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部講述我泱泱大國的紀錄片。但讓人疑惑的是,中國地域如此廣闊,文化歷史如此浩瀚,到底從什麼角度能真正道明「中國」二字?
之前的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三季講述的只是中國美食長河中的寥寥晨星。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紀錄片,從什麼角度拍攝,敢用「中國」這個字命名呢 ?
看完第一集,我明白了。確實,能用來命名這部紀錄片的,只有「中國」二字。
這部紀錄片拍攝的角度,並不是細數浩瀚的中國文化,也不是解讀寶貴的祖先智慧和經史子集,更不是講述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騰飛,拍攝的主題和角度,是中國的人。
是啊,能代表中國的,不是那些文化、智慧,不是那些朝代、戰爭,不是那些成就、學問,而是做出這一切的,中國人。
所以這一部紀錄片的片頭,全是一個個歷史上鮮活的中國人。他們對我們來說,是曾經活在史書裡的字裡行間,是博物館的一幅肖像,或者只是一本典籍的署名。
但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個鮮活的中國人,他們的喜怒,他們的憂愁,他們的愛憎,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抱負。
正是這無數顆追求真理和理想的赤子之心,才使中國成為了中國。
紀錄片《中國》開篇第一季的第一幕,就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會面。這就是孔子和老子的相見。
兩位聖人一次寂靜而偉大的交談,奠下了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堅實的底蘊和儒雅的色彩。
孔子,是一個一直奔赴在路上的理想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講述和踐行著自己的理想。
千裡迢迢,從今天的山東曲阜到河南洛陽,孔子終於與慕名已久的老子見上了一面。
在禮樂崩壞的時代,孔子的出發和停留,都是為了恢復周禮。他想通過禮制,讓這遼闊紛亂的世界恢復秩序。
而老子,則是看透世事,悟透宇宙,順應道法的人。他不執著於這個世界,只是在一旁觀望,偶爾提點。
一位是想要努力尋回禮制,憂國憂民的入世者,一位是看透世事,順應改變的出世者。兩位的觀點和智慧顯然方向不同。但正是這種不同的碰撞和互補,成了世世代代中國人心中的根基和信仰。
所以在漫長的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很多偉大的中國人,既有入世的責任和抱負,又有出世的豁達和清醒。可以活得認真而努力,有擔當有理想;但若事不盡意,又能清風明月,逍遙不羈。
直至如今,我們都能在平凡的世人身上看到兩位智者的影子。
疫情期間,人們的奉獻,犧牲,互助,謙讓;大難當前,人們的責任,憂慮,行動和擔當;功成身退後隱默與回歸,事了拂衣去的輕快和淡泊······這些高尚的民族情懷和人類悲憫,與老子和孔子這兩位偉大的思想家的精神一脈相承。這就是民族血液裡流傳下來的寶貴基因。
孔子對我們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眾迷人的生命情調,至善,寬厚,優雅,快樂,而且健康。
孔子和老子,兩位獨立的思想家,創造者,智者,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和思想,一段簡單的對話。
兩位曠世天才的見面。那一天或許雲淡風輕。當時世人不以為然,然而對於後世的我們,那一天,整個世界碰撞出巨大的聲響,那是中國歷史上應該被銘記的重要日子。
孔子拜訪老子,不只是尋求對方的認同和解惑,而是從一個偉大的靈魂裡肯定自我,堅定自我。
所以,拜別老子後,孔子開始了更為充實豐滿的人生旅途。他辦學,傳道,授業,解惑,接納任何階級願意學習的人。
他想讓這個社會回歸正軌,想要勸說君王恢復禮制,所以,他選擇行走。
孔子這一行走,就是14年,而且是步履闌珊,不再年輕的14年。正如紀錄片裡所說,孔子這次漫長的跋涉,被後世賦予一個輕鬆的名字——「周遊列國」,但是這其中的艱難和苦澀,只有孔子和弟子們自己才知道。
踏上周遊列國的旅途這一年,孔子56歲。歸來已近古稀之年。孔子的思想和觀點,在旅途中零碎的話語,被弟子們記錄下來。
這些字字珠璣的偉大思想,諸侯國的君王們不聽,卻在歷史長河中發散出更大的能量。
後世的2500年,孔子的這些話,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聽到了,文人學者聽到了,整個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世界都聽到了。
如果說後來秦始皇在領土上讓中國成為中國,那麼孔子在思想上讓中國成為中國。
紀錄片中,孔子在顛沛流離的路途,遇到一位狂人接輿,他大聲哀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或許這樣的一句話,擊中了孔子的內心,他放棄了繼續週遊說服從政者,輾轉回到了家鄉,繼續開課授業。
是啊,過去的時代雖然美好,但終究是過去了,面對未來吧。
世界在變化,有的東西要堅守,有的東西要改變,有的要在堅守中改變,有的要在改變中堅守。
我們每一個人亦如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和想要奔赴的方向。可是在這途中,迷惑太多,阻礙太大。
什麼時候要固執?什麼時候要放棄?什麼東西要堅守?什麼東西要追尋?這是我們應該透過老子和孔子,還有許許多多祖先聖賢的智慧,需要去參透的東西。
就像紀錄片裡說的那樣,孔子用一生,懂得了老子,他開始懂得了超越個體的更為廣闊的宇宙自然。
而我們也應該用一生,去踐行我們中華民族真正寶貴的精神和價值。這種精神,孔子稱之為「仁」,老子稱之為「道」,佛家稱之為「覺」。
讀懂孔子,我們該明白,在社會中,我們的追求,也許太過於狹隘和自私。我們應該有更宏偉的抱負,更廣闊的使命。
讀懂老子,我們該了解,這個世界,也不是那麼狹窄和永恆;這個宇宙的盡頭,也不只是銀河和星辰。我們的心,才是一切的起點和終點。
讀懂中國,我們該慶幸,身為中國人,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