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滿貫冠軍李娜是在父親的陪伴中走上了網球之路,帶著父親的期望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當她有了兒女之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人問她:」在獲得滿貫後,您最想做什麼事?您現在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什麼?」
李娜回答道:「我大部分的時間是與孩子在一起,我最希望的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訓練曾幾乎佔滿了李娜的童年時光,她沒有寒暑假、沒有時間看電視或者卡通片,但回想起當時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李娜覺得依舊是幸福的。在體校訓練時,每天晚上媽媽會來輔導小李娜寫作業,還會給她帶零食;周六下午訓練結束,爸爸就會來接小李娜回家,那是她一周最盼望的日子,因為可以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跟爸爸撒嬌……這些幸福的回憶,讓李娜一成為母親,就堅定了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願望,加倍地珍惜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做好準備,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沒有孩子之前,李娜和老公姜山就商量決定,一旦有了孩子就要自己全身心地帶,因為李娜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女兒和兒子都是李娜一手帶大的。這裡還有一個小趣事,因為李娜無論去哪裡都要帶上女兒,以至於女兒一度認為:我媽媽沒有工作。在孩子的眼裡,這位世界冠軍只是媽媽而已,和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沒有什麼不同。直到和孩子共讀《李娜:做更好的自己》這本繪本時,孩子才了解到媽媽以前是打網球的。
和其他父母一樣:陪孩子一起讀圖畫書、看動畫片、搭積木、玩玩具、去戶外探險、到各處旅遊等。但是李娜說,陪伴孩子,不僅是要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不是只和他們在一個房間裡,而是要隨著他們一起成長。
所以李娜說自己為了做到更好的陪伴,補了很多功課,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感覺很幸福,還找到了生活中更多的樂趣。比如因為經常陪孩子們一起玩拼插玩具,李娜說她現在對玩拼插遊戲甚至比孩子還上癮。
不用冠軍光環陪伴,只有運動精神的傳承
李娜的家裡沒有擺任何獎盃,也沒有她的冠軍照,就和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樣。她說不希望自己的冠軍光環影響到孩子們,而且她小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利,現在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由地選擇人生的目標和方向,能自由地成長。但是網球運動帶給李娜的,不僅是冠軍榮譽,更多是對運動精神的體驗,所以她也希望在對孩子的陪伴中,潛移默化地將運動精神傳承給孩子們,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1.敢於迎接挑戰
李娜在競技場上能不斷地突破自我,取得卓越的成績,也讓她意識到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所以李娜也希望孩子們不要給自己設限,要勇於迎接挑戰。
有一次,女兒去打球,教練布置完訓練計劃後,很多小朋友都說:「這好難啊,我做不到。」可李娜的女兒卻說:「都沒有嘗試,怎麼知道做不到呢?」李娜說她當時真心為女兒感到驕傲,也為自己能把這樣的運動精神傳承給女兒而自豪。
2.堅持和責任感
很多人問李娜,你為什麼能夠成功,她經常的回答是:「堅持,像個傻子一樣去堅持!」而丈夫姜山也認為,與她取得的成就相比,更重要的是她對夢想的執著和為此付出的堅持。所以李娜對孩子們的要求中也有「堅持」和「責任感」,李娜說:「對於一些愛好,如果孩子們喜歡,我會支持,但我會反覆跟他們強調:不能輕言放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是為自己負責。」
在生活中,李娜也在通過小事培養著孩子們對自己負責的意識。比如在睡覺這件事情上,李娜沒有給孩子們規定過幾點睡覺,只是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晚睡,但是明天要上幼兒園,一早我到點就要叫你們起床。」只有先對自己負責,才能學會對事情負責,對自己的夢想負責,並為之堅持不懈。這是李娜成為世界冠軍的內驅力,也是她在陪伴孩子們時想不斷地內化給他們的。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童年經歷,塑造出了李娜這樣的優秀品質?她的家庭尤其是父親對她產生了什麼樣的深遠影響?父女之間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想了解這些故事,您可以與孩子一起讀讀《李娜:做更好的自己》這本圖畫書。在書中記錄了許多李娜的成長故事,同時也寄託了女兒對父親的深深思念與感謝。希望我們與孩子都能逐漸成為更好的自己。
版權說明:本文版權由《父母必讀》所有。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請關注我們的頻道,點讚,分享文章吧,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