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圖 部分圖片受訪人提供
笑中帶淚,欲言又止。略顯狹窄的飯店角落,再次重逢的11人圍著一張飯桌神情各異,但氣氛是溫馨的。
6月15日,上海。「錯換人生28年」兩個家庭第二次大團圓。風塵僕僕從河南駐馬店趕來的郭威,與正在上海治療肝癌的姚策,是眾人此次重逢的緣由——哥倆兒首次合體慶生。
江西青年姚策今年2月查出患癌,母親許敏欲「割肝救子」,才發現在生產的醫院抱錯了孩子,親生兒子其實是和杜新枝生活在河南的郭威。一段「錯換人生28年」的秘密就此揭開。
許敏稱,兩個孩子一直錯誤地過著對方的生日,所以認親後的首個生日決定一起過。
其實慶生只是相聚的理由。短暫團圓的時光裡,他們這些承擔著生命創痛的普通人,用力抓住重逢的機會,試圖彌補這錯位的28年。
可惜,那是再也無法重來的人生缺憾。
(江西姚師兵向猛獁新聞講述尋親經過)
陌生來電一個電話打亂了平靜生活。
河南駐馬店62歲的郭希寬,突然接到一個開封號碼,對方是個陌生人,大意是說要找他當面談個重要的事,隱約提到「醫療事故」、「賠償」字眼。
郭希寬把陌生來電一事告訴當輔警的兒子郭威。「詐騙電話,拉黑。」郭威仔細聽完後支招——我們家不可能跟醫療事故扯上關係,牽涉到錢的一聽就像詐騙。
這個電話其實是郭威生父,江西九江的姚師兵讓郭威舅舅打的。彼時他正在開封,一頭亂麻,焦灼無比。28歲的兒子姚策患了肝癌,妻子許敏欲「割肝救子」時,他們發現姚策的血型為AB型,而他們夫妻倆均為A型。經DNA檢測,姚策不是兩人的親生兒子!
晴天霹靂過後,夫婦倆面對現實決定尋親,左思右想推測問題根源應該出在當年生產的醫院——同產房也有男嬰出生,會不會是抱錯了孩子?經過多番努力和比對,駐馬店郭希寬家的孩子郭威,是他們最有疑慮的對象。
電話裡說不清,姚師兵一行四人次日趕赴駐馬店。
到了後再打郭希寬電話,關機,其愛人也關機。四個人邊打聽邊找,無果。用許敏後來的話說就是「都失蹤了,人間蒸發了。」無奈之下,許敏打110求助,對方說你們來某某派出所吧,全力以赴幫忙。她趕緊通知丈夫去派出所,接警的恰好是郭威工作的派出所。
速效救心丸其實,郭威也接到了開封來電。
判定電話詐騙一和他當輔警見多識廣有關,二來家裡有些煩心事,他和母親相繼做了個手術尤其是母親查出來肝臟有毛病,剛做了腫瘤切除。
誰知,他接到單位電話讓去一趟,屋裡除了領導,還有兩個陌生男子,認真聽完其中一個陌生男子的講述,郭威止不住冒出一個念頭,「照他們這麼說,他們在江西的孩子是我河南爸爸的,那我又是誰的孩子?我的親生父母又在哪裡?」陌生男子指著一同來的人說,「有可能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你的親生父親。」
郭威後來才知道這兩個陌生男子是他的生父姚師兵和舅舅。那是他和生父第一次見面,但是他被消息震懵了,對生父第一面印象不深,「我連屋裡有幾個人都記憶模糊。當時大腦很混亂,28歲了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了,怎麼給我開這樣的玩笑?!」
既然懷疑,那就用科學來解釋吧。當天郭威配合對方採集血樣做DNA檢測,幾天後消息證實他的親生父母確實是江西的。這回,姚師兵、許敏夫婦再赴駐馬店,並在高鐵站和郭威相見,許敏抱著郭威痛哭失聲……
身世之謎,郭威先告訴了當醫生的媳婦,「媳婦哭了,她也當母親了,知道這種感受。」思索良久,他決定告訴父親郭希寬,擔心老人受不了,他特意準備了速效救心丸。
那天,他把父親接到自己家,父子倆在飯桌前相對而坐,猛吸幾口煙,他艱難開口:那個電話不是詐騙電話,是真的……
「怎麼可能?」郭希寬聽完來龍去脈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可知道DNA結果後,他也沉默了。
認親就在父子倆決定先瞞著剛做完手術的杜新枝時,杜新枝已經從網上看到新聞報導,並且有郭威和杜新枝在高鐵站擁抱的鏡頭,雖然用的是化名,鏡頭也模糊,但是她一眼認出了是郭威。
「我的心慌的啊!跑到鄰居家,又不敢說。就覺得天塌下來了,這咋弄啊。」杜新枝回憶,「不是說是詐騙電話麼?咋來認親了?」
既然都知道了,郭威又把他們二老接到自己家裡,小心翼翼的寬慰,並提議江西的爸媽還沒離開駐馬店,不如四位老人見一面,把事情說開。
「他們四個坐在我家客廳沙發上,不停回憶28年前的生產細節。」郭威忙著倒茶遞水,也插不上話,就感覺面前的一切跟夢境一樣不真實。
命運盒子早已經打開,塵封往事如舊棉絮越掏越多,蛛絲馬跡一點點釐清,一周後,綜合各方親子鑑定結果證實——郭威是江西九江姚師兵、許敏夫婦的親生兒子,姚策是河南駐馬店郭希寬、杜新枝的親生兒子。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在郭威駐馬店家中採訪後合影。)
直到6月14日,和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回憶過去幾個月的這些細節,幾位當事人仍然難以平靜。
許敏和杜新枝兩位母親不止一次感慨,當母親的,誰會懷疑自己用心養活28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誰會沒事想到去查什麼血型、做親子鑑定?
