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東南亞地區在恐怖靈異方面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優勢。
這與當地的環境、歷史、習俗和傳說都有著必然的聯繫。
尤其是泰國。
隨著近些年前去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當地的種種習俗和傳說也逐漸被人熟知。
我們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這無疑成為了泰國恐怖片最好的素材。
如果要評選恐怖電影行業的翹楚,泰國絕對榜上有名。
在曾經那個亞洲恐怖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年代,泰國恐怖片大放異彩。
誕生了許多優秀作品。
就比如說憑藉結局一個鏡頭讓人毛骨悚然的《鬼影》。
「戲中戲」的《厲鬼將映》。
以及血腥暴力的《惡魔的藝術》系列。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泰國恐怖片又延伸出來了一個獨特的風格。
恐怖加搞笑。
讓人在恐懼的同時往往忍俊不禁。
有時候甚至連恐懼都沒有,只剩下忍俊不禁了。
就像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一樣。
——《奶奶》。
話說在泰國,有一位富婆去世了。
子孫們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想要繼承更多的遺產。
可是富婆生前立下了遺囑,想要繼承遺產就必須完成遺囑上規定的任務。
第一項是夜裡十二點,在大堂擺上她最喜歡的飯菜來祭拜。
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為了巨額遺產大家還是按照要求精心準備。
與此同時,富婆的孫子和孫女在雜物間裡發現了一個骨灰罈。
熊孩子的破壞力大家都知道,就差把骨灰倒出來和泥玩兒了。
幸好有人叫他們去吃飯,兩個孩子才離開了雜物間。
他們不知道的是,骨灰罈裡封印著一隻惡鬼。
她原本是這家男主人的小妾,當年被富婆排擠,投毒不成憤而自殺。
隨即化作冤魂被封印在了骨灰罈裡。
午夜十二點,眾人開始了祭拜。
燈一黑,女鬼正蹲在桌子上。
之後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她煞費苦心地想要置這一家人於死地。
結果就是不爭氣。
殺人不成,反倒又讓人家請來的高僧封印了。
於是眾人開始完成遺囑的第二項,帶著富婆的遺體去祭拜他們的父親。
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墓地裡會突然出現劫匪。
反正富婆的遺體就被兩名劫匪劫持了,還向他們索要一筆高額的贖金。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各自心懷鬼胎的一家人終於良心發現。
湊足了贖金,換回了母親的遺體。
這部《奶奶》,在國內十分小眾,豆瓣上僅有597人標記「看過」。
別看它小眾,其實你可能早就「看過」。
還記得那個「黑人小哥虐女鬼」的片段嗎?
正是出自這部電影。
也是其中最搞笑的一個橋段。
可惜的是,一個橋段並沒能帶火一部電影。
國內豆瓣上僅僅給出了5.1分的評分。
不少小夥伴認為該片「作為恐怖片來說不夠恐怖,作為喜劇片來說又不夠搞笑」。
我們能看到導演努力地試圖將兩種風格融合在一起。
但整體上確實沒有處理好,有些顧此失彼。
其實不夠恐怖可以理解,因為影片整體上的喜劇成分遠遠大於恐怖元素。
或者說導演根本沒想拍一部恐怖片,只是借著恐怖題材來搞笑而已。
不夠搞笑也不難理解,因為看得出來,該片是專供泰國市場的作品。
根本沒想過在國外引起多麼大的反響。
像這種純搞笑、無釐頭的電影,最精髓的部分還是在於臺詞和語言。
不管翻譯得多精準,也總會有一定程度的誤差。
再加上文化、搞笑點等其他方面的差異,總會有我們領略不到的笑點。
就像很多我們覺得很好笑的事情外國人卻不覺得,是一個道理。
不過有一點我很難理解,那就是影片結尾的反轉。
其實富婆根本沒有死。
她精心策劃了一切,劫匪也是她專門僱來的。
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和睦相處,不要為了遺產勾心鬥角。
好一個用心良苦。
原來這是一部披著恐怖和搞笑外衣,實則講述家庭如何經久不衰、和睦相處的合家歡電影?
看似在升華影片高度的反轉,實際上起到了反作用。
將作為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的女鬼變成了打醬油一般的存在。
或者說間接把這個角色變得可有可無。
而且她可能是我看過所有的恐怖片裡面最悲催的「鬼」了。
生前貌美如花,卻敗給了一臉「男人相」的富婆。
投毒不成,只好上吊自殺。
變成厲鬼,被封印在骨灰罈裡。
好不容易盼了幾十年終於能夠出來報仇雪恨,結果戰鬥力和野心實在是不匹配。
先是放狠話要殺掉屋子裡的所有人。
說完一看,屋子裡一個人都沒有了。
再是被黑人小哥好一頓羞辱和欺負。
可憐兮兮地給人家關門不說,還挨了一巴掌。
又是追殺別人的時候把刀卡在桌子裡拿不出來了。
最後不但一個人都沒殺死,反而被人家請來的高僧再次封印了。
拜託,你除了拿刀真的什麼也不會嗎?
一句話,這個女鬼的戰鬥力可能都不如農村裡的一條好狗。
她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家一大家子更加團結吧。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問了,小嗨你一直在吐槽是不是這部電影不好看啊?
先別急著下結論。
我一直堅持兩個觀點。
第一個:不是所有電影都適合所有人看。
第二個:每一種電影的作用都不盡相同。
這部《奶奶》顯然不適合傳統恐怖片愛好者觀看。
因為它一點都不恐怖,也沒有什麼深度。
但卻適合那些害怕又喜歡恐怖題材的小夥伴觀看。
更適合用來解壓。
一笑而過,別太較真,就可以了。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