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號稱「史上最二次元」的綜藝節目來襲,《明日之子樂團季》每周六晚在騰訊視頻開唱。
追溯起來,大陸最早的綜藝大概是1990年央視一套播出的《綜藝大觀》。至今,綜藝走過30年,觀眾不可避免地審美疲勞。眼下,各平臺紛紛尋求破局,走到第四年的「明日之子」另闢蹊徑,把目光瞄向二次元。
為實現圈層跨越,節目與快看漫畫達成戰略合作。作為國內最活躍的創作社區和最大的漫畫平臺,快看如何同《明日之子樂團季》一道,打造出「史上最二次元」的綜藝?
「紙片人」導師?
5月就有人瞧出端倪。
當時,節目率先公布了明日之子4的導師陣容「明日教師團」。沒錯,今年新一季的明日之子背景設定是熱血高校,通過「教師團」從40個「高校學生」中,選拔5人組成偶像樂團。
而讓外界嗅到二次元氣息的是,5位導師,5張官宣海報,清一色的「紙片人」。當然,不是真的用了虛擬導師,而是以導師的二次元形象代替以往精修的觀眾見慣了的個人大片。
「鐵肺甜心」鄧紫棋、「鋼琴魔法師」朗朗,「哆啦A萌琴手」歐陽娜娜、「流媒唱作小怪獸」周震南、「搖滾寶寶」二手玫瑰梁龍,從公布的「明日教師團」5人陣容來看,《明日之子樂團季》融合了流行與古典、實力派與新勢力,多元的導師組合加上二次元的設定讓觀眾對最終成型的樂團也充滿期待。
無獨有偶,近期不斷有明星發布其二次元形象。5月22日,周杰倫官方二次元形象「周同學」在快看漫畫首發多款造型,正式向外界宣告再跨界。
多說一句,除了上述「明日教師團」,這次節目還請來極少在綜藝中露面的樸樹,擔任「首發客座教授」,緊扣這次樂隊主題。
選手真人漫提前流出
如果只是發布了導師的「紙片人」形象,所謂的「二次元」綜藝就未免太過單薄。於是,節目推出了「追番計劃」。是的,看綜藝還能追番。
7月6日起,節目還未播,40位明日學員的真人漫畫陸續在快看漫畫社區中流出。這是《明日之子樂團季》與快看漫畫聯手打造的「追番計劃」其中一部分——星漫製作人。
「星漫製作人」用學員真人照片出鏡,通過條漫的形式展現選手基本信息、性格特點等。內容活潑有趣,再加上二次元的表現形式讓讀者了解選手的過程不那麼枯燥無聊。
從流出的明日學員真人漫裡,能發現一些老面孔。比如廖俊濤,第一季時就參加了明日之子,人氣頗高。選手賀俊雄則在去年參加了《創造營2019》,巧合的是,同屆的周震南,如今成了導師,兩人將在《明日之子樂團季》以師生身份重逢。
40名少年聚在一起,為了最終的樂隊夢,很好地貼合了《明日之子樂團季》slogan裡那句:「有一群夥伴,比啥都浪漫。」這也不免讓人想起《海賊王》裡,路飛尋找夥伴,一起踏上冒險之旅的故事。
人氣漫畫家操刀同名漫畫
真人漫不是此次「追番計劃」的全部,更具看點的是《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同名漫畫《明日高校》。
在節目播出期間,《明日高校》將正式與讀者見面。漫畫講述在一座致力於培養新生代音樂偶像的學院,5位鍾愛音樂的男孩們在此邂逅,「一直一個人做音樂,從未站上過大舞臺」的天才少年,從此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屆時,節目出現的劇情和梗都會在漫畫裡重現。
令漫畫迷們頗感驚喜的是,《明日高校》漫畫將由快看漫畫人氣作者子霧啊(「啊」是名字一部分)操刀繪製。子霧啊著有《同學關係?》和《非友人關係》兩部漫畫。
漫畫《同學關係?》有超過640萬人追更,漫畫評論量更是超過230萬,受到眾多年輕讀者的追捧。《非友人關係》是子霧啊去年開始連載的新作,至今也已獲得230多萬人關注。而此次子霧啊創作的《明日高校》也是她首次打破次元壁,嘗試把現實綜藝和虛擬二次元做結合。
至此,《明日之子樂團季》從導師到學員再到整個節目的二次元化,稱為「史上最二次元」的綜藝毫不為過。
為熱愛去創作
二次元形象、真人漫、同名漫畫,熟悉快看漫畫的用戶都知道,類似的內容不是第一次看到。
比如,前面提到過的周杰倫官方二次元形象;2017年,快看漫畫曾聯合芒果TV,為其製作《快樂男聲》真人漫系列;動畫電影大火後,《你的名字。》同名漫畫在快看漫畫上線。
此次快看漫畫和《明日之子樂團季》達成的合作,並非局限於官方產出的內容,還有用戶的創作參與。
作為國內最活躍的創作社區,快看漫畫超過一半的用戶是00後,在年輕人群體中滲透率極高。這部分人群活躍度高、創作能力強,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物創作內容。因此,快看漫畫成為不少娛樂IP營銷的陣地。
前述周杰倫二次元形象在快看漫畫社區公布後,點燃了社區達人們的創作熱情。粗略統計,近9000人參與了衍生創作,吸引超過1400萬人次的圍觀。除此之外,圍繞《隱秘的角落》、《乘風破浪的姐姐》、《創造營2020》等大量近期熱播的影視劇及綜藝,用戶積極參與社區二創活動,創作了大量的同人內容。
顯然,《明日之子樂團季》的二創活動也不會缺席。圍繞40個學員和5位導師,創作達人們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奉上一場二次元視覺盛宴,同人創作、腦洞條漫、高燃群像……
最終,解鎖綜藝節目最新打開方式的《明日之子樂團季》,能否這個暑期為觀眾上演一出青春校園音樂熱血漫,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