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就在蘇聯氣勢洶洶準備進攻阿富汗時,蘇聯國內發生了一件嚴重的生化武器洩露事件。
一份不知名小報刊登的一則爆炸性消息,引起了當時國際政壇的轟動:在葉爾欽擔任州委書記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首府葉卡捷琳堡爆發了細菌洩露的事故,導致多人喪生。
這則消息在西方國家激起千層浪,要知道當時的蘇聯與美國共同籤署了《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公約》。
公約明確規定禁止生產、儲備大型生物武器,蘇聯政府面對西方國家的不懷好意的指責迅速做出回應,稱是炭疽將居民食用的肉類汙染,所以才會導致傷亡。
直到上個世紀末,這個事件的真相才得以披露。這件事件在現在被稱為現實版生化危機。但事實上,蘇聯人已經成功掩蓋了一起歷史上最嚴重的生化武器洩露事故——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炭疽洩露事件。
一、真實版生化危機在小鎮上演
1979年,正當蘇聯國內熱火朝天開展軍備競賽時,葉爾欽,這個俄羅斯第一任總統正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擔任州委書記,在一個普通尋常的春天,一場"瘟疫"卻悄悄在這個小鎮蔓延。
一家陶瓷廠裡,有大量工人開始乾嘔、發熱甚至胸痛,一開始的症狀讓大家都以為只是一場小感冒,但是後來,這些人開始呼吸困難、倒地抽搐甚至有內出血症狀,很多人在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時就死在了街邊巷尾,甚至在睡夢中一睡不起。
這些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死亡引起了重視,民眾開始恐慌,他們開始湧向醫院,醫院頓時人滿為患,不僅如此,來看診的病人中有些身體已經長出了黑色水泡,重症患者僅僅幾小時內就陷入昏迷,口鼻溢出汙血。
短短幾天內,醫院停屍房裡都堆滿了死屍,最終在醫院給出的報告中,死亡人數高達六十八人,但還有很多相同症狀的病人死在了家裡,死在了不為人知的地方。這個事件給摩拳擦掌正欲進攻阿富汗的蘇聯迎頭棍擊,也讓這座城市的民眾陷入絕望,自己的生命可能在睡夢中就會被不知名的病毒奪走,而政府沒有解釋,沒有作為,他們開始計劃逃出這座城市,就在大規模出逃開始前夕,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克格勃給出了官方通知。
二、謊言與真相欲蓋彌彰
克格勃,世界五大情報組織之一,這個用來竊取情報的機構卻被用來發布葉卡捷琳堡這個小鎮的病毒感染事故,這不僅讓人產生懷疑,為何不是由葉爾欽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出面解釋。
這則通知不僅沒有壓下人們的疑惑,反而加劇了混亂,一部分民眾開始不相信政府,自己探尋真相。
對於克格勃所說的陶瓷廠的工人貪便宜購買不正規的肉導致被炭疽桿菌汙染的壞肉流入市場並在陶瓷廠小範圍引起了感染,陶瓷廠的工人們第一個就不幹了,我們平白無故遭受了厄運,現在還要被潑髒水。
陶瓷廠存活的工人認為如果官方的回答真的站得住腳,為什麼剩餘的工人沒有感染,買了肉的工人家屬為什麼沒有感染,面對這些質疑,葉爾欽政府閉口不談。
在這次感染事件中,結合當天的風向,受到感染的人群和場所主要是以直線為範圍感染,而且分布形狀在地圖上看是一條五十公裡的直線區域,僅僅只靠吃被炭疽感染的肉是無法做到這麼大範圍的感染,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這個區域內,還有大量的牲畜也被感染了炭疽。
這時,這個區域內一座神秘的建築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民間一直傳言這座神秘的建築其實是一座生化實驗室,如果傳言是真的,那麼結合當天的風向,還有感染區域都成一條直線的情況,民眾被感染的炭疽很有可能是從這座建築中洩露出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籤署了《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公約》的蘇聯怎麼會在本土出現炭疽,而炭疽又是如何從生化實驗室洩露出來的?這個諱莫如深的真相直到上個世紀末才被揭開。
三、駭人真相公諸於眾
蘇聯解體後,很多著名的生物學家、化學家都逃往西方國家,1999年,原蘇聯生物研究所主任肯·阿里貝寫了一本名為《生化危機》回憶錄。
在這本回憶錄中記錄了1979年斯維爾德羅夫斯克的炭疽感染事件的更多真相,這場"生化版的車諾比事件"之謎才被揭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生物細菌戰被一些國家當作致勝法寶,其中英國、美國、日本最為尤甚,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利用炭疽桿菌傳播細菌,在戰場上可以說是戰無不勝。
