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家蔡瀾精通日文,1983年香港金像獎期間曾為頒獎嘉賓大島渚充當翻譯。他回憶說,臨上臺前,他請大導演先說一遍等下要講的話,好有個準備。
大島渚說:「好,我說這是第二次來香港,親眼看到了香港的繁榮。香港電影的工作者都很年輕,我看到一股強烈的朝氣,願這金像獎帶給大家更多的鼓勵。」蔡瀾自己在腦裡翻譯了一遍,點頭「嗨,嗨」。
結果,「出場後,大島一開口,全不照著來。」蔡瀾如是說,「尤其後來他看到(得獎的)果然是《投奔怒海》,大為興奮,直讚許鞍華,給我個措手不及。」
性情中人的大島渚,在他人生的履歷裡根本就沒有「循規蹈矩」這個概念。
2013年1月15日下午3時25分,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在日本神奈川縣藤?g市立醫院因肺炎病逝,享年80歲。他憑1976年的作品《感官世界》聲名鵲起,兩年後以其姊妹片《愛的亡靈》獲第3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內心的浪人
瘦長的臉龐,方框眼鏡,微卷的頭髮被梳理得很整齊,格子西裝、黑領帶——在他一生留下的很多影像中,大島渚都是這樣一副斯斯文文、舉止優雅的樣子。
他在一部紀錄片扮演訪談者的角色,對坐的是穿著花襯衫、垂垂老矣的黑澤明。大島渚在這個比他大二十幾歲的偉大偶像面前顯得拘謹又恭敬。誰料想很多年過去,兩人最終足以並列在日本影史的重量級榜單之上。
作為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大島渚的作品極具先鋒色彩。早期影片以死亡和性為主題,深刻艱辛,超越常規尺度。著名的《感官世界》成為當年日本禁片,卻因其對人性扭曲的探討而在歐洲備受好評。
當年出演主角的騰龍也,接下這部影片時已是著名的正派硬漢代表,輿論難以接受他以這樣的形象來扮演新片當中荒淫變態的吉藏先生。但是他卻在日後的訪問中毫不在意:「只有傻瓜才會拒絕出演這部戲。」
他讀劇本時就意識到,這部戲裡有一幕戲會成為他演員生涯的基準點,而事實也的確證明了它在影史上的分量。「吉藏先生正走過一隊行軍的士兵,日本正在走向自身的滅亡,全日本都像這隊士兵那樣走向戰爭。但是吉藏先生卻向著反方向走去,他穿著時髦的和服,看上去卻很冷漠,好像他沒看見那些士兵一樣。」
大島渚用獨立製片的思想和作者論的態度,把自己與其他大部分電影工作者區分開來,獨自在追問人性的大漠中奮力前行。他的反傳統與反體制,一直維持到最後。常常參加電視節目辯論和脫口秀的他,始終都以言辭犀利、敢做敢言的形象著稱於世。
在他逝世之後,常常同他爭辯的一位脫口秀主持人發微博回憶說:「他就像個哥哥,嚇唬我、打壓我,但卻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教我很多事情。」「他從來都是直言不諱,從不猶豫。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樣的人了。」
反叛的人生
1932年,大島渚在京都出生。早早過世的父親留給他大堆的書籍,以及一顆藝術家的靈魂。他的反叛個性在大學時期就顯露無遺,上世紀50年代初的京都大學是日本戰後學生運動如火如荼之地,大島關心社會與政治,一度當上京都府學聯委員長。
畢業之後,對電影一無所知的大島加入松竹公司,跟著小林正樹等名導學習。工作之餘,他積極撰寫劇本。1959年,他拍出第一部導演作品《愛與希望之街》,影片描寫了階級之間的分裂,衝擊力極強,與松竹公司一貫的「大船調」溫和風格大相逕庭。遭到公司的改名、責難之後還是得以問世,也自此成為松竹新浪潮的燎原火苗。
之後的大島渚繼續拍出《青春殘酷物語》、《太陽的墓地》,這兩部講述「性」與「暴力」的片子深受當時年輕人的歡迎,他亦被推上「松竹新浪潮旗手」的位置。
這時期的大島對殘酷青春研究透徹,他曾說「無論在什麼體制下,青春都是極其傷身的」。而這個主題影響到了同年代的一班臺灣年輕編劇。他們在臺北濟南路公寓裡做功課,一起研讀大島,當中有個叫楊德昌的人甚至把《少年》一片的分場細細地列出一張長單,影印分送大家參考,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直接催生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短暫的成功之後,創立新風潮的大島渚因為新片《日本的夜與霧》受到當時政治事件的牽連,被公司停止了創作。於是他帶領一批同事退出松竹公司,在1960年成立了獨立製片的「創造社」。
這個創作組織在1973年解散之前,先後拍攝過23部影視作品。大島渚以驚人的創作力完成了自己的許多傑作:根據大江健三郎小說改編的《飼育》、關於戰後民主思想運動和「性的惡魔」的《白晝的惡魔》、卡夫卡式的描寫在日朝鮮人的黑色幽默影片《絞刑》等故事長片,以及《被遺忘的皇軍》、《大東亞戰爭》等一大批電影電視紀錄片。
在艱難的獨立製片過程中,大島渚還開創了「1000萬日元電影」的極低成本的製作模式,並創作出幾部極為出色的「示範之作」。
而就在解散當年,法國製片人德曼提出要為大島渚製作國際影片,最終兩人合作了著名的《感官世界》。五年之後的姊妹片《愛的亡靈》讓大島渚正式走上國際舞臺。
在他成名之後的作品中,1983年創作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尤為經典。該片講述了戰場上的同性之愛,既反思戰爭又觸及人性。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和日本音樂人坂本龍一身上所帶有的中性魅力被大島渚發掘、點亮,而當年還在相聲劇場打拼的北野武也因為受到大師提攜與影響,成為日後接班的極具個人風格的重要導演。
直到1999年,因病闊別公眾視野十三年的大島渚又拍攝了根據司馬遼太郎小說改編而成的《御法度》。這部唯美風格的古裝影片,講述了江戶時代末期一群青年武士奮起抗擊幕府的故事——成為大島渚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而此時已經聲名顯赫、開始受領「終身成就獎」的北野武和坂本龍一,又一次為偶像而傾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