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蘋果自研M1晶片的Mac產品有什麼不同?

2020-12-14 泡泡網

最近,蘋果發布了三款Mac電腦產品。這三款最新的Mac電腦都採用了蘋果自研的M1晶片,這也是這三款產品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蘋果為什麼一定要換上自研的M1晶片,這能給蘋果Mac產品帶來什麼不同?

蘋果M1晶片和此前Mac產品使用的英特爾晶片完全不一樣,英特爾晶片為X86架構,英特爾和AMD這兩大巨頭的PC晶片都採用X86架構,這也是我們目前主流PC晶片所採用的架構。

而蘋果M1晶片採用了ARM架構,ARM架構一般用於移動端,包括蘋果、高通、麒麟等廠商所推出的移動晶片都為ARM架構。針對這兩種不同晶片架構所打造出來的軟體是不通用的,所以晶片從傳統的X86架構轉換到ARM架構,意味著背後要進行軟體生態的轉換,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既然轉換這麼困難,為什麼蘋果仍舊選擇自研ARM架構的晶片?我們先來看看最新蘋果M1晶片所能帶來的改變。

M1晶片採用ARM架構、5nm工藝打造,封裝了160億個電晶體。CPU為8核心設計,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以及4個高能效核心。GPU方面同樣也是8核心設計,還配備了16核的神經網絡引擎、集成內存以及加密晶片。

在理論性能方面,M1晶片的Geekbench5單核跑分高達1702,單核理論性能已經輕鬆超越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Mac產品。

在Geekbench5的多核跑分中,M1晶片的跑分可達7380,也已經超越了採用英特爾晶片的蘋果筆記本產品。雖然比不上蘋果臺式機產品,但這樣的表現已經讓人感到相當驚喜。

在實際表現上,根據外媒 Techcrunch的測試結果,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Pro在使用Final Cut Pro X進行視頻渲染時,渲染速度是可以超越上一代 MacBook Pro 13,不過相比性能更加強大的MacBook Pro 16和Mac Pro等設備,差距仍舊比較明顯。在Xcode解壓測試中,搭載M1晶片的Mac產品全面領先。當然,上面只是一部分測試場景。

從目前來看,採用ARM架構的M1晶片已經可以提供相當強大的性能,部分場景已經超出上一代英特爾平臺,不過部分測試項目仍舊不如英特爾平臺。但目前的M1晶片還是已經考慮到功耗設計的前提下,如果用在臺式機上不需要考慮功耗,性能應該會有更大的提升。

除了性能表現不錯外,M1晶片只需較低的功耗就能實現強大性能,可以降低發熱,明顯提升筆記本的續航表現。在發熱和續航方面的表現要明顯優於此前採用的X86晶片平臺。

M1晶片除了能給Mac產品帶來不錯的性能,更優秀的能效比外, Mac產品換用蘋果自己研發的晶片,不會再受限於晶片合作廠商,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蘋果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定製設計晶片,讓各個硬體之間的交互、利用效率更高。

像上面提到的加密晶片,此前的Mac產品需要單獨配備Apple T2安全晶片才能實現對應的功能,而現在蘋果可以把相應功能集成在M1晶片裡。在性能部分,Mac產品也不用受到晶片廠商的限制,更容易挖掘出強大的晶片性能,當然還有能夠降低晶片成本等優勢。

換用自研ARM架構還會有個很重要的變化,當Mac、iPhone、iPad都用上ARM架構晶片後,可以很容易打通這些設備的軟體生態,讓這些設備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給用戶帶來一種無縫的體驗。

在iPhone或者iPad上也可以完成Mac上的工作,隨手拿起一款設備都能滿足你的需求,每一款設備都能提供強大的生產力,這種完整的生態體驗是極具吸引力的。就像AirPods Pro上面的智能切換設備功能,在你沒有感知的情況下就能夠根據使用需求在不同設備上的智能切換,仿佛和不同設備融合在一起, Mac換用ARM架構晶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目前在搭載M1晶片的MacBook上已經可以原生運行iOS應用,當然iOS應用也需要一定的適配優化才有更好體驗,不過原生支持可以讓這種兼容變得更加簡單。

不過要讓Mac上面的軟體生態從X86架構完全轉換過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是目前採用ARM架構的新Mac產品所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macOS Big Sur針對ARM架構的M1晶片進行了針對性優化,可以更充分發揮M1晶片的性能。

在軟體生態轉換過渡期間,通過Rosetta 2也可以運行為X86架構晶片打造的應用,不過效率當然比不上優化後的應用,也可能會出現Bug。但這些都是暫時的,真正等蘋果整個軟體生態轉換過來後,這些問題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總結

Mac產品換芯可以看做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就跟以前iPhone開始用上自研晶片一樣,把核心硬體的主動權握在手裡,通過軟硬體一體打造出更加極致的產品體驗,這種優勢在iPhone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次Mac產品換芯還有個更加重大的意義,那就是能夠把Mac、iPhone、iPad等設備以一種更加完美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等於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跨屏互動功能。每一款設備都能滿足你的各種需求,這種變化或許能給用戶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

