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著腳板行攝緬甸 在蒲甘的塔林穿行 達瑪央吉佛塔 阿南達佛塔

2020-12-25 騰訊網

沂蒙老杆行攝有感

行攝緬甸

1

來到蒲甘的第二天。我們繼續深入當地人的村莊拍攝人文,捕捉拍攝當地人生活場景,參觀拍攝蒲甘佛塔群中最大的佛塔達瑪央吉佛塔後,乘坐馬車在佛塔巡遊。

馬車師傅帶著大家穿梭蒲甘塔林,這是一種極具風情的體驗,像穿越了幾個世紀,去到平時汽車走不了的路線,拍攝壯觀塔林以及馬車在塔林中穿梭的場景,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古老村莊等隱秘在老城中等待我們去發現,

今天還遊覽了蒲甘造型最漂亮的佛寺阿南達佛塔這裡白牆金頂的大佛塔宏偉耀眼。

阿南達佛塔是蒲甘佛塔藝術的代表作,結構複雜,造型新穎,採光和通風良好,希臘十字形建築,屋脊上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做建築勾勒。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四面各有一門,門內是一尊高約10米的釋迦牟尼金色立佛,佛像莊嚴,微微低頭俯視著下方的芸芸眾生

東西南北共4座大佛,其中塔南大佛被公認是蒲甘最美麗的佛像,是一座將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的佛像。

阿南達佛塔中佛像千姿百態有80幅描寫佛祖從誕生到教誨場景的珍貴浮雕。佛窟內側通道的牆壁上還有1304個佛龕,佛爺端坐其中。仔細端詳這些佛像,你會發現這些佛像更像人,緬甸有87%的人信奉佛教,這跟佛像的面相多少有點關係吧。

佛生萬象在緬甸就有表現,儘管臉龐一樣,但表情和服飾都有不同,我在阿南達佛塔通道上看到的佛龕內的佛像千姿百態,非常生動而人性化。

達瑪央吉佛塔是坐落於蒲甘的一個佛教寶塔,建造於1167至1170年,當時的統治者拿勒胡(Narathu)謀殺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而奪得王位,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而建成了這座蒲甘最大的寺廟。

達瑪央吉塔為蒲甘最寬的宗教建築,也是磚塔建築的傑出代表,從蒲甘的各個方位都能看到這座紅磚牆的寺廟。這個佛塔非常的堅固,據說建塔的時候兩塊磚中間如果能插進針,那麼砌磚的工匠就要被殺頭,也許正是由於拿勒胡的殘酷要求,才使得佛塔至今屹立於此,紋絲不動。

但是拿勒胡最終沒有將這個壯觀的佛塔完工,因為在佛塔建成之前,他就被謀殺了。達瑪央吉佛塔被譽為蒲甘的「金字塔」,佛塔的拱門環環相扣,造型獨特,迴廊裡的窗戶透進自然光線,照亮佛塔內部。

造型沒有眾佛塔那彷如童話城堡般的尖尖塔頂,倒更像是南美瑪雅金字塔一般,層層堆上,最頂處是個祭臺樣的平臺。達瑪央吉塔是公元1170年拿勒胡王所建。整個塔體全部由大塊紅磚砌成,磚與磚之間沒有水泥相連卻結合十分緊密,不僅看不見縫隙,甚至連針都插不進去,令人嘆為觀止。

1167年開建達瑪央吉,工程未完就停工了,塔尖都還沒來得及建就此荒廢在曠野中,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達瑪央吉只有塔座,沒有塔尖。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新年發大財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更多美圖請關注《沂蒙老杆》的微信公眾號,攝影就是一種修行。

請關注沂蒙老杆的微信公眾平臺,將有更多美圖、美文、美景、美女與您相伴!!!

