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作者:神譯局
在小企業不斷倒閉和失業潮爆發之際,亞馬遜卻在一系列危機中逆勢發展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0年,美國眾多小企業紛紛倒閉,失業潮也隨之爆發。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卻還在進一步逆勢鞏固其在商業領域的統治地位。在一系列危機面前,亞馬遜股價暴增,其執行長也成為了全球首位淨資產超過2000億美元的富豪。
2020年3月,當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時,商業領域立即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局勢:一方面,大多數小企業都被迫關閉,而另一方面,亞馬遜卻開始了新的招聘。
當時,我比較擔心的是,隨著疫情的肆虐,那些依靠兼職臨時工和電商而獲得優勢的科技公司,其勢頭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整合,而與此同時,大多數公司卻都在大出血式地削減工作機會。
本地重要企業和機構原本體面的工作,也會被少數在線市場和平臺的不穩定工作所替代。總之,那個時候的我,非常擔心2020年會成為「亞馬遜化」的一年。
隨著獨立門店的紛紛關閉,失業率也因此急劇上漲。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以及Uber、生鮮雜貨代購平臺InstaCart和外賣服務供應商DoorDash)等公司將迎來完美的時機。
他們可以通過僱傭臨時工的方式抓住這一機會,既能夠對傳統零售業進一步施加壓力,又可以把這些本來就不穩定的工作鞏固為常態。
新冠疫情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趨勢加速器,而這一趨勢實際上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在新冠疫情暴發的背景下,這一趨勢直接把亞馬遜和僱傭臨時工的大公司推向了新的統治高度,與此同時,卻必須犧牲獨立門店及小企業的利益為代價。
看來,我之前的擔心是對的。
如今,我們已經很難用言語去表達新冠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破壞,也很難再去誇大政府在針對員工和小企業扶持方面的近乎失敗。
數以百萬計的人都丟掉了工作。即便在經濟稍微復甦之後,失業率仍然比2020年2月份高出3%。
根據美國著名商戶點評網站Yelp發布的數據,截止2020年9月份,有接近10萬家小企業永久關閉。小企業、獨立餐館以及「主街」的商店都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市場主體。其中,有接近60%的企業都選擇了永久性閉店。
此外,包括美國本土休閒服裝品牌J.Crew和國際高端連鎖食品店Dean and Deluca等主要零售商也申請了破產。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國際知名非營利組織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之前發布的一篇研究稱,美國境內多達4000萬人都付不起房租,現在正處於被驅逐的邊緣。
隨著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頒布的驅逐禁令在2021年1月1日到期,一場規模幾乎難以想像的危機又迫在眉睫。
譯者註:2020年9月1日,美國CDC宣布為期4個月的禁止驅逐租客禁令,禁止房東驅逐因新冠肺炎疫情使經濟受到沉重打擊的欠租租客。禁令的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與此同時,亞馬遜今年深秋又開始了今年第五次大規模招聘,以滿足其在今年銷量劇增、利潤創紀錄的情況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那些失去了調酒和賣書工作或者自己經營的小本買賣的人,很可能就會去亞馬遜申請臨時工作機會,成為無法享受正式員工福利的兼職Amazon Flex配送司機,或者在物流配送中心做一名季節性臨時工。
譯者註:Amazon Flex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服務。亞馬遜通過付費給兼職司機,讓他們幫助亞馬遜將包裹派送給客戶。
2020年7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發布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亞馬遜在疫情下的「跌跌撞撞」。其中,包括亞馬遜物流配送中心出現的各種混亂、失誤和抱怨,比如亞馬遜未能充分地保護員工免受致命病毒的侵害等等。
儘管如此,在過去的2020年中,亞馬遜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而且還成功地扭轉了各種危機,其中包括倉庫感染新冠疫情的員工死亡人數的增加,倉庫員工為了爭取更完善的保護措施而罷工,以及通過解僱對亞馬遜工作條件不滿的員工來打擊不同意見等。
[2020年12月,美國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指控亞馬遜今年非法解僱了一名員工,該員工在新冠疫情期間對工作場所安全性發出警報,於4月6日下班後在紐約州史坦頓島的亞馬遜倉庫外領導了一場抗議活動。)
在亞馬遜內部,至少有10名員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亞馬遜官方並不會公布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員工人數,但其在10月份承認稱,亞馬遜共計約有2萬名員工感染了新冠病毒。
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因為在其供應鏈中優先考慮生活必需品,而遭到了廣泛的批評。
譯者註:2020年3月,亞馬遜發布公告稱,由於家庭必需品和醫療用品等商品的銷量驟增導致的缺貨問題,亞馬遜海外倉物流服務FBA將暫時優先考慮日常必需品、醫療用品和高需求產品的入庫,以便其更快地入庫、補充和配送這些產品給客戶。對於上述類別以外的產品,亞馬遜暫時禁止了發貨功能。
批評者稱,亞馬遜在平臺上優先推廣自己的產品,而絲毫不顧本來已經在苦苦掙扎的第三方供應商的利益。
2020年4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發布了一篇獨立調查報告,揭露了亞馬遜結合後臺大數據分析後以更低廉的價格上架第三方供應商熱銷產品的行為。