「假如不是因為姚策患病做檢查,也許這個事情永遠是秘密,我永遠都不會知道我的親生兒子另有其人,你說這有多殘酷?」許敏流著淚說。
「孩子錯抱了」這種影視劇裡才有的劇情,就這樣在現實中真實上演了。
江西姚家,河南郭家,兩個本來互不相識的家庭因此成了親家,血緣、親情讓他們之間有了羈絆。情意剪不斷理還亂。
郭威、姚策哥倆兒繼續在原來的人生軌道裡工作、生活,仿佛只是生命中多了對父母,遠方多了些親人。他們稱呼四位父母都是爸爸、媽媽,有時為了方便敘說而稱「杜媽、許媽」,「郭爸、姚爸」。
今年五一期間,江西九江,兩個家庭11位核心成員第一次大團圓,這也是杜新枝、郭希寬夫婦首次見到親生兒子姚策。
聚會現場,姚策、郭威各自的孩子跑來跑去,稚嫩的聲音令幾位老人潸然淚下。
這個親,認了!
樂觀的姚策患癌、親生父母另有其人,這是28歲的姚策怎麼也想不到的事。他在父母的愛裡長大。
許敏珍存著許多姚策的慶生照片。
一歲時,他穿著粉色短褲,面前放著蛋糕,眼睛對著鏡頭瞪得大大的。照片還記錄了他之後的生日,有姥姥、姥爺把他抱在懷裡愛憐的看著他的鏡頭,也有和媽媽一起吹蠟燭的鏡頭,還有和同學一起吃蛋糕……「從姚策第一次過生日全家族都給他慶祝,一年年長大每次都很隆重。」許敏回憶。
也許就是因為充滿愛的家庭氛圍造就了姚策的樂觀性格,即使他後來查出患癌又被揭開身世之謎,也能很快從震驚中振作起來。「兒子(姚策)還在我家成長的時候,非常開朗、非常陽光,我們家一向很幸福,條件不說很好,但是也不比別人差,每天都是其樂融融。」許敏說,「雖然現在知道他不是我的親生兒子,但是已經融入我的血液和骨髓裡面去了,我這個心天天就是他。」
在家人的呵護下,姚策順利走過小學、高中,之後念了醫科大學,雖然沒有從醫,但是工作是自己喜歡的。成家立業,又有了兒子,小家庭順風順水,直到患癌以及身世之謎打破這一切。
在江西九江首次見面時,媒體鏡頭前的兄弟倆一直有說有笑,看不出距離感。他們說會繼續在彼此現在的家庭生活,只是多了親人,多了份責任。
姚策稱呼郭威為哥哥,「我們兩個,一個在零點前出生,一個在零點之後出生,所以郭威是我哥哥。」
只是多了位哥哥麼?誰都知道這輕描淡寫的背後,是外人體會不到的巨大衝擊。
認親以來,他在公眾面前一直是樂觀積極的形象,愛寫東西,和網友直播互動,分享自己的點滴。他會把自己細膩的情感形成文字公開發聲:
「我每天夜裡反覆思考過很多現實問題,更多的是對我死後家庭未來的走向、孩子未來的成長產生擔憂。每次看到父母、老婆傷心以及孩子懵懂天真的眼神,我都深深自責。正因如此,我竭盡所能想去拼一個奇蹟,我要給他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
他還談到,「很多人都說,我奪走了本該屬於我哥哥的生活。是啊,他本來可以更好的,所以我一定要盡力承擔責任,幫助兩邊的家庭。」
他說,我要活下去,報恩!
