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常常有疑問,網絡上的畫師們手中酷炫的原畫、插畫、動畫等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難道都是用筆在紙上畫完,再掃描進PC的嗎?當然不是,專業的畫師和美術從業者在進行繪製時,通常會使用數位板來進行工作。數位板需要連接電腦通過觸控筆和軟體來進行繪畫,相比iPad等平板設備,它更注重「畫」這個過程。數位板同樣有著各類選擇和定位,無論你是二次元愛好者還是專業的美術從業者,面對數位板的選擇可能也會有些糊塗,那麼本篇內容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瞧瞧數位板怎麼選。
重要參數解讀
以下參數是數位板的核心,決定其性能和趁手程度。在挑選的同時也應立足自身的需求點和預算,選到最合適的產品。
壓感級別
壓感級別表明數位板操作屏的感應力度。這意味著使用者下筆繪製時,用力是否會細膩的記錄並反饋到顯示屏上。這個數值越高,意味著數位板對用筆壓力的感知程度越高,目前主流的壓感級別是2048M,低於這個數值的基本是老型號,瀕於淘汰,主流用戶認準2048M選即可。
讀取速度/感應速度
該參數決定著數位板對於繪畫動作的反饋速度,大部分數位板在對外宣傳時不太會標明的參數。主流數位板的讀取速度都在130-150左右,實際上能夠滿足使用。因為人的手不可能有飛一般的速度,該參數滿足正常範圍值即可。
解析度
解析度基本可以對應手機、電腦或者相機,意味著數位板繪製區域的像素精度。這個像素精度感知用戶的筆觸,故而越高的解析度,實際繪製的線條或者圖案就越均勻細膩,尤其是放大作品後能夠清楚感知到。入門級的數位板常常是2540Lpi或者3048Lpi,每英寸2540條或者3048條感應網線,高端產品最高能達到5080Lpi,基本能對應初級用戶、進階用戶、專業用戶來選擇。
繪製板面尺寸
實際的繪畫感應區域多寡決定著使用者的操作範圍。一二線品牌的數位板將尺寸分為大中小三種,首先排除的就是小板(收閒值裡的中板都比入手小板好,完全對應入門市場)。在擁有23寸以上顯示器的情況下,普通用戶選擇中板即可,專業需求(動畫、CG、設計)的用戶選擇大板。另外,顯示器過大,使用中小尺寸的數位板會造成跳幀感,這個需自行權衡。
推薦產品
數位板領域的品牌並不複雜,排除掉一些數據美麗贈送價值萬元教學資料售價又便宜的奇妙妖豔貨,靠譜的選擇有知名品牌WACOM(和冠)、凡拓、漢王、友基、高漫、繪王、蒙恬等。和冠是該領域的領頭品牌,其做工和體驗當屬一流,當然在價格方面也稍高,其系列分為Bamboo、影拓、新帝,對應初級、進階、專業三個等級的用戶。預算足夠的情況下可以從和冠的產品線中挑選,預算略低的話則可從其它品牌入手。
入門之選
入門級的數位板能夠輕鬆勝任一般的插畫或者漫畫繪製需求,同樣也是初嘗電子繪畫的好選。在這個價位下,國產的數位板是性價比的好選擇,配置方面通常完爆和冠。對於好奇數位板體驗,又有一定繪畫基礎想要展現自己的值友來說,入門級的數位板即可滿足需求。
進階之選
該階段的預算大概千元左右,在國產數位板中甚至能選到數位屏了。進階級的數位板能夠滿足精美插畫、優質繪圖和簡單CG的繪製需求,承擔專業用途使用。壓感方面除和冠基本都在2048M以上,在確定產品後,區別一下無線或有線的連接方式(隨個人習慣),儘量選個大繪製區的即可。
專業之選
專業用途的數位板自然是帶著一絲絲壕氣。專業用途的數位板能夠滿足CG繪製、設計、插畫等需求,板面解析度普遍能達5080,讀取速度能達到200點以上,人機互動方面進行優化,觸控筆可自定義筆尖等。預算充裕的值友可以選購數位屏,對移動便攜有需求的話則可選擇高端的數位板,在這個分類下,金錢已經無法阻擋你對美術的至高追求。
結語
數位板與數位屏其實沒有高下之分,只看使用習慣和個人需求,畢竟屏幕上畫畫實時顯示更像是真實作畫的體驗,但手部大範圍的遮擋又不如數位板來的直觀全面。所以設備入門或是專業,不如個人紮實的技巧和恆久堅持的赤子之心。對於數位板的選擇,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的實現使用者真實的美術水準,而不是影響使用者信心,造成拉低美術呈現的負面體驗。君子性非異,善假於物,希望本篇內容能夠為各位值友提供參考,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