相關焦點

  •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緬甸最有特色的佛塔|緬甸小眾旅行攻略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之敏貢篇1/白色波浪般的佛塔白色如起伏波浪的佛塔,紅色僧侶在波浪上穿行~在一片藍天底下,白色波浪仿佛流動了起來。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之妙烏篇1/神秘塔林無數人看過這張紅衣小和尚坐在塔林旁的風景,普通的緬甸旅程,你根本不會到達這裡,但是跟著小地球,卻可以實現。實際上,這裡的塔林風格與蒲甘截然不同。
  • 蒲甘「最大」的佛塔,蒲甘地震唯一毫髮無傷的塔,遊客都愛來
    古代中國的歷史中有一個暴君殺了父親,殺了哥哥,隋文帝楊廣在緬甸的蒲甘也有殺了父親和哥哥,奪取王位的拿勒胡,所以,據說大部分的遊客都是來探班的。達馬央吉佛塔是蒲甘和2238溥;塔群中最大的佛塔,也是磚塔建築中傑出的代表,整個塔體是用大的紅磚製成的,磚塊與磚塊之間緊密結合,連針也插不進去,混合器一體的構造看起來非常堅固,給人一種不透風的沉悶感。佛塔中雖然沒有像馬努哈寺那樣巨大的佛陀,但是有獨特的迴廊,陽光透過迴廊的窗戶照射到大氣的迴廊上,充滿魅力的光影照在昏暗的佛塔上,這充滿溫暖的光是寺塔唯一的看點。
  • 緬甸人的日常,離不開人字拖,穿不穿鞋的事甚至影響到國家命運
    事實上,緬甸的情況非常複雜,緬甸人的生活也不能從某個單一的維度去看。今天不想給大家說複雜的政治問題,只想聊聊緬甸人的一個習慣——愛穿人字拖。緬甸是佛教國家,幾乎人人信奉佛教。全國有數不清的寺廟和佛塔,緬甸人遇佛便拜。而在寺廟裡或佛塔前,都需要光腳以示對佛祖的崇敬,緬甸人相信腳板與祭臺直接接觸,能感受到佛祖的溫度和默語。這就需要頻繁地脫鞋、穿鞋,那麼再沒有什麼比一雙人字拖來得方便了。而且緬甸全年氣溫都很高,只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旱季穿拖鞋涼快,至於雨季,可以參考暴雨中穿拖鞋上班的廣東人。
  • 待這條鐵路線開通,可以從雲南坐火車暢遊緬甸,還可以直通印度洋
    它的第一大城市仰光,有殖民地時代留下的英國建築的暗紅色屋頂,印度教寺廟鑲著各種神靈雕像覆蓋著青苔的頂,佛塔、教堂融合在一起,這個城市就像一個美麗的公園一般;舊都曼德勒沒有大城市的繁華熱鬧,卻保留著更加純樸的文化和田園風光,佛教勝跡和歷史文物數不勝數。傍晚的夕陽,映照著古老的烏本橋,生成一幅寧靜致遠的美景;蒲甘被稱為千塔之城,這裡究竟有多少佛塔?
  • 我真懷疑,緬甸人是長在人字拖上的
    △人字拖也變成了緬甸的特產/AFP緬甸人愛穿拖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信仰和氣溫。緬甸是佛教國家,處處是寺廟、佛塔,在寺廟裡光腳,是對佛祖的崇敬。僧侶的腳板都直接與佛像、祭臺接觸,零距離感受佛祖的溫度和默語。
  • 佛塔雖已破爛不堪,卻依舊令人肅然起敬,讓我這個初見者驚嘆不已
    這裡是蒲甘古城蒲甘酒店江景河畔餐廳。酒店大門外,左側是高聳的方形佛塔,右側是圓形佛塔。土路兩旁的林田裡沒有莊稼和稻穀,但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古塔,大多是紅磚砌成的,形狀呈方形或圓形。每座塔有四扇門,每扇門上都供奉著一尊坐著或站著或躺著的佛像。
  • 緬甸仰光怎麼玩?一句話:三大元素九大看點
    於是,作為我國友好鄰邦,素以東南亞熱帶佛國風情聞名世界的緬甸開始成為不少國人旅遊的首選目的地。那麼,開啟仰光之行,這個曾經的首都、緬甸第一大城市有哪些值得我們深入了解的呢?其實就一句話:三大元素、九大看點!三大元素之一:佛教文化及建築藝術。
  • 塔公寺,寺廟周圍佛塔成林,構成了絕妙的塔林景觀
    印度大成就者建造的成就佛塔,千手千眼觀音像,都具有千年歷史,以及大量珍貴佛教文物。 寺廟周圍佛塔成林,構成了絕妙的塔林景觀。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塔公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拜的聖地之一。「塔公」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其最大亮點就是寺內有一尊與拉薩大昭寺一樣的釋迦牟尼的12歲等身佛像。