沉穩有擔當的郭威相對於能言善道的弟弟姚策,郭威顯得不善言辭一些,臉上總愛掛著笑,輕易不多說。
這可能和他的職業有關。
畢業後,郭威曾在河南鄭州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考慮到父母身體等原因,回到駐馬店工作。偶然機會下報考了輔警。他從小就善惡分明,喜歡穿上制服的感覺。現在,他正在積極備考,想考正式警察。
他同樣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小時候對過生日的印象就是爸媽煮雞蛋,買蛋糕。爸媽開過飯店,做飯也好吃,對我一直很好。」
小時候的郭威虎頭虎腦,很招人喜愛,父母和親人帶著他和姐姐曾到處旅遊,帶他划船、騎馬、觀光二七塔。
有一張合影照片,拍於冬天,一家四口三個人都穿著紅彤彤的衣服,臉上都掛著笑容,郭威戴著仿警察的帽子,穿著厚厚的棉花褲,和姐姐手裡各自舉著棉花糖,說不出的幸福味道。
杜新枝毫不諱言對郭威比對大女兒還要好,什麼都緊著郭威。「幼兒園買品牌小車,他爸愛馱著他到處玩,很寵他。」她回憶,有次夜裡郭威非鬧著吃麵包,他爸二話不說跑出去買。
上小學時,郭威同學來家裡找他,杜新枝拿了雪糕給他們,倆人蹦跳著去玩,郭威不小心頭被落物砸傷了流血不止,杜新枝抱著孩子衝出去找轎的,司機拿著紙捂住傷口,等給郭威看完才想起來忘給司機錢了。
郭威到鄭州上大學,杜新枝去看他要給他買新衣服。郭威說想要「非主流的衣服」。啥?杜新枝聽不懂,跑到火車站附近的服裝城一問,老闆拿出來一堆綠褲子和紅褂子,把她都給逗樂了。「郭威很懂事,給他買貴的,他不要。他知道給家裡節約。」杜新枝提到郭威就滿口驕傲,「3尺3的褲腿,一尺9的褲腰。穿啥啥好看,就是衣服架子。」
因為大女兒出生時腦缺氧,智力略有缺陷,杜新枝一直對郭威的到來感到欣慰,覺得上天給予她的福分。而且郭威懂事,知道呵護姐姐。有些小孩不懂事,會笑話他姐姐。誰笑,郭威就和誰去打架。
郭威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物質上說,我爸我媽,如果有10塊錢,9塊錢都會給我花。精神上說,我爸媽是我的天。老話說養兒防老,我要給他們養老送終。
哥倆兒合體慶生「我生郭威是1992年6月15日下午5點20分,杜媽生姚策是1992年6月16日上午9點多,相隔一晚上,28年來姚策一直過著郭威的生日……」這是許敏認親以來的遺憾。
為了彌補缺憾,今年郭威、姚策哥倆兒首次合體慶生,地點放在了姚策正在治病的上海。為了趕上15日的生日會,郭威決定等媳婦14日傍晚6點下班後,連夜帶母親和兩個孩子啟程上海。
14日,駐馬店。透過郭威家中窗戶朝外望,天悶悶的要落雨。郭威擔憂下雨,也擔心疫情對上海之行造成影響。
父親郭希寬已提前去上海陪護姚策。母親杜新枝哄小孫子午睡後,自己也小眯一會兒,然後起來洗漱,換上藍底紫花的新連衣裙,抹了面霜,看起來特別精神。
她反覆查看去上海攜帶的物品。「這些香蕉路上咱們吃,這是給上海親家帶的牛奶,這是我的藥……」翻到其中一個兜,她沒讓記者看,「這是給姚策、郭威準備的生日禮物。」
是什麼禮物?「先保密,明天給他們倆驚喜!」她像孩子一樣大笑起來。
大孫女不睡覺,在客廳裡玩新組裝的廚房遊戲玩具和公主城堡玩具。「這是我新奶奶(指許敏)給我寄過來的!」
郭威在一旁笑著解釋,女兒一直叫江西許媽喊「新奶奶」,沒有距離和陌生感,這讓他很欣慰。
上海之行令一家人都很興奮。「要去見新奶奶嘍。」郭威的女兒也換了新裙子。
就在郭威一家準備出行時,身在上海治病的姚策也在為慶生做準備。在律師還有熱心人的張羅下,生日會定在上海一家普通飯店。
這是他和郭威第二次碰面。
(15日一早,杜萍起來貼面膜,換上高跟鞋,她想以最佳狀態去兒子生日會現場。)
(15日一早,郭威一家在啟程上海前和江西許敏媽媽視頻。)
當天下午3點多,郭威一家風塵僕僕趕到上海,抵達生日會舉辦地點,姚策先迎上來和哥哥郭威打招呼。再次相逢,兩位本來說好不哭的母親又忍不住落淚。姚策站在親生母親杜萍旁邊,緊拉著她的手;郭威扶著親生母親許敏,不停遞上紙巾。
(許敏展示給倆孩子的生日禮物)
現場大量媒體見證了兩人的生日會:切蛋糕、互送禮物、拍全家福。兩位母親的禮物都特別有寓意。許敏送的是一對手錶,期望和兩個兒子時刻牢記在一起;杜萍則拿出珍存23年的一對郵票,借郵票上的「回歸」二字歡迎兒子回歸。
姚策和郭威也回贈鮮花表示敬意。最後,兩個家庭11人再次拍下珍貴的全家福。
僵局享受過重逢的喜悅,兩家人坐下來安靜嘮嗑,提及姚策、杜新枝的病情,以及和醫院協商陷入僵局的局面,又不免神傷。
