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嫦娥,大家是知道的,她是月亮上的美麗仙子。有關她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也是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神仙,有關吳剛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吳剛伐桂樹了。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起源較早,而吳剛伐桂樹的起源則大約在唐朝,盛行於唐朝末年,並且首次出現在唐詩中。
據《酉陽雜俎》記載:
「舊傳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道有過,謫令伐樹。」
關於吳剛月宮伐桂樹的傳說,有幾種說法,
一,
據說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樹,漢朝有個叫吳剛的人,他在修仙的時候做了錯事,天帝很生氣,於是就把他囚於月宮,並罰他砍伐桂樹,同時天帝還說「如果能砍倒桂樹,就可獲得仙術」。
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這桂樹有自己癒合的能力,吳剛每砍一斧頭,桂樹就馬上癒合,所以吳剛始終不能把桂樹砍倒。
也正是因為如此,吳剛只得無休止的砍伐桂樹。
二,
傳說,吳剛又叫吳權,吳剛為了修仙成道就離家三年,這時太陽神炎帝之孫伯陵就趁機和吳剛的妻子好上了,並且還生了三個孩子。吳剛回來後,一氣之下就殺了伯陵。
伯陵是太陽神炎帝之孫,他被吳剛殺了,因此太陽神炎帝大怒,就把吳剛送到了月亮上,讓他砍伐那棵不死之樹——桂樹。(此樹有自己癒合的能力,炎帝就是通過讓吳剛無休止的砍伐桂樹來懲罰他)。
三,
據說,吳剛本來在南天門上門,他和月宮中的嫦娥關係很好,當然他也喜歡嫦娥,所以他就常常和嫦娥約會,結果約會多了,就疏於職守。玉帝知道後,就伐吳剛去月宮中砍伐桂樹。並且還說不砍倒此樹,不得重回南天門。
當然此樹還是不死之樹,所以吳剛還是不能砍倒此樹。
(以上為傳說故事,既然是傳說的,真假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