不過在現階段來說,軟體兼容性仍舊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屬於開發人員或者對電腦穩定性要求特別高的人群,那麼目前採用M1晶片的Mac產品可能不是特別適合你。這類人群建議在購買搭載M1晶片的Mac產品前,最好先了解下常用軟體的兼容性、穩定性等。

相關焦點

  • M1最強大卻最便宜的Mac,剁手評測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雙十一的凌晨兩點。觀看了蘋果直播的新品發布會。以前都沒看過蘋果的直播,這是第一次。所以理論上我並不是一個果粉,無所謂粉不粉,產品好,而且自己喜歡才是王道。差不多一個小時的直播,看完我有點小失望。
  • 蘋果雙十一發布會:自研晶片M1來了!MacBook將成性能怪獸?
    隨著蘋果的手機、平板、電腦均採用了ARM架構的晶片,蘋果進一步打通移動生態,隨著未來不同設備間APP的相互兼容,蘋果也許將吸引更多開發者到Mac陣營,繁榮電腦端應用生態。自研晶片M1是誰?首款Mac自研晶片有何特別之處?根據發布會的介紹,新一代的蘋果自研電腦晶片M1採用5納米製程,封裝了160億個電晶體,其數量為 Apple 所有晶片之最。
  • 鴻海、廣達開啟組裝,自研晶片Mac將亮相蘋果發布會
    圖片來源: 網絡集微網消息,蘋果官方宣布將於北京時間11月11日凌晨2點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的全新產品。據此前爆料消息,本次發布會的主角應該是蘋果自研晶片版Mac系列產品。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和海外供應商正提高三款Mac系列產品的產量:13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13英寸MacBook Air。鴻海負責兩款13英寸產品的組裝,廣達負責16英寸產品。因13英寸產品生產較早,將率先在下周的發布會上現身。除了處理器的變化外,這些產品不會有重大設計變化。
  • 踢開英特爾,自研Mac晶片高調登場,蘋果「大一統」徵程正式啟航
    昨夜,庫克帶著蘋果首款桌面級自研晶片如期而至,奏響了蘋果下一個十年的篇章——它將是蘋果逐步脫離英特爾生態的基石,同時也是蘋果改寫桌面電腦行業規則的起點。 不同設備採用同樣的底層架構,運行著同樣的程序,差別只是外形尺寸與性能,這要放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當然,如果換到蘋果以外的平臺上,也是不可能的。
  • 自研M1晶片產品推動 蘋果筆記本電腦Q4出貨量有望同比繼續大增
    今年蘋果可以沒閒著,下半年就舉行了三場發布會,前不久蘋果發布了搭載其首款自研M1晶片產品,其中包括MacBookAir、13英寸MacBookPro。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公布的數據就顯示,今年三季度,蘋果筆記本電腦共出貨600萬臺,較去年同期的430萬臺增加170萬臺,同比大增39%。隨著搭載性能出色的自研Mac晶片M1的新品的上市,蘋果筆記本電腦第四季度出貨量有望同比繼續大增。
  • 蘋果終於放出大招,全新自研桌面處理器,又是劃時代產品?
    今天凌晨2點,蘋果再次召開了新品發布會,這和蘋果曾經高傲的性格總有些不相符,難道蘋果也開始走一月一個演唱會的模式了嗎?這次蘋果又會帶來哪些新產品呢?其實,英特爾作為桌面級處理器的霸主之一,之前和蘋果也有很多深度合作,不論是mac主機還是一體機,還是筆記本電腦,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英特爾的處理器,現在蘋果想幹掉自己合作多年的夥伴,真是把我整個人都看傻了,踹走了產品這麼成熟的合作夥伴,是什麼讓蘋果對M1如此有信心?
  • 蘋果「雙十一」再開發布會,自研晶片Mac或要來了
    雙十一蘋果也不會缺席。北京時間11月3日凌晨,蘋果發布邀請函,確認將於當地時間11月10日(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1日凌晨2點)在Apple Park舉辦發布會,這也是今年的第四次線上發布會。蘋果可能會首款自研晶片Mac電腦以及頭戴式降噪耳機AirPods Studio。蘋果在今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自研Mac電腦晶片,採用ARM架構。蘋果稱晶片是硬體的核心,自研的晶片有更高的擴展性、性能更強,更加貼合蘋果的系統。蘋果的iPad和iPhone都使用自研的仿生晶片。
  • 蘋果核補完計劃,iOS終將回歸mac OS?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國內外有越來越多小道消息都在傳蘋果將為新款Mac改用定製設計的ARM處理器:《彭博社》曾報導,蘋果可能於今年開始在 Mac 電腦上改用內部代號為Kalamata的自研處理器;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新近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更是指出蘋果公司將在2021年上半年發布首款搭載ARM處理器的Mac電腦。
  • 蘋果新款M1晶片Macbook Air日常使用全面體驗評測
