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一種社交工具,它就是酒,酒文化自古流傳,經過一系列的演化和變故,如今的白酒文化,已經深入國人的心中,涵蓋了高中低三種消費群體,喜歡它的人,對酒愛不釋手,如痴如醉,討厭它的人,避而不見,視洪水猛獸,現在的年輕人如果說不會喝酒,會被長輩們取笑的,多少來點意思意思,飲酒過量,酒後亂性,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談舉止,坑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很多人正在做卻還不思悔改。
爭議話題不要硬懟
跟長輩、同事、同學、領導、親戚等,在一桌喝酒吃飯時,幾杯酒下肚,難免會神志不清,心情異常亢奮,有些人就是這樣,喝酒之前與喝酒後,判若兩人,這個時候要注意了,酒桌上有你接受不了的觀點話題,可以附和或者不理,但千萬別生猛硬懟,這是最忌諱的事情,都是明白人,沒必要搞得太僵硬,別把人得罪了,你還不知道呢?在酒桌上,你讓別人下不了臺階,小心人家會找機會報復。
敬酒的順序
只要會喝酒的人,基本都懂的敬酒順序,別盲目的跟人家稱兄道弟,先弄清酒桌上的主次關係,如果是公司聚會,肯定是先敬領導,如果是家人,肯定是先敬長輩,依次類推,循序漸進,還要注意敬酒的時間,人家在吃飯,或者跟其他人敬酒的時候,你突然「行動」了,這樣是極不禮貌的。
何時敬酒才合適?
1、別人沒吃飯聊天的時候,別人沒有敬酒的時候
2、讓比你職位高的人先敬,這樣對人家也是一種尊敬。
這兩種情況下,敬酒最合適,當然還有最忌諱的一點,別人喝酒,而你恰巧喝的是飲料,這個就需要點技術,「領導,我還要開車,領導,我剛吃了感冒藥,領導,最近胃病又犯了」,撒一些美麗的謊言吧。
當然了,別人也不會非勸你喝酒,有飲料代替就好,從古代開始,就有以茶代酒的說法,但是敬酒這一步,依然不能少,這是對領導最起碼的尊重,你來我往,慢慢熟悉,自然是益處多,一來拉近關係,二來可表忠心,三來可加深印象。
敬酒這一條雖然重要,但也分場合,鐵哥們、死黨隨意喝,你們都懂得。
酒後鬧事、酒後開車
真正的害人害己,酒後失控,造成的一切後果,同桌吃飯的人都有連帶責任,都是有家庭的人,賺的也是辛苦錢,經過這麼一鬧,被霍霍的夠嗆。
酒後開車,這是一種逞強的行為,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被抓住要面臨罰款,發生事故酒友有連帶責任,哪怕你沒跟他喝酒,只是坐一會兒,那也有連帶責任,如果你勸他喝酒,那你的責任就大了,其實喝酒就是圖個高興,圖個開心,誰也不想出事,可總有一部分人抱著僥倖心理,不計後果,我最怕碰到這種人。
過度勸酒
酒喝多了並不是好事,每個人的酒量都有限,點到為止最佳,尤其是高度白酒,喝多了誘發其他疾病,碰到那些實在人,你就別勸酒了,你勸人家就得喝,最後出事了,同酒桌的人都有責任。
斤斤計較,顯得沒有男人風度,不進行勸說,承擔連帶責任,假如直接參與,那更是自食其果,在酒桌上有這麼一句話:「酒壯慫人膽」,管住自己的嘴巴最重要,給別人一個臺階下,也算是給家人一個交代,尤其那種自以為是,喜歡損人挖苦,逞口舌之快的人,你可猜不出「慫人」會幹出啥事來?說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