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2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8日,2020年全國固廢新材料技術應用推廣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本次論壇對我國生態與環境修復、大宗固廢處置等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進行深入探討,並結合固廢垃圾處理技術先行示範案例進行課題研討,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固廢新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國務院參事室原副主任、國務院原參事蔣明麟,中紀委駐建設部紀檢組原組長、香港中聯辦原副主任、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原會長鄭坤生,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主席助理、執行委員姚重璞,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韓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標準定額司原副司長韓愛興,《中國建材報》社總編輯、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鍾雲華,中國工業固廢網創始人、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杜根傑,北方交通大學副教授袁泉,明拓集團鉻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強,包頭市九原區工信和科技局黨組書記曹永濰,內蒙古恩典之路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松春,青島艾迪恩典之路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範勤德等來自行業相關領域的15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項目司原副司長張康民主持。
據了解,青島恩典之路環保有限公司於2019年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利用固體廢物生產新型材料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一年來,專委會積極組織開展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努力拓展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方式和渠道,推動資源化產業創新發展,成果顯著。張康民在開幕式上宣布,專委會理事會選舉產生副理事長單位9個,副理事長6個,秘書長1名,副秘書長3名,會員128個,學術委員會主席1名,專家委員會主席1名。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全國各地產生了大量建築垃圾。據鄭坤生介紹,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是科學的建築垃圾處理方式,能夠將95%以上的建築垃圾製成再生骨料(砂石)等基礎建材,可以說是變廢為寶、一舉多得,既解決了填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又減少了天然砂石的開採。建築垃圾的處理是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是保證城市政策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動城市節能減排,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韓愛興在分享關於做好固廢資源化應用的體會時表示,建材企業是工業廢棄物利用的重要領域,擔負著循環經濟的重要社會責任。只有加大綜合協同創新力度,重構生產結構,擴大產業鏈,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他呼籲,要開發高性能的利廢產品,堅持高質量發展,通過標準的約束促進產品品質的提升。
鍾雲華指出,實行建築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不僅是破解建築垃圾處理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積極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快構建綠色和循環型城市的重要舉措。對營造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將全力支持專委會的工作,做好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促進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探索建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在專家研討環節,蔣明麟對固體廢物利用的工作思路作了詳盡的介紹和分析。他總結說,根據我國普遍的情況,目前應以大宗化處置為主,儘快減輕這些固體廢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公眾身體健康的威脅,改善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應根據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針對性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高值化的處置工作或新建專門處置企業,做到因地制宜,從當地實際出發規劃處置企業的種類和分布。
論壇同期還舉行了武漢理工大學青島恩典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綠色建材產學研示範基地、中國固廢新材百人論壇的揭牌儀式。此外,青島恩典之路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繼強分別與中循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餘家相關企業代表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建材報記者:喻悅
責編:褚贊贊 劉璇
校對:和新龍
監審:張亞楠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