    1.外觀構造對於外觀而言,之前買過macbook的可能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作為第一次購買mac筆記本的我來說,其實很早就非常想體驗這種輕薄做工又不錯的筆記本了,之前7年都是用著厚重的神舟,雖然神舟也不錯,但是工作時間久了就有點不喜歡厚重的感覺了。
  • 蘋果開始自研iPhone基帶 A系列晶片之父主導
    此前蘋果和高通雖然達成和解,繼續採購高通的基帶,但是蘋果拼過一直未放棄過自研基帶。當初花費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基帶研發團隊,其實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最近國外媒體報導了蘋果已經著手自研基帶,未來將用於iPhone、iPad及其他的蘋果硬體產品。
  • 明年蘋果產品預測:採用M1晶片的新Mac,5G版iPad和AirPod三代
    新浪數碼訊 11月25日上午消息,長期關注蘋果公司的分析師分析師郭明錤(Ming-Chi Kuo)表示,蘋果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發布採用自研晶片的其他MacBook機型,會採用新的外觀設計。這是該公司「去英特爾行動」的兩年過渡的一部分,這些MacBook機型將採用新設計。
  • 蘋果下一代自研Mac處理器曝光:或命名M2 仍有望由臺積電代工
    蘋果首款基於Arm架構的Mac晶片M1,已經推出,一併推出了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13 英寸MacBook Pro和Mac
  • 蘋果M2晶片重磅爆料!最多32核,原來M1隻是前菜
    這款晶片將搭載於新款Mac Pro工作檯,遠超現有產品上核心數為28的英特爾至強晶片。不過鑑於晶片研發的複雜性,加之蘋果產品發行策略上的綜合考量,明年發行的晶片可能實際只含有8到12個高性能核心。除了CPU,蘋果也在GPU上進行了技術攻關。
  • 深度丨蘋果電腦換芯簡史:從摩託6800到自研M1
    實際上,蘋果為了研發PC處理器,已經在研發上花費了10多年,至少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6家以上的公司。 在過去14年中,蘋果的Mac產品一直依靠英特爾製造的晶片,幫助英特爾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晶片製造商。
  • 打響晶片爭奪戰!蘋果自研晶片M1登場!能否撼動英特爾霸主地位
    【M1蘋果新時代的開始】 過去 ,蘋果將 iPhone 上的 A 系列晶片,做成了同代性能較好的移動處理器。 【蘋果換芯史】 從蘋果自研芯M1來看,蘋果衝破了英特爾的束縛,打開了一個新的時代
  • 2021年蘋果新Mac晶片或將搭載32核心設計
    【天極網手機頻道】蘋果早前發布了旗下第一款自研晶片M1,採用了4+4的八核心設計,並將其應用在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Mac mini上,而對於蘋果對性能有更高要求的Mac Pro產品線,蘋果似乎也準備了一款性能更為極致的晶片。
  • 浪人觀察:蘋果自研電腦晶片能否引領PC走進新時代?
    來源:新浪數碼蘋果公司宣布Mac電腦將轉向公司自主定製的處理器相關閱讀:蘋果首次線上開發者大會 五大系統更新 自研電腦晶片終登場蘋果自研電腦晶片亮相,首款產品預期年底上市新浪數碼 於澤在剛剛結束的蘋果WWDC2020上,作為壓軸大戲,蘋果放出大招公布了自研晶片的計劃,蘋果公司宣布Mac電腦將轉向公司自主定製的處理器,這意味著蘋果與英特爾之間親密的友好合作關係將就此告一段落,二者的關係將變得更加微妙。
  • 欣興電子有望成蘋果自研Mac處理器主要ABF載板供應商
    【TechWeb】6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公司在當地時間周一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已公布了基於ARM架構自研Mac處理器的計劃,首款自研晶片Mac計劃今年年底出貨,將在兩年的時間裡完成過渡,屆時Mac產品線就將全部採用自研晶片。
  • 蘋果換芯簡史:晶片如何改變蘋果的電腦產品線?
    今天凌晨,蘋果發布了第一款用於 Mac 的自研 ARM 架構 CPU,M1。同時發布的還有三款搭載 M1 晶片的新電腦: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 Mac mini。 5 個月前的 WWDC 上,蘋果宣布 Mac 未來將不再使用 X86 架構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使用蘋果自研的 ARM 架構晶片。
  • 蘋果正式發布M1晶片 閉環生態圈再無「阿喀琉斯之踵」
    而後在2005年宣布從IBM轉向英特爾,十五年過去,蘋果終於與英特爾提出「分手」,逐步轉向基於ARM架構的自研晶片「Apple Silicon」。回顧這些時間點,你會發現, Mac產品線每一次處理器的「改朝換代」,都有著相似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