是誰造成了「錯換人生28年」,又是誰來彌補錯換人生的缺憾?在兩個家庭看來,責任在於醫院。
28年前,兩位母親同在開封醫專第二附屬醫院(後改名為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生產、住院;28年後,兩家人才發現孩子在醫院抱錯了。
許敏認為,如果不是醫院當年抱錯了孩子,姚策很可能不會罹患B肝,並最終發展為肝癌。
他們曾和醫院面對面協商溝通,希望醫院提供醫療資源,為姚策治病或者承擔姚策肝癌診療期間的醫療費、生活費,溝通無果後,院方建議其打包訴訟。「其中涉及三個要求,第一,姚策家屬方必須在5月20日發起訴訟;第二,必須在當地開封鼓樓區法院進行訴訟;第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能按照河南省開封市最高精神損失費賠償其5萬元。」
(生日會,猛獁新聞記者採訪郭威、姚策哥倆兒以及律師。)
對此,許敏一方認為無法接受,目前已經委託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兆成籤訂代理協議,計劃起訴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周兆成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由於28年前的工作失誤,導致兩家孩子被"錯換人生28年"。從法律層面來講,該院侵犯了被錯抱孩子兩家人的監護權、親權,依據《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以及最高法司法解釋等規定,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損害了權利人的人格利益,當事人有權要求醫院給予賠償。
具體來說,本案中因抱錯小孩而受到傷害的人,都有權利單獨提出賠償要求。這起事件至少雙方父母及兩個孩子的親子關係發生錯亂,他們6個人都受到了精神上的損害,都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6月15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致電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一位曾經代表醫院去江西探望姚策的工作人員表示,此事已移交給醫院醫患辦處理。隨後該院醫患關係辦公室的張主任做出回應,此前他們和家屬協商未果,「家屬方準備走司法程序,我們準備應訴。」
而周兆成最新透露,目前正在進行起訴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往後餘生,常走動令人感到五味雜陳的生日會過後,兩個家庭往後怎麼打算,如何過,這是很多人都會問到的問題。
杜新枝也不止一次想過、哭過。年輕時的她熱情無畏,做過時髦的百貨公司營業員。下崗後,她和丈夫開過飯店、旅館,也學過月嫂,憑藉雙手給一雙兒女掙來了較好的環境,是個對命運不服輸的女人。
除了女兒有智力障礙的遺憾外,她自認前半生還算順當,尤其是兒女相繼成家,開始一心操持下下一輩的事,但是接踵而至迎來打擊。
「剛查出來身體有毛病,又得知親生兒子另有其人,而且患病。我要是不生病還能照顧,可現在啥也做不了。」杜新枝不願提到姚策患癌,「不想說癌這個字,擔心說一次刺激到孩子一次。」
她想好了,以後怎麼辦尊重兩個孩子的想法,「威威(郭威)把父母接到河南一起生活也行,怎麼都行。」眼下最希望的是兒子姚策治好病,郭威能考上正式民警。
而在許敏看來,同樣最希望姚策的病情能有所好轉,同時希望和醫院的僵局能夠打破。
(生日會現場,許敏訴說「抱錯孩子」給兩個家庭造成的傷痛時痛苦失聲。)
「這件事對我和我們家的影響非常大,我現在總感覺有點精神恍惚,本來我是工作熱情特別高的人,因為這個打擊對我太大了,總是哭總是哭,視力下降的非常厲害。」許敏說。
6月15日傍晚,下了一天的雨停了。生日會結束後,在一間人不多的房間,郭威和姚策約定,等姚策結束這階段的治療一定去老家駐馬店住幾天,「江西我去過了,該你來了。」
兩人以水代酒,「說好了,以後要經常相聚!」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猛獁新聞】創作,在猛獁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