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歲)美國第34任總統(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是美國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Eisenhower夾克出身名門,源於1940年。是一種衣長齊腰,腰袖緊束,翻領無扣的皮夾克。艾森豪將軍曾以這種裝束指揮美、英、加拿大等國的海陸空軍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不久後,這種裝束成為男女青年熱衷的衣著,人們成這種服裝為艾森豪夾克。
2.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美國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出生於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陸軍軍營,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勳章。1903年,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後被任命為少尉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師長,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從軍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在西南太平洋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
二戰期間,麥克阿瑟最喜歡穿的衣服就是A-2飛行夾克,在西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將軍是對日軍決戰的主角,在菲律賓,克拉克,巴丹半島,威克島,塞班島等戰役中,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美軍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地面部隊和戰術航空兵部隊,卓越貢獻而就任盟軍最高統帥。
3.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GeorgeSmith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SmithPatton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一軍人世家。1903年進入維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一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 較差,留級一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幹涉。1917年隨美國遠徵軍赴法參戰。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1918年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 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徵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第,8月1日率部投入戰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託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巴頓有句名言:戰爭不是讓我為我們的國家犧牲, 而是讓那些該死的敵人為他們的國家犧牲。B-3飛行夾克,B3不但是士兵們的最愛,就連巴頓將軍對它也愛不釋手。巴頓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最重視儀表的將軍之一。冬天他經常頭戴閃閃發亮的頭盔,身穿鍍金紐扣的軍服,外披一件加長款的B3巡視軍隊。誠如他自己所寫的那樣:「官兵以榜樣和聲音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們必須在勇氣、行為和服飾方便顯得更為卓越。」而B3正好付予他這種內外統一的完美理想形象。
巴頓給我們的感覺是強悍與野蠻,他的性格正如其表,他最喜歡的就是
4.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1893年2月12日,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密蘇裡州克拉克。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獲陸軍少尉銜。1918-1924年先後在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西點軍校任教,後在步兵學校、指揮和參謀學校進修。1934年畢業於華盛頓陸軍作戰學院。1939-1943年先後任作戰部助理部長、步兵學校校長、第28裝甲師師長、第二兵團司令兼艾森豪將軍的戰地顧問,曾參加北非戰役、西西里戰役。1944年任第1軍軍長,1945年升陸軍上將,同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曾在法、比、荷、盧、德作戰,1945-1947年任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局長。1948-1949年任陸軍參謀長。1950年升陸軍五星上將。1949-1953年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1年5月在國會就侵朝戰爭作證時,承認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1981年4月8日逝世。
5.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軍事家,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著名戰役,人稱「海上騎士」。1945年9月2日他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由於他戰功彪炳,對海軍有巨大貢獻,美國海軍將尼米茲去世後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高速公路:Nimitz Hwy。
尼米茲在海軍生涯初期,擔任過驅逐艦和潛艇指揮官,在指揮潛艇的實踐中,提出用柴油發動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的設想。經刻苦鑽研,他成為潛艇動力專家,晉升海軍少校軍銜。進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深造期間,尼米茲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以航母為核心的圓形戰鬥編隊,並在畢業後的實踐中加以完善。這種圓形戰鬥編隊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標準的航空母艦編隊隊形。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他制定了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積小勝為大勝,重振美軍士氣的戰略方針。通過「珊瑚海之戰」、「中途島一役」的勝利,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