思。
日本女人的禮貌與矜持,溫婉與賢惠,似乎都被那襲長衣宣示在表象之上,惹人遐思。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發源自三國時期中國東吳漢族服飾,因此,又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即便現在,很多日本售賣和服的服裝店,還是會寫「吳服」。
仔細留意一下我們周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旗袍和漢服,你很少在日常裡看見有人穿著,可能穿睡衣上街的人都比穿它們的多;但放眼日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和服麗人很尋常。日本女子對和服的熱愛可見一斑。
為什麼這日本江戶時代就出現的服裝在現代社會依然長盛不衰?背後有一個小小的秘密。
日本女人大多數身材不好,既無西方女人的高大,亦缺中國女子的勻稱。最難以啟齒,與嬌小的身材成反比的是,她們的腿部不恰當地高度發達。尤其是小腿,顯得特別粗壯。日本男人稱這樣的腿為「大根腿」,也就是蘿蔔腿的意思。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身材,應該怪罪於她們的生活習慣。榻榻米這種特殊的起居方式下,日本女子長期盤坐與跪坐。
長年累月的日常坐姿壓迫了她們的腿部,腿部肌肉被動的適應性生長,就造成了粗壯強大的狀況。
千年沿襲的生活傳統不可能為了改變腿部形狀而改變,那麼,總要想出辦法來揚長避短。於是,愛美的日本女人就穿上了和服。這種服裝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美麗而生的。
寬鬆修長、典雅豔麗的和服,將女人們不甚出彩的身材和刺眼的「大根腿」包裹起來,瞬間所有的缺點都不見了。
那是奇蹟,當和服盛裝的女子千嬌百媚,儀態萬方地出落在世人眼前時,我見猶憐的憐香惜玉情感讓男人不得不心作繞指柔。
和服的點睛之筆,很多人都以為是它自上到下的嚴實遮掩,好像沒錯,但顯然又不對。
桃尖領的設計把女士們優雅的脖頸展露出來。在豔麗的服色之上,以圓潤白皙勾勒出美侖美奐的曲線:女子身體最美的頸項與和服之絢麗相互成全。於是,最傳統與最漂亮的日本女子就這麼靜悄悄地出現了。
和服的穿著過程其實相當繁瑣,但愛美之人對之是無視的。只不過她們把時間花在穿衣上,有的人把時間花在臉上而已。
觀察最細緻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傳統和服的後面有一個「背包」,它是做什麼的呢?
它其實不叫「背包」,而是「帶」。在購買和服時,這條「帶」是需要單獨付錢購買的。它通常長3到4米,纏在腰上,並在後面打成不同花結,粗略統計,日本帶的結法有289種,分別象徵著不同的意義。
很多人還把和服背後的結當作枕頭,這就有些讓人啼笑皆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