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院線上映電影可以說少之又少,同時值得大家去一睹為快的更是屈指可數。今天, 筆者就自己到過影院貢獻票房的五部影片給大家做個簡單點評,這五部影片有的雖然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有的口碑票房兩極化,但是總體影片質量以及完成度是不錯的,完全值得回票價!(按照上映時間排序)
第一部《八佰》王千源、張譯
審美非常成熟,畫面語言都很打動人。算是比較難得的小人物小事件的戰爭電影。片子裡提到很多邊界的討論,人活著是為了生命本身還是為了所代表的生的意義,好像怎麼選擇都有道理。允許普通人面對戰爭的時候膽怯無法成長,有一點格外的令人動容。以及當我們討論抗戰的時候,我們真的那麼在意國共兩黨的身份問題麼?當我們「身以許國」的時候,我們身上中國人的標籤更重,還是黨派更重?也許沒那麼好,但我在最後哭到崩潰。
第二部《奪冠》黃渤、鞏俐
陳可辛是唯一拍主旋律能讓我看得下去的導演,而且能看出真感情,從十月圍城到奪冠,民族主義不過是外殼,真正核心的關切是一貫的:人怎麼面對時代變化留給個體的新困境和新命題。郎平那句「歷史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也算是對當代國人的期望,當你可以不再只為國家、社會或家人奮鬥,你怎麼成就你自己的意義?遺憾後半段郎平的戲蓋過了新女排隊員,其實她們的成長史是中國女排精神從民族精神向現代體育精神轉型的象徵。
第三部《我和我的家鄉》黃渤、葛優
這部劇是一部很生動,又有感情的片子,真實記錄了兩三代人的實現生活,從大家最初講敘山村家鄉的貧困,到改革開放大放光彩,幾個人外出打拼,到最後回歸家鄉,看到家鄉的變化,回憶過去的歲月,真是活生生的現實生活體現,非常引人共鳴。而且也看出了導演為了拍這部電影下了不少功夫,演員們也特別敬業。或許有一些人不會理解,覺得這部電影跟自己想像中的家鄉不一樣,但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挺貼合實際的,真的好看。
第四部《除暴》王千源、吳彥祖
影片改編了九十年代的真實事件, 年代感就是本片最大氣質。 本片的攝影與動作設計觀賞性挺好 ,能看出對過去輝煌的傳承 ,剪輯挺有意思 。不過比較令人驚喜的是本片畫面透著一股九十年代粗糲漫畫質感, 這大概是導演的個人審美趣味, 但用到這樣一個以復古為主旋律的影片上恰到好處 。另外,演員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吳彥祖再演悍匪叫人無限懷念 ,春夏的表現也很棒, 影帝王千源稱號也不是白給的 。 就主旋律題材來說這部電影兼顧了觀賞性與說教, 讓人很容易接受與理解。
第五部《一秒鐘》張譯、劉浩存
或許張譯情感的太過太滿,讓人感到私微彆扭;或許劉閨女性格的執拗強硬,讓人感到被人厭惡;或許範電影內心的虛假虛榮,讓人感到嗤之以鼻。但這些小人物構成的簡單故事,足以讓人內心安靜,好好感受。父女情,姐弟情,父子情表現得太過直白,沒有太多動容,倒是那個時代能看到一部電影,舉家上下歡呼雀躍,是讓我心之嚮往的快樂。共情是個好東西,可這個現代社會,人人都是座孤島,能與誰共情,就像我看完這部電影,還是得自己好好回味。
以上五部熱映電影,你看了哪幾部?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讚,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