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成為全國第4家出版傳媒上市公司(股票簡稱:中文傳媒,證券代碼:600373),引發行業內外極大關注。十年來,中文傳媒不斷規範治理結構,努力夯實產業基礎,積極謀劃轉型升級,穩步推動併購重組,快速成長為一家多媒介全產業鏈的大型出版傳媒公司,走出了一條從粗放經營到精細化管理,從規模速度到質量效益,從書報刊電子音像出版、印刷發行、物資供應等傳統出版業務,到與文化創意、新媒體、現代物流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遊戲、數字出版、文化綜合體和投融資等新興出版業務融合發展之路,擦亮了「出版贛軍」品牌,樹起了「出版贛軍」標杆。
十年探索,十年蛻變,中文傳媒極具典型性的拓新之路,值得細細咀嚼分析,一來可從中管窺出版業十載變化,二來可為後來者提供實戰經驗和轉型參考。
階段1|規範經營管理 夯實產業基礎
為搶抓發展機遇,控股股東江西出版集團推動中文傳媒實現轉企、改制、重組上市三步並作一步走,直接駛入發展「快車道」。如何開好局,為今後的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成為擺在其眼前的第一要務。
這一階段,中文傳媒上下規範經營、轉變觀念,認真學習《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上市公司先進經驗,逐步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先後制定或修訂了100餘項制度以及完整的內控建設體系並有效執行。
在完善管理的同時,中文傳媒始終堅持「做優主業、做大產業、做強企業」的基本要求,大力發展市場圖書、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各展所長、互為補充,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成為出版企業的航母」。堅持「精品出版、精準出版、精細出版」的理念,以「出版社精準定位」工程、「作者資源鎖定」工程、「好書復活」工程、「賣場效益倍增」計劃等為抓手,通過實施品種管理、客戶管理、成本管理、應收帳款管理、庫存管理、版權管理、薪酬分配機制管理等,大力挺拔出版主業。
在此期間,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信仰永恆: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發展問題》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價值觀的力量》列入中宣部、原新聞出版總署迎接黨的十八大重點圖書;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王雲五文集》;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生態經濟建設大辭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的「中華文化叢書」系列、江西美術出版社的《石渠寶笈(彩圖版)》、紅星電子音像出版社的《紅色故事匯》等一大批精品出版物成功凝聚了出版社核心競爭力,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2013年,中文傳媒創造性提出打造「魅力出版年」的口號,致力於出版更多標誌性出版物,更多暢銷書,甚至超級暢銷書;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圖書重印率、渠道控制力、作家聚合力、媒體曝光率,從而形成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以「產品研發種子庫」項目帶動創新,資助能產生重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能形成產業鏈的圖書,做實出版產品線。
「穩紮穩打」是中文傳媒上市後第一發展階段(2010~2013年)的核心關鍵詞。通過一系列創新性舉措,該公司業績大幅提升,入選「財富中國500 強」,資產規模位居行業第三、收入規模位居行業首位,為後續發展夯實了堅固基礎。
階段2|推進對外併購 加快融合發展
經過上一階段的努力探索,中文傳媒對資本市場逐漸熟悉,開始強化以創新理念引領發展,以兼併重組為主要手段,推進「跨媒體、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界」的「五跨聯合」,推動出版與科技、資本、市場的「三大融合」。
也正是在這一階段,中文傳媒大力發展在線教育、網際網路文化娛樂、數字出版、智能物流、無人售書等,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業態,努力推進轉型升級;各項重要經營指標獲得大幅增長,業務結構、財務結構得到優化,經營質量大幅改善,行業地位不斷提升,成為國內出版傳媒的頭部企業。
2013年7月,一次對中文傳媒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文化產業集團動員大會」成功召開。江西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文傳媒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東亮帶領領導班子提出了「升級版」的發展目標——通過創新發展、優質發展、加快發展,全面實現「三年業績翻一番」跨越式發展目標,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文化產業集團。以江西出版集團為「一體」,以中文傳媒和華章投資、華章置業為「兩翼」的戰略架構,使其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在這一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的指引下,中文傳媒加快步伐,總募集資金近30億元,用於智明星通、優德保險、七天科技等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型企業的併購投資。併購企業累計為公司貢獻淨利潤超30億元,並帶動相關業務協同發展,為傳統業態向新型業態轉型和文化「走出去」提供重要支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疑是其轉型發展的一次標誌性大跨步。通過這次收購,中文傳媒全面布局網際網路業務,發揮傳統業務與網際網路的協同優勢,按照設定的「走自主研發與兼併重組雙輪驅動的路子,加大產品創新、平臺建設和運營推廣和數字資源聚合力度」的發展策略,打通線上線下運營資源,在資本融合與業務融合多個領域持續發力,全面推動公司向「全方位、全媒介、全產業鏈的文化產品及服務運營商」轉型。