  • 緬甸懸在崖壁的「大金石」,屹立2500多年依然不倒,禁止女性觸摸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是中國的鄰居,比如:泰國、緬甸、越南。而這三個國家中最受到歡迎的國家當屬緬甸。緬甸,神秘的東南亞之國,一個全民信佛的國家。緬甸的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白色的奶油蛋糕塔、茵萊湖、維桑海灘、維桑海灘、萬塔之城蒲甘、震驚的千人僧飯,各個都極具異域風情和特色。今天,老王就跟大家聊一聊緬甸獨具風格的佛塔——潔梯優佛塔,又叫千年不倒大金石。
  • 你確定不來與我探秘這神秘邊境緬甸小勐拉,皇家國際旅遊伴你生活
    緬甸小勐拉是緬甸第一大經濟城市像一個巨大的公園,和公園不同的是,除了到處有花草、樹木還有佛塔,既殘存著殖民時期留下的古老建築又充滿著活力、另外讓它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賭城而動拉不過人們倒是更熟悉它的中文名小動拉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這裡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華人。
  • 桂林棲霞寺乾澤法師獲頒緬甸「正法放光幢」宗教榮譽勳章
    陳宇 攝  中新網桂林12月10日電(記者 楊陳)受緬甸總統溫敏委託,緬甸駐華大使吳苗丹佩10日在廣西桂林市棲霞寺,代總統向住持乾澤法師授予2020年緬甸「正法放光幢」宗教榮譽勳章,以表彰其為中緬佛教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  座落於桂林普陀山下的棲霞寺自隋唐以來已有1300多年歷史,曾留下開山曇遷祖師、東渡鑑真和尚等眾多高僧以及文人雅士的足跡。
  • 走進緬甸:緬甸新首都內比都,值得一去嗎?
    大家都知道緬甸的舊首都是仰光,仰光也是緬甸目前最大的城市。在2005年11月就已經從仰光遷都到內比都了。雖然遷都已經有了15年左右,但是內比都的名氣還是遠遠不夠。提到緬甸旅遊,大家注意的對象還是:仰光、曼德勒、蒲甘。那麼內比都到底值不值得一去呢?
  • 緬甸這座山僅有260米,卻是俯覽曼德勒的好地方,無數遊客來打卡
    去緬甸旅遊,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三座城市——曼德勒、蒲甘和仰光。其中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古城,曼德勒地區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曼德勒山,意為「多寶之城」,上面有諸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全世界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寺廟、寺廟,各種寺廟。在緬甸最大的感受就是寺廟觸目可及,佛塔近在身邊。金塔的、白牆的、赤頂的、黃院的,還有嵌玉的,每一座都有各自的歷史故事和藝術特色。
  • 緬甸第二大湖茵萊湖,卻是緬甸最有名的湖
    提到緬甸,你最先想到的是哪裡?是繁華現代的仰光,還是古老神秘的蒲甘?抑或是歷史厚重的曼德勒?這些在遊客眼裡早已耳熟能詳名字,有著緬甸共同的文化特徵,而在緬甸撣邦的茵萊湖,卻孕育出自己獨特的文化。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泊,位於撣邦西部的良瑞盆地,形成於150萬年前左右,是新生代第四紀時期一系列更廣泛湖泊的遺蹟。
  •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
    緬甸經濟發展現狀緬甸農作物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的,主要有水稻、小麥、甘蔗、玉米、花生、棉花、豆類等。緬甸全國從業人員中,農業從業人員佔60%以上。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較多的文化古蹟,有豐富的自然風景和動植物資源,有非常好的旅遊業的條件。近年來旅遊業成為緬甸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旅遊業年年增長,發展趨勢非常好。緬甸驃國古城遺址和蒲甘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為此還有一個形容緬甸的段子:知道緬甸為什麼叫緬甸嗎?因為緬甸經常停電,所以叫免電! 直到11世紀,蒲甘王朝的一代雄主阿奴律陀通過一系列戰爭,統一緬甸地區,並奠定了現如今的緬甸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