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王是一個較小的圈子,它集社交圈、遊戲圈、技術圈(競技,ps,列印)以及買賣圈為一體。作為世界級別首屈一指的卡牌桌遊遊戲王有著數不盡的榮耀和成功。
1996年,日本漫畫家開始在jump創作《遊戲王》,當時正在探尋如何讓這部漫畫成功的作家高橋和希一定沒有想到,遊戲王的火爆絕不僅僅是遊戲王作為動漫的成功,它更是一個「廣告」,一個成功的動漫廣告。
浪漫埃及的異域風情,隱藏了千年未知得秘密,扣人心弦的決鬥,不斷被賦予了特殊內涵的決鬥怪獸們。終於遊戲王火了,火的一發不可收拾,它成功的將一張印有圖案的卡牌做到了貴可比金的程度!
但是在國內遊戲王一直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沒有中文版,購買也都主要依賴於進口,這就導致了最初需求量遠遠大於供給量,加上zcg的縱橫和囂張,國內的遊戲王玩家大部分都處於「正版zcg」的懵懂情況下。
直到某天某人高價售賣青眼白龍的消息在國內傳開後,遊戲王突然火了,火的不僅僅是那些打牌的,那些收藏的,更多的是那些「投機倒把,倒買倒賣」的,遊戲王享有更大的知名度了,本來是好事情,但是卡片商人的作為卻一定程度上打壓了玩家們的積極性。
加上競技需求和收藏需要,很多卡牌價格被惡意抬高,但是隨著官方一記復刻,原本「金價」購入的卡牌,瞬間變得不在那麼「金」!
還由於由於經濟壓力以及在很多地方遊戲王圈子並不是很成型,缺乏氛圍的帶動極其容易出現熱情被消耗殆盡,低價出卡造成市場內卡量激增,從而導致牌價下跌的情況。
價格被打低,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卻因為卡池更新以及卡組構建需求的原因,我們又會發現掛出去的卡,直接沒有買方,甚至一套牌組只有那麼一兩張賣的出去,這時候買賣雙方都出現了同一個問題「值不值得!」
卡牌入手卻難以出手,競技環境千變萬化,大部分卡組活力和強度難以長久維持,這就導致很多玩家一直都在買賣中奔波,但是入手簡單出手難得境況就催生了一大批倒買倒賣的卡片商人,卡片商人們利用市場需求宰割買家,買家屯貨到一定程度被迫成為賣方,於是一個人吃人的市場環境就形成了,卡牌價格飄忽不定,定價隨意而沒有市場監管,最後的結果就是玩家越來越疲憊,被消耗大量精力,時間,金錢而被迫出圈。
如果一直在這種散亂的情況下,韭菜怎麼會好割呢?面對這種請情況遊戲王DIY勢力快速崛起,並在買賣關係中獲得了一席之地,在同樣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為玩家提供了更為低廉的價格,大批量的分割了卡牌商人的「待宰羔羊」,韭菜割起來當然越來越無力。
本圖片為diy產物,僅供觀賞,娛樂。禁止用於一切商業行為,嚴禁私自列印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