圍繞「文化與市場」融合,中文傳媒在這一階段投資3億元建成江西省首家大型文化綜合體——新華文化城;增資控股的北京藝融民生投資公司進軍藝術品拍賣等領域。圍繞「文化與科技」融合,增資控股崑山立華彩印公司和北京百分在線信息技術公司,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率;「手機臺」公司努力探索商業模式,著力從「媒體運營」向「平臺運營」的轉型。
圍繞「文化與金融」融合,併購控股成立了江西新華銀洲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致力將其打造成為世界水準、國內一流的保險經紀公司。同時,紮實推進數字出版,在影視、藝術品、文化綜合等業務方面重點發力,聯合成立了新媒體基金並布局網際網路教育產業,一舉成為新業態業務收入佔比最大的出版業上市公司。
通過「五跨聯合」「三大融合」等全方位路徑,中文傳媒在第二發展階段(2013~2017年)闖出了一條「圖書出版是旗幟、編印發供是核心、新興媒體是方向、文化傳媒是主業、多元發展是支撐」的發展路徑,形成「一業為主、多元支撐」的產業格局和「傳統核心主業、科技新興業態、資本創新經營」三足鼎立的利潤格局,為走好下一步增強了實力、提升了底氣。
階段3|著力對內重組 強化管理提升
黨的十九大以來,是全國出版業也是中文傳媒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經過前一階段的快速發展,中文傳媒聚焦出版主業提質增效和內涵式發展。
2018年底,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文天地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向全國領先的現代出版傳媒上市企業邁進的序幕。此後,該公司大力挺拔出版主業,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資本創新經營;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努力激發組織效能和團隊活力,努力提高資產運營和財務管理水平,努力提升投資和價值管理水平。
重點來看,2019年,中文傳媒切實發揮資源聚集作用,大刀闊斧開展重組工作——整合江西晨報、報刊傳媒、網絡科技和新媒體公司相關報刊新媒體業務資源組建江西紅星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印刷貿易資源組建江西新華印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其「穩健發展、創新發展、優質發展」再添新動能。
江西紅星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現有數字出版、在線教育、網際網路文化娛樂、現代新聞資訊業務為基礎,布局了「數字出版嘟嘟讀書平臺」、「百草園」系列內容產品、「向學」智慧教育平臺等主要產品線,並將著力打造成中文傳媒轉型升級、新業態構建、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出版傳媒主業轉型的重要平臺。
江西新華印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有效聚合資源,實施新的薪酬和績效考核制度,推動由貿易板塊向與主業關聯的實體貿易轉型,將印刷板塊向現代印務企業轉型,提升資產經營管理與運營效率,實現集約化經營,成效顯著,2019年度總體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同業第二。今年,中文傳媒更是整合內部數字出版資源,成立了專業化數字出版公司——江西中文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積極布局數字文化領域,紮實落實融合發展要求。
此外,中文傳媒還持續推進資本創新經營,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做強投融資平臺,設立私募基金公司,拓展基金投資業務,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規範有序抓好價值管理。今年下半年,中文傳媒旗下藍海國投公司在上海等地發起設立了私募基金公司,參與投資的2個項目IPO首發申請均成功過會。
截至2019年,中文傳媒歸母淨利潤從上市之初的3.53億元增長到17.25億元,增長3.89倍,年均複合增長19.28%;總資產由51億元增長至22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18%;歸母淨資產由上市之初的34億元增長至140億元,增長3.11倍,年均複合增長17%。在同業上市公司中,中文傳媒淨利潤、一般圖書營業收入位居第一;營業收入、總資產位居第二。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橫向相比,中文傳媒在全國同業上市公司中,淨利潤、歸母淨利潤、總資產等指標均位列第一,銷售收入、淨資產、銷售淨利率均位列第二。
經過三大階段的發展,中文傳媒主營業務從最初的書報刊電子音像出版、印刷發行、物資供應等傳統出版業務,逐步拓展為傳統出版加文化創意、新媒體、現代物流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遊戲、數字出版、文化綜合體和投融資等業務,在「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出版傳媒上市企業」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業態屬性、資本屬性、產業形態、介質屬性、經營邊界、經營團隊六大方面的全新蛻變。
十年風雨、十年開拓,鑄就高質量發展底色。站在新十年的起點上,中文傳媒將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優化發展路徑,推動改革發展再開新局、再譜新篇,奮力開啟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出版傳媒上市企業新徵程。
記者/田紅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