其中,日本成立了臭名遠揚的731部隊,這支部隊在中國遠東地區專門抓捕當地老百姓用於活體實驗,炭疽武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出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投降。
蘇聯軍隊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日軍未來得及燒毀的炭疽細菌研究報告,於是蘇聯軍隊將這些研究報告秘密帶回國,並以這些報告為基礎,研製出了更為成熟的炭疽生化武器。
這些炭疽生化武器在美蘇冷戰時期成為蘇聯與美國進行生化武器競賽的主力軍,美國不堪示弱,也開始研製並且批量生產炭疽生化武器,一旦開戰,可以通過在飛機空投,在下降過程中爆炸,最大半徑內進行噴灑,對敵人造成最大程度傷害。
1969年尼克森總統籤署命令結束了美國對炭疽生化武器的研究,並且在1972年和蘇聯籤署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禁止發展、生產、儲存細菌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公約》。
自此美蘇兩國正式停止了對生化武器的研究和生產,儘管已經籤署了公約,但是美蘇兩國始終想要爭奪世界霸主的想法從未停止。
於是這兩個國家就開始探索公約中的漏洞,並且持續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暗中建立國家級生物實驗室,給研究炭疽桿菌換了一個緣由,披上了研究防止生化武器襲擊手段這層皮,開始正大光明研究生化武器。
在美國秘密從事這方面研究時,蘇聯也不甘示弱,他們將秘密工廠偽裝成普通建築,繼續從事炭疽武器的生產和研發工作。
2001年,美國本土發生了美國炭疽郵件事件,導致五人死亡,多人受傷,在之後的調查中發現,這些炭疽郵件來自美國本土的陸軍生物實驗室,而使用的正是多年前美國就禁止研究的武器級炭疽病毒粉末。
探尋源頭,這些粉末有一部分來自於蘇聯的軍事工廠,而這家軍事工廠正是1979年造成葉卡捷琳堡百人感染的秘密建築——19號營區。
在肯·阿里貝的《生化危機》一書中提到這個19號營區主要用於生產名為"炭疽836"的武器級炭疽病菌,而這種病菌的主要用途就是安裝在彈道飛彈上作為生化武器彈頭。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19號營區是蘇聯本土最忙碌的生化武器軍工廠,這裡的工人以三班倒的形式保證這座工廠中24小時不會停止生產這種乾燥的粉末狀炭疽武器。
這項工作充滿危險,稍不留神就會感染上這種致命病菌,工人要將發酵成功的炭疽菌從它們的生長液中提取出來,然後再將炭疽菌磨成粉末,經過乾燥後便會在彈頭爆炸後形成氣溶膠,對敵人進行傷害。
在19號營區工作的工人都需要定時接種疫苗以保證工人不會被炭疽感染,但是,這並不是唯一保護工人的方式,乾燥機上的排氣管中還有一道過濾網可以幫助炭疽菌徹底與外部隔絕,以防洩露,所以在每次交班時,都要對乾燥機的過濾網精心檢查,就是這樣百密無一疏的隔絕,怎麼還會讓炭疽菌逃離19號營區呢?
《生化危機》中記錄了這場災難發生的過程,沒有爆炸,沒有敵對勢力的幹擾,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僅僅是因為在換班時,一位工人發現一臺乾燥機的過濾網有問題。
在拆下來清洗後便交給下一位同事,由這位同事將過濾網重新安裝上去,但是,負責記錄這件事情的值班主管卻忘記了在換班日誌上記錄這件事情,導致下一位值班主管沒有發現這件事情,於是,在像往常那樣開動機器時,慘案發生了。
在乾燥劑的運轉下,無數武器級的炭疽病菌被推向外面的世界,順著當晚的風力,向市區襲去,直到數小時後,工人發現遺留在地上的過濾網,這才知道大事不好。
儘管迅速將過濾網裝上阻隔了之後的病菌,但是之前釀下的大禍已經在市區發酵,陶瓷廠的工人開始病發,一周內幾乎無人生還。
感染事件發生後,葉爾欽為首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政府當局還沒有反應過來時,蘇維埃政府就已經派軍隊和克格勃進駐葉卡捷琳堡並採取行動,統一收治被感染的病患,對感染區域進行消毒,連地上的泥土都被鏟起幾層,為掩蓋先前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解釋,蘇維埃政府還獵殺了數百隻流浪狗,逮捕了很多黑市食品小販。
而另一邊克格勃也沒有歇著,他們銷毀了醫院對感染病患的診治記錄和報告,感染者的屍體也備用化學消毒劑處理以完全銷毀屍體上殘留的炭疽病菌。
但是這樣的手法卻適得其反,已經沉澱的炭疽病菌在這一通攪和後又恢復了活性,重新形成氣溶膠繼續擴散,導致城市中產生了多例皮膚炭疽病。
事件發生後兩個月內統計有64人死亡,數百人感染,但是根據回憶錄所記載的死亡總人數可能高達官方數據兩倍,這場懸而未決的生化感染事件終於在蘇聯解體後被蓋棺定論。
文/趙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