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彩虹屁群討論腿型的時候,看到有的小夥伴發了張自己腿的圖片,我下意識說了一句,你有四個膝蓋啊?
結果彩虹屁群裡的大家紛紛發圖,表示自己就是同款。
所以,我們的膝蓋怎麼了?有絲分裂了嗎?
首先,我們從外觀上看,很明顯這不是肥胖造成的。因為很瘦的姑娘們依然有這個問題,
四肢不臃腫,但是關節臃腫,這就很尷尬了。
不管在漫畫中,還是形體的比賽中,關節處的美觀都是非常重要的。小而精緻的四肢關節是我們平時不在意,但是卻非常大的影響我們整體觀感的一個因素。
就像我們平時可能會關註腳踝,希望自己的腳踝要纖細修長,但是我們也要關心一下膝蓋。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析下,四個膝蓋到底是什麼情況?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膝蓋髕骨的下方有一個脂肪墊,所以叫髕下脂肪墊。
(髕下脂肪墊)
這個片子中黃色區域就是這個脂肪墊。
其實它就是一坨脂肪。
這塊脂肪它是柔軟的會變形的,會鑽入結構的空隙處,起結構上的緩衝作用。它會隨著膝蓋的屈和伸進入關節腔內部。
(髕下脂肪墊)
所以它也有襯墊和潤滑作用。
當股四頭肌收縮時,關節內壓力升高,髕下脂肪墊成為堅硬實體並填充於關節面相適應的空間,限制膝關節過度活動,減少摩擦和刺激,吸收震蕩,並儲存,對關節活動起到保護作用。
當然這是從運動功能上來講的。
實際上裡面其實有非常豐富的神經、血管, 因此功能複雜而且還沒被完全了解的。比如這塊脂肪可以滋養其周圍結構。
其實每個人膝蓋下都有這樣一塊脂肪墊,他在我們膝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為什麼會臃腫到讓我們看起來有四個膝蓋呢?
從有四個膝蓋的女生腿型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肌肉張力失衡而導致膝關節結構的變化。
也就是,膝蓋超伸。
(膝蓋超伸)
從視覺上來看,膝蓋超神的大腿,前側突出,而後側比較弱。也就是後側張力大,而前側張力弱。就是股四頭肌鬆弛,而後側緊繃。
這類腿型人的動作特徵往往是膝蓋主導下肢運動,而不是正常的髖主導。所以控制膝蓋屈伸的大腿前側肌肉往往比後側發達。
靜態下,我們看到的是膝關節的超神,而在動態下,最常見就是在走路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踢腿走路的特徵。
走路會看見小腿會向前踢一下。
(踢小腿走路)
每踢一下,這個脂肪墊就會受到一次額外的衝擊。
脂肪墊接受這些靜態下的壓力和動態下的衝擊,長此以往,脂肪墊會累積勞損,就會水腫,並且有輕微的破損以及產生無菌性的炎症,然後就是增生。
就像我們的老繭一樣,越磨越厚。
同時過度擠壓得膝關節角度也會把脂肪從原有得空隙處,向外推出來。
本來在關節中的脂肪就會被擠到外面來。
這個時候原本精緻的髕骨就變成了我們縮減到的四個膝蓋頭。
OK,以上就是我們有四個膝蓋的原因,那麼如何去解決它呢?
下面我就教大家幾個鍛鍊方法
其實我教的這幾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也很類似。
彈力帶RNT深蹲和高腳杯深蹲,這兩個動作都可以建立髖關節本體感覺。
第一個是使用彈力帶提供得剪切力可以額外得鬆動我們得脛骨,減輕膝關節超伸帶來的膝蓋額外的壓力。
(彈力帶RNT深蹲)
而高腳杯深蹲更多依賴我們自身得平衡,更有利於本體感覺得建立。這個動作如果你沒有壺鈴的話也可以用啞鈴代替。
(高腳杯深蹲)
第三個動作就是兩個動作的加法。
其實四個膝蓋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我們膝關節結構異常,
讓原本的脂肪墊被擠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間,
並不斷受到額外的衝擊而導致發炎,水腫和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