報告中也提到了備受關注的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出席國會反壟斷聽證會一事。
儘管有這麼多「跌跌撞撞」,亞馬遜的利潤卻逆勢大增。據科技博客VentureBeat,亞馬遜「2020年第二季度實現的52億美元季度利潤,是其26年發展歷史上的最大季度利潤。在第三季度,亞馬遜再次打破該記錄,季度利潤達到了空前的63億美元,年同比增長200%」。
亞馬遜2020年第3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其中,淨利潤突破新高,達到了63億美元。圖片來源:FactSet, Compnay reports
據貝佐斯稱,亞馬遜「僅僅在2020年就創造了超過40萬個就業機會。」在第三季度,亞馬遜的員工總數超過了112萬人,年同比增長達到了50%。
對於亞馬遜遭遇的這些「跌跌撞撞」,有種說法稱,這剛好可以幫助沃爾瑪和塔吉特(Target)等競爭對手在電商領域站穩腳跟。但實際上,這種說法顯然是言過其實了。
僅僅指望亞馬遜這一個平臺,不太可能完成數以億計美國用戶的訂單配送,其中許多人還是因為疫情而首次在家下單購買商品。因此,顯而易見的是,其他寡頭壟斷零售商必然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就所謂的「跌跌撞撞」而言,如果能讓一個企業在一個季度能獲利63億美元,這種「跌跌撞撞」可能也算不上真正的「跌跌撞撞」。
與此同時,貝佐斯的淨資產突破了2000億美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如此富有的人。
他的淨資產,超過了地球上大多數國家的GDP。在全球近200個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中,除了52個國家外,貝佐斯比其他所有國家都富有。例如,貝佐斯的個人財富就超過了匈牙利的GDP。
貝佐斯個人財富的上漲,主要是因為亞馬遜股票在新冠疫情期間上漲了86%。不久前,眾多分析師還在鼓勵投資者,進一步買入亞馬遜的股票。直至今日,仍然有許多投資者在買入亞馬遜的股票。
亞馬遜這個科技寡頭的所有者比許多歐洲國家都要富裕,但與此同時,4000萬美國人卻還需要依靠CDC的驅逐禁令,來幫助他們在大流行期間有個落腳點。
這就是亞馬遜化所帶來的世界。這就是2020年科技領域的核心故事。它也不可能被視頻會議軟體Zoom的崛起、Facebook的假消息或者《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所取代。
譯者註:據美國《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規定,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無需為第三方用戶的言行負法律責任,同時也保護了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出於善意考慮,限制平臺上出現的冒犯性內容的權力。這一條規定通常被視作社交媒體平臺的保護傘。
亞馬遜化所帶來的變化,剛好與另一個重大進展相輔相成。只不過,在11月瘋狂的美國大選中,這個重大進展在某種程度上卻沒有博得更多的關注。
這個重大進展,實際上指的是美國加利福利亞於2020年11月通過的22號提案。這一提案實際上保護的是Uber、Lyft和亞馬遜等公司,允許他們不必將網約車司機或者兼職配送司機歸類為正式僱員。
這一提案還能防範這些公司的員工組織在一起。這意味著,那些員工可能永遠都得不到公司福利、醫療或工傷保險,即便他們每周工作80小時也是如此。
Uber和Lyft已經在試圖將這種模式輸出到其他州,並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統一標準。隨著亞馬遜化的蔓延發展,如今的員工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弱勢。
在亞馬遜這樣的公司裡,這個時候成為弱勢員工可能並不是好時機。員工的工作條件仍然非常危險,隨著疫情在全國範圍內的進一步擴散蔓延,亞馬遜物流中心的局勢也非常緊張。
在11月的黑色星期五假期,全球各地亞馬遜倉庫的員工發起了一系列抗議罷工活動,呼籲亞馬遜重視工作場地的防護措施,同時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其中,還有一些人甚至在貝佐斯位於紐約的豪宅樓下發起了抗議。
亞馬遜表示,其在員工防護設備方面的投資超過了數十億美元,並且還在遊說並要求CDC將其倉庫員工納入疫苗優先接種人群,「儘早」讓他們接種疫苗,以便讓他們儘可能地保持高效工作。
然而,新一輪疫情的蔓延暴發,對亞馬遜全球各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都產生了衝擊。
亞馬遜遠沒有信守其承諾,在保護員工的努力方面更加公開,卻反而在讓實際政策及流行病應對措施更加透明等方面背道而馳。
對此,加州司法部已起訴這家科技巨頭,試圖讓其配合該州對亞馬遜物流配送中心工作條件的安全調查。
在亞馬遜內部,沒有健康保險的員工正在經受這場疫情最致命的階段。
當員工們正在權衡是否應該待在家裡,或者冒險被驅逐,亦或者選擇去上班但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的時候,因亞馬遜化而變得最富有的受益者,卻安全地待在家裡,看著他們的財富不斷增長。
在疫情期間,美國614位億萬富翁的財富總計增加了9370億美元,直逼萬億美元。如果你去了解福布斯富豪榜前30位富豪在疫情期間的收入,你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人的財富都在增長。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他們得以讓員工在惡劣工作環境下工作,或者得以去剝削不穩定的勞動力,又或者得以去支撐達成前述目的所需要的系統。
[一則廣為流傳的消息指出,如果美國前四名億萬富翁捐出足夠的收入匯集在一起,並且向每個美國人支付3000美元的話(遠超之前美國政府刺激計劃中的金額),他們仍然會比年初時更富有。]
這些富豪,主要就包括沃爾瑪、Zoom、甲骨文、耐克、微軟和亞馬遜等公司的執行長。
雖然我們已經了解了他們在過去這一危機之年中所獲得的天文數字般的利潤,但我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背後的代價:地方機構的崩塌,社區文化的空洞化,以及眾多就業機會的丟失等等。
對於這個蒼白、不穩定的統治地位越來越明顯的世界,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亞馬遜化。在地球上最糟糕的一年中,這一半自動化的配送機制,讓本來就已經極度不平等的問